汉章帝刘炟到底是如何死的?史书为什么对汉章帝刘炟死因讳莫如深?
汉章帝刘炟是东汉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内实现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但就是这样一个大有作为的英明之君,却在三十一岁的大好年华撒手人寰,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汉章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蛛丝马迹
汉章帝死时才三十出头,按说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他的性情谦和、宽厚,对内崇尚儒学,对外恩威并施,为政风格与汉文帝很类似。如果他能像汉武帝一样长寿的话,东汉帝国的前途必将无限光明。但遗憾的是,随着他的早逝,东汉帝国的黄金时代戛然而止,就此结束,逐步陷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互相恶斗的混乱局面,最终陷于覆灭。
可是,汉章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史书对此讳莫如深。在《后汉书·章帝纪》只有短短几个字:“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则说:“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一。”两书说法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章帝的年龄有差异。这是因为古人计算年龄常用虚岁,所以常有一到两岁的差别。基于对司马温公历来严谨的高度信任,一般《通鑒》与史书发生冲突时,史家大多以《通鑒》的说法为准,本文也不例外。
简单地说,汉章帝的死亡原因,官方的说法正式是病死的,但他死的很突然,很蹊跷。他的死亡前后还是留下了很多异常事件,发人深思:
第一,章帝素来身体健康,从无患病迹象。就在几天前,还召见了入朝请安的三位亲王。一向好端端的,怎么会猝然驾崩呢?要知道,皇帝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就连哪怕连“不豫”这样稍微有点小病的情况都没有呢。
第二,章帝驾崩之后,身为皇后的窦氏第一时间并未通知三公卿相,而是把她的娘家人——窦氏兄弟召入宫中,然后才宣读遗诏。遗诏中让窦宪担任大将军,临朝辅政。皇后的几个兄弟窦景、窦瑰等都提拔成为中常侍,负责宫禁宿卫重任。进入新的权力中枢的全部是窦氏家族成员,没有一个原政府高级官员。这种做派,与光武、明帝去世的时候的决定大不相同。这份遗诏究竟是真是假呢?
第三,章帝刚刚去世,为什么已经升格为太后的窦氏就连发诏书,不断催促前来朝请的王侯们回国。要知道,章帝生前一向重视刘氏诸王的亲情关系。丧事还没办完,就要把他的骨肉兄弟们赶走,是何道理?如此做派,于礼不合,与理不通。
第四,既然要赶走刘氏诸王,就应该一视同仁。要走都走,要留都留。为什么要单独留下了齐王刘晃、利侯刘刚、都乡侯刘畅三人?在国家大丧期间,都乡侯刘畅为什么胆敢招摇过市,频繁出入上东门一带皇家禁院?
第五,几年前,先帝刘炟早就颁下严令,废除官员留宿值班制度,夜里的值班工作,一律改由宦官担任。而先帝尸骨未寒,窦氏兄弟就集体夜宿宫禁之中,就算他们几个是亲属,也不怕淫乱宫闱吗?好吧,就算窦氏是皇亲,又是特殊时期,不算违制。那么为什么像步兵校尉邓叠、侍中郭举也夜宿宫闱,把他们这些外人招引进宫,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第六,为什么皇太后窦氏在居丧期间,不依礼法在宫里守节,却是频繁出入上东门附近的皇家禁院别墅,她究竟在做什么?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些异常迹象,不能不引起当时朝廷重臣们的怀疑与猜测。实际上,章帝的死讯传出,当时的三公太尉宋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都很震惊,他们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的。近几年以来,章帝几乎每年都要出巡,马不停蹄往外跑。在章和二年新年到来之前,他刚从外地巡视回来不久。正月,也就是短短的一个月前,他还在洛阳回见了前来朝拜的济南网刘康、阜陵王刘延、中山王刘焉。
