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白起坑杀赵国40万战俘,真正的原因竟然是如此?

中国历史上谈论到杀神,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秦国武安君白起,他最著名的战役就是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40万战俘,那他又是为何杀他们呢?真正原因令人惊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奠定胜势的重要一战,现在山西境内还存有其古战场遗址。这场战争由战名赫赫的白起主导,最后以围歼的战术成功战胜赵国。赵国首领被杀,剩下40万士兵无处可去。史书上记载,白起设计坑杀这四十万俘虏,在其被秦王赐剑自缢时,白起还说过后悔的话,他说自己本就该死,当初四十万赵卒被自己用欺骗手段杀害,这是报应来了。

我们知道,那时的人口数量与今天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七国纷乱,相互征伐,相互兼并,他们以人口数量和土地规模来定义相互的实力。40万对于当时的人口确实是一个大数,因此,白起当初坑杀的赵卒是否确切为40万这个数字,至今存疑。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白起这个选择的原因?究竟是不是因为残忍?

史载:“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四十多万赵军将士惨遭坑杀,消息传回之后,赵国家家户户披麻戴孝,哭喊声震天动地,整整四十万人,这个数字瞠目结舌,古代生活条件不足,人口数量无法与今天相比,四十万是赵国全部力量了,此战过后 赵国再也无力发动战争,只能等待着命运降临。

对于坑杀这一结果,很多人都不信服,实际上坑杀并不一定指的就是活埋,也有可能是被杀死之后,集中埋在了一起,无论是那种手段,都十分残忍,面对已经投降的士兵们,秦军残忍的将他们坑杀,致使两国之间的仇恨