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爷爷”继承“孙子”皇位,尊称孙子为太上皇

历史上的司马伦形象,此君不仅庸鄙不堪,而且权力欲极强,为了皇位不仅把侄孙晋惠帝尊为太上皇,还把西晋的江山搞得一塌糊涂,由此引发诸王之乱和胡人的内侵,在掏空司马家根基的同时,也将长江以北带入无穷的战火与灾难中,可谓国家的大罪人。

按照正史记载,司马伦是司马懿第九子,同时也是他最小的儿子,为柏夫人所生(柏夫人本名不见于正史,柏灵筠之名为后世杜撰)。司马伦小时候的性格、才能如何,历史上并无记载,想来资质一般,表现不过尔尔。司马伦在魏朝政坛上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只是凭借着父亲司马懿的关系,以父荫封安乐亭侯。曹魏恢复爵位五等制后,司马伦改封为东安子,并拜谏议大夫。

在侄儿、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晋后,司马伦被封为琅琊郡王,因让散骑将刘缉收买工所的人图谋盗窃御裘遭弹劾,但被武帝下诏赦免。司马伦虽然获释,但因此一事备受王公大臣鄙夷。咸宁三年(277年),武帝下诏命凡在朝无官职的诸侯王需要返回封国,司马伦也在其列。司马伦归国后,又被朝廷委任为东中郎将、宣威将军。

咸宁年间(275-279年),司马伦改封赵王,并被升为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后又进升为安北将军。元康元年(291年),司马伦再度升迁,官拜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奉命镇守关中。在镇守期间,司马伦刑赏不公、施政无方的本性暴露无遗,从而激起氐族、羌族的大规模反叛,而司马伦也因此被征召回京。回到洛阳后,司马伦虽然官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但却没有实权。

司马伦不甘心就此被闲置,于是拼命地巴结专制朝政的皇后贾南风及其母郭槐,极尽谄媚奉承之能事,以故渐得贾皇后信任。由于孙晋惠帝白痴无能,司马伦渐生篡夺之心,在靠贾南风邀宠固位的同时,暗地里却在不断地寻找取代贾南风、夺取皇位的机会。

司马衷不懂政务,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在百姓饥荒之时,闹出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而且他任由老婆贾南风把持朝政,把整个朝廷搅得鸡犬不宁,最终引起众多亲王的不满,引发了着名的“八王之乱”。

在这个动乱的过程中有个小小的插曲,就是司马伦逼晋惠帝司马衷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尊晋惠帝为“太上皇”。看起来这只是个篡位小把戏,然而仔细分析却很奇葩。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和晋惠帝的爷爷司马昭是兄弟,晋惠帝应该叫他“叔爷爷”,所以司马伦继承司马衷的皇位竟然是“爷爷”继承了“孙子”的皇位,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所罕见的。

司马伦称帝后,根本没有大志向,除了沉溺于酒色犬马之乐,朝中大事全部委托给孙秀等一干奸佞之臣。司马伦为拉拢朝廷内外官员,大肆封官授爵,就连追随过他的奴仆、士卒、杂役也都获得爵位,以至于官帽上的饰物貂尾不足,便用狗尾代替,这便是成语“狗尾续貂”的典故来源。此时,正人君子耻于接受司马伦的赏赐,而天下百姓也知道他不得善终。

果不其然,就在司马伦称帝后四个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便利用天下的怨恨失望之心,纷纷举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无奈将皇位还给晋惠帝,并带着家人到金墉城避难。此时,当初跟他一起做逆的八个司马彤突然“反目”,上书强烈要求诛杀司马伦,并得到朝廷的首肯。司马伦被赐以金屑苦酒自杀,临死前用手巾遮脸,连声说:“孙秀误我!孙秀误我!”

司马伦虽然死了,但由他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却再也关不上,之后十余年间,诸王为争夺权位,互相间展开殊死混战,导致天下大乱、流民遍野。此时,边疆内外的胡人纷纷起兵作乱,处处割据称雄,把长江以北的中国祸害得极深。就在司马伦伏法后10年,匈奴兵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并尽发晋朝皇陵。6年后,匈奴兵再陷长安,俘获晋愍帝,西晋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