因为他对三位王爷的待遇太好,还引起了大臣何敞的不满,向他提了很多意见。在接见三位王爷的时候,章帝谈笑风生,哪里像是个有病的人?此外,因为他对三位王爷招待的太好,赏赐过于优渥,尚书何敞上奏反对,奏章告到了太尉宋由那里。宋由虽身为三公之首,但此人一阿依附窦宪。因为没有得到窦宪的授意,弄得宋大人也是不知所措,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事情闹到朝堂上,君臣之间可是打了一阵子嘴仗。
此外,章帝爱好文学,尤其喜欢读辞赋,很赏识崔絪、班固、傅毅等几个文人。就在不久前,他还亲临国舅窦宪的府上,召见了崔絪,答应说过了年就给他升官,专门从事文书工作。崔絪为之感恩戴德,一心盼着这一天。谁知这才过了年没几天,章帝居然驾崩了?章帝这一死,崔絪出仕的事情也就泡汤了。如果说皇帝有病,是个快要死的人,崔絪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种种迹象表明,章帝之死大有可疑之处,令人疑窦丛生……
前朝往事
总之,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章帝的不像是病死的。事隔两千年,证据可能早已湮灭,似乎很难追寻。但是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断简残章中留下的蛛丝马迹,获悉章帝死亡的真相。章帝名叫刘炟,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他的母亲是一个不出名的小嫔妃,叫做贾贵人。在明帝朝,当时的马皇后虽然贤德,但一直没有孩子。当她听说贾贵人生了个男孩,就把他要过来认在自己名下。马皇后对刘炟很好,母子俩情同骨肉,感情很深。马皇后是名将马援之女,熟读史书。她鉴于王莽以外戚起家、又以此致败的历史教训,不仅自己谦让有礼,所以对自己的娘家限制的很厉害,而且教育马氏子弟不要贪图权势,以免转福为祸。
为了给刘炟找个贤德的配偶,马皇后也是费尽心机。刘炟十五岁成年后,那时他还是太子,她先是给儿子找来了一对宋氏姐妹,作为姬妾。这对姐妹是马皇后的远房亲戚,也是名士之后,知书达理,非常贤德。加上又与马氏沾点亲属关系,马皇后也很放心。这对姊妹对刘炟伺候的十分尽心,当然也对马皇后十分孝敬。后来大宋贵人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刘庆。刘炟很喜欢这孩子,登基后又将其立为皇太子。但不幸的是,这种美好的生活随着窦氏的出现,眼前的这美好的一切都变了。
窦氏是原河西军阀、后来的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祖父叫窦穆,父亲名叫窦勋,母亲是光武帝刘秀的孙女——沘阳公主,也是金枝玉叶。窦穆、窦勋都因为十几年前犯了法被为政严厉明帝处死了,全家被逐回河西老家,只在京师洛阳留下沘阳公主一人。
沘阳公主本是东海王的女儿,按理只能封郡主。但因为刘疆当初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即位,刘秀对他多有愧疚,所以对刘疆的女儿高看一眼,位比公主。沘阳公主为人奸邪,又因往事生恨,矢志要报复,所以就一心想让女儿当皇后。奸邪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女儿果然歹毒,与其母一样的工于心计。
窦氏入宫之初,本是个普通的贵人。此女容貌秀丽,言语乖巧。一眼看上去,她是个温淑善良、天真无邪的少女,实际上,却是个心如蛇蝎、淫荡成性的毒妇。她先是以花言巧语骗取了马太后的信任,又千方百计玩弄权术,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几年后,她又以“巫蛊之计”诬陷原来得宠并生有皇子刘庆的宋贵人姐妹,将这对姐妹生生害死。接着,她又再施手段,以毒计害死了后来的汉和帝之母梁贵人以及她的父亲梁竦。这几件事发生后,除了蒙在鼓里的章帝外,宫内上下对齐无不畏惮。
此时马太后已去世多年,除了章帝本人外,再也没人能制约窦氏。尤其是窦氏当上皇后之后,她的兄长窦宪跟着飞黄腾达,窦氏一门也是鸡犬升天。窦宪最初不过是个小小的郎官,没几年就升任侍中、虎贲中郎将的要职。窦宪之弟窦笃,也当上了黄门侍郎。窦氏兄弟深得重用,负有宿卫宫禁之责,受到的赏赐无以复加。满朝自上下,无不畏惮。别说是一般的高官显贵畏惧,就连原来的老皇亲阴、马两家都怕他们。
比如在窦氏得势后,窦宪先是欺负马太后的娘家,逼得老国舅马廖被迫辞官,仓惶带着几个弟弟马防、马豫回了老家,其弟马豫还被窦氏诬以“飞书怨谤”之罪,差点丢了命。最令人发指的是,窦宪依仗妹妹在宫掖立的声势,强行贱买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园田。沁水公主名叫刘致,是明帝刘庄的第五女,是章帝的亲妹妹,堂堂的朝廷长公主。但她十分畏惧窦宪的权势,居然不敢计较,最终只好忍痛割爱了。就连长公主都是这样怕窦家,他们的权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章帝亲自前往园中探望妹妹,发现了蹊跷,责问窦宪,窦宪当面欺君,在对质现场,他连使眼色带怒喝,逼迫相关人员不许说实话。章帝大怒,大发雷霆,当下就要将窦宪撤职查办,还要予以严惩。但经不住窦皇后跪下的苦苦求情,窦宪慌了,也是表示悔罪,这才作罢。但事情没过多久,窦氏兄妹就故态复萌,我行我素,一如既往。更令人震惊的是,不仅窦宪在外面为非作歹,在章帝在外出巡期间,南北两宫还传出不少风言风语。
宫闱秘闻
东汉初年的宫廷宿卫制度是这样的:皇帝在内宫偏殿设有值班室,设有侍中、中常侍等职位,这是为了便于行政文书的紧急传递。这种制度是从西汉中期沿袭下来的。在建武朝以前,中常侍一般由士人与阉官共同担任,侍中一职则全部是士人。到了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之后,基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淫乱后宫的历史教训,他将中常侍全部改用阉官。侍中一般不在内廷宿卫,只有在皇帝患有重病的时候才特召入宫,事后还要遣回。这类人的数量极少,建武朝只有阴氏家族的个别人员才有此殊荣。
到了明帝刘庄登基后,由于北宫建成后内宫大量需要人手,更是大量地召收宦官入宫伺候,文书的传递几乎全部靠中常侍来完成。侍中入宫宿卫的情况犹如凤毛麟角,几乎绝迹,就连皇帝患病时也不许在宫中宿卫。当年刘庄暴死前后,像马廖、马防兄弟这么亲近的重臣都不得入宫,甚至吃了闭门羹!很显然,从维护宫廷制度的角度看,光武帝、明帝父子可谓是深谋远虑,心机足够缜密的了。
可是到了章帝即位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出于马、窦、郭诸家外戚的信任,刘炟先后让这几家的子弟担任侍中,并且有宿卫宫中之权。正是因为他的用人失察与频繁外出,终于给深不可测的内宫中酿成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乱。窦宪集团的心腹干将——侍中郭举,就是这场桃色事件的男主角。郭举的祖父郭况,是光武帝刘秀第一任的岳父。虽说他原本也是皇亲国戚,但门庭已经衰落。他之所以能当上侍中,全靠着他老子郭璜与窦宪的深厚关系。
郭璜的父亲是建武朝国舅、大鸿胪郭况。郭璜如今是郭家的掌门人、昌阳侯,他本人是驸马,其妻是刘秀的四女——淯阳公主刘礼刘。永平朝以来,郭璜一直位居特进之职,与信阳侯阴就、原鹿侯阴识齐名,望重朝野。郭璜与窦宪私交极深,自从窦宪得势之后,郭璜就令其子郭举投靠到了他的门下。由于窦宪的极力举荐,郭举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纪,竟然爬上了侍中的高位,而且他与窦宪、窦笃一样,也获得了入宫宿卫之权。
窦皇后与郭举之间可能早有奸情。据《后汉书·志第二十六·百官三》记载:“章帝元和中,侍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在章帝朝,能当上侍中者屈指可数,这个色胆包天,夜里在宫里留宿,后来居然胆敢持刀恐吓章帝的人是谁呢?在当时,除了郭举之外,很难想象出,天下还有哪个人有这么大的胆子和深厚的背景!
另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四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在章帝死后,已经成为太后的窦氏就公然把郭举召进了宫中,作为男宠,时常淫乱。而且他们还串通起来,想要杀害年幼的和帝,篡夺汉室天下。这些记载铁证如山,确凿无疑。种种迹象表明,章帝的死,很可能与他发现了郭举与窦氏的奸情有关。
红杏出墙
章和二年的春夏间,也就是在章帝死后还不到三个月,事件的发展,却让人瞠目结舌,眼花缭乱。已经由皇后升格为太后的窦氏,她之所以在大丧期间不在宫内守丧,不停地前往上东门一带的皇家禁院跑,主要是为了去与他的情夫——都乡侯刘畅会面。
这个刘畅是何许人也?原来,此人也是正牌的皇亲国戚。刘畅是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开国元勋刘縯的后代,具体地说,是刘縯的重孙。想当初,那刘縯首倡反莾兴汉的大业,不幸中道遇害去世,好歹也算是个英雄。可他的重孙——齐王刘晃、刚侯刘刚、都乡侯刘畅这几个,却都是些不争气的混账。做起事来,完全是无法无天,形同禽兽。刘晃、刘刚、刘畅,这些令人头痛的“麻烦制造者”,早就是朝野上下人所皆知的“问题人物”。
早在两年前的元和三年六月,刘刚与他的大哥齐王刘晃因与母亲太姬因家庭矛盾而闹翻,母子之间反目,双方相互控告对方与奴婢淫乱,官司一直打到汉章帝的御案上。最后章帝也没法子,只得各打五十大板了事:齐王刘晃被贬为芜湖侯,利侯刘刚封地被削三千户,太姬则被收回了玺印绶带。这件案子了结之后,以刘晃、刘刚威信扫地,声名狼藉。呜呼!孽畜子孙堕落,连累英雄先祖,他们的曾祖刘縯也为此蒙羞。这一枝皇族后人颜面尽失,在皇族中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刘畅属于这个落水狗的派系,本人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都乡侯,在宗室子弟中不过是一个小虾米。他有何德何能,竟让如今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首席辅政大臣——侍中兼虎贲中郎将窦宪如此大动肝火、甚至切齿痛恨呢?重孝在身、晏居深宫的窦太后,却又与这个浪荡轻薄子刘畅有什么瓜葛呢?
原来,芜湖侯刘晃、利侯刘刚、都乡侯刘畅三人这次也是奉召千里迢迢地来洛阳奔丧的。只因这三人的封地距离洛阳距离太远,虽然他们接到诏书后就立即上路,但等到三人相继抵京之时,丧礼大典早已举行完毕,刘炟也早已下葬了。这三人感觉很无奈,只好住在馆驿里等待答复,谁知等了许久,却始终没人理睬他们。
紧接着,朝中又发生了让这三兄弟瞠目结舌的事。窦太后颁诏,严令陈王刘羡、彭城王刘恭、乐成王刘党、下邳王刘衍、梁王刘畅等五人立即离京回国,而且是必须马上动身,不得延误!看这个架势,窦氏兄妹怕是也要强令他们三个立即走人!
刘晃、刘刚、刘畅这三人一得到这个消息就恼了,他们兄弟几个走了几十天,千辛万苦地才到了长安,如今才呆了几天就回去,成何体统?再说了,上头既无人接见,也没给分毫赏赐,难道就想这么打发我们回去?没搞错吧?这三人的猜测一点都没错。窦太后与窦宪正在忙着对付袁安与任隗等一干对头,哪里有功夫搭理他们?!再者,既然刘羡、刘恭等五位王爷都被赶了出去,还有留下这三位倒霉侯爷的理由吗?
眼见宫里毫无搭理他们的意思,在馆驿里苦苦等待召见的这三位侯爷憋了一肚子的气,他们怒火中烧,一心想要讨点好处再回去。他们打定了主意,要是窦太后不召见他们兄弟,不给点赏赐的话,这三个无赖就不打算走了。他们打定了主意:就是赖,也要在洛阳赖上几个月。这三人就在一起商议,如何才能让窦太后召见一次。都乡侯刘畅年纪最小,只有大约二十岁,他自告奋勇地去想办法。这个刘畅还真是个“人精”,他也不知怎么的上下打点,四处活动,最后竟打通了关节,走了步兵校尉邓叠的门路,终于获得了被召见的机会。
说也奇怪,窦氏一见刘畅就变得有些奇怪。她频繁在上东门别墅召见刘畅,一连几日都是如此。窦宪急了,不知妹子在与刘畅搞什么名堂。几日后,内线密报传来:刘畅连日来夜宿宫中,与窦太后如胶似漆,夜夜贪欢!要知道,如今距离先帝刘炟去世之日,还不满三个月!窦太后竟在国丧期间做出如此禽兽淫行,真是令人发指!宫中朝中的上下人等虽然心怀愤怒,但却没一个人敢出头劝说。谁敢?谁出头谁死!
狗急跳墙
章帝死后不久,洛阳城里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先是权势熏天的窦宪派他的门客前往某地,把早已死去多年的前谒者韩纡之子的人头砍下,放在他的父亲窦勋墓前祭祀。这是因为在永平年间,这位韩纡韩大人曾经奉了明帝的诏书,审理过窦宪之父窦勋的案子,并给窦勋判了死罪,导致窦勋和他的父亲窦穆以及窦穆的另外一个儿子窦宣都死在牢里。
如今时过境迁,窦宪掌了权,自然是要报复。窦宪本来性情就暴躁偏狭,容易上火平,只要一想到早年父亲落难被杀的惨状,所以断然动了杀机。消息传出,文武百官无不惊悚,四方郡国闻之,也是惊骇不已。
别看窦宪如此飞扬跋扈,但他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窦太后贪淫误事的问题,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而且她是恶习累累,屡教不改,窦宪对此是深恶痛绝。自从得知刘畅频繁入宫的消息,窦宪闻讯骇得面无人色:如今袁安、任隗他们一直在找窦家的把柄,要是此事宣扬出去的话,后果将会如何?他简直不敢想象!
窦宪虽贪权,但他本人却从不贪色。窦宪本人也对此深感自得,为此也时常以此警告训诫窦笃、窦景兄弟。二窦一向畏惮大哥的威严,虽然不敢顶嘴,却也至少明着乱搞,故而窦家虽然骄奢了一些而饱受指摘,但在这方面却绝少桃色绯闻。
窦宪的这些话对二窦管用,可对他的妹子——窦太后却无效。窦太后现在是“秃子打伞无法无天”,与刘畅正是干柴烈火,就凭窦宪这么三言两语,她岂能就此罢手?长期以来,窦太后一直我行我素,权当兄长的话是放屁。她前番与郭举暗通款曲,这回又与刘畅共涉爱河。也许窦氏心中很得意,以前的情人——小郭子不过是个外戚世家子弟,这回的刘郎可是宗室,正宗的金枝玉叶啊!
虽经窦宪百般劝说,却是毫无成效。窦宪渐渐沉不住气了,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快刀斩乱麻,出掉刘畅!起初,因刘畅无宿卫后宫之权,为了遮人耳目,窦氏只能白天以某事为由在上东门皇家别墅单独召见他,夜里再公开让他出去。为了保证刘畅的安全,窦氏特意将他安排住进了附近的隐秘地点,并吩咐派专人保护他的安全。
窦宪无奈,只得派出了刺客,找机会将刘畅暗杀在了上东门别墅。为了遮人耳目,他采取了嫁祸于人的手段,硬说刘畅之死与和刘畅同来的刘晃、刘刚兄弟有关,立即派人将刘晃、刘刚逮捕问罪,还严令侍御史与青州刺史拷问治罪。刘畅的死讯传出,窦太后勃然大怒,气的头脑发昏,几乎要吐血。她知道这事肯定是窦宪派人干的,当即下诏把窦宪召进了宫里,绳捆索绑,关了禁闭。这个女人也是怒火中烧,居然对同胞兄长动了杀心,想要杀掉窦宪为刘畅报仇。
如此丑闻传出,朝野大哗,举国上下议论纷纷。这时,被关了禁闭的窦宪也有点怕了,赶紧在牢房里捎信给妹妹,希望带兵出征打仗,征讨北匈奴,以便将功折罪。眼见窦宪遇险,他的走卒们也急了,步兵校尉邓叠和他的母亲邓元使出浑身解数,设法又把她的旧情人郭举带进了宫里,面见窦太后。这个女人见了旧情人,也就把刘畅的事情淡忘了些。与此同时,冷静下来的她终于有点后悔了。她也不愿意为了一个刘畅真的杀了兄长。加上郭举与众人异口同声地为窦宪说好话,她这才答应将窦宪释放,还同意他联合南匈奴,出师几十万前往征讨北匈奴。
历史真实让人啼笑皆非,如果没有这些令人作呕的桃色事件,也就不会有汉军将士“勒石燕然”的千古壮举。像如此伟大的时刻不是由李广、卫青、霍去病那样恶毒名将完成,却成就了纨绔子弟窦宪的丰功伟绩,历史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扑朔迷离
以上,就是汉章帝刘炟死亡前后半年左右发生的主要事件。从这些事件来看,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的迷雾,推测出有关事件的大致轮廓,隐约地看出章帝死亡的真相。我推测,事情的前后大致情况可能是这样的:自从元和元年以后,章帝经常要到外地去巡视。皇后窦氏因生性轻浮淫荡,难守空床。皇亲郭举作为侍中留守宫闱,担任文书机要传递任务,两人一见即勾搭成奸。宫中传出风言风语,说是有人淫乱宫闱。传到了章帝的耳朵里,他怒不可遏,一心想要查个清楚。章帝佯作不知,一直在暗中调查。
元和末年的某天夜里,章帝忽然从外地返回洛阳,也许他得到了内线的密报,直闯窦皇后的寝宫。发现一个黑影从窦氏卧室内冲出,章帝想要拦住他,但此人居然拔出佩刀威胁他,让他受到了惊吓,然后那黑影一转眼就不见了。
虽然章帝当时没有看清那人的长相,但却看清了那人的衣着,他穿的是侍中的官服。能在宫闱里值宿的侍中有几个?恐怕章帝早已心知肚明了。但他为了保全皇家颜面,只是下令废止了长期实行的官员宿卫宫闱的制度,从此以后夜里传递机要文书的职责全部由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担任。
此外,窦氏家族成员在外面胡作非为的事情,章帝也是有所耳闻。再加上亲证了沁水公主刘致庄园被霸占的事情,让他心中有了很大的震动。也许,章帝已经意识到几年来他因过于注重夫妻情义而大力推崇外戚的错误,试图在慢慢地进行纠正,甚至扭转这种局面。也许,他在四处巡视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对策。
从窦皇后入宫以来的表现看,再从她以毒计害死宋贵人姐妹以及梁贵人父女的手段来看,此人心狠手辣,做事果决,绝不在前朝吕太后之下。也许是章帝发现了她与郭举之间的淫乱事情,想要废掉她,或者是采取别的什么措施。所以她趁着章帝患病或者饮食之间,一不做二不休,下了毒手也未可知。
总之,从章帝死亡前后半年发生的事件看,窦氏很可能是杀害章帝的最大元凶。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元和二年二月的那个春天的夜里发生了什么。忽然之间,一位贤明的君主——汉章帝刘炟,忽然扔下了这个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沉入了漠漠黄泉。
这是一件令人无比伤感的事件,也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短命的刘炟开创了一个糟糕的先例,他的子孙们就此噩运缠身,早逝的恶梦持续了一百多年。刘炟身后的十位皇帝中,除了末代君主献帝之外,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等九位帝王没有一人活过四十岁!他们即位时的平均年龄不到十岁,去世时的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岁!难道,这就是光武大帝刘秀子孙们的宿命吗?他们祖孙三人的在天之灵若是有知,也会为此发出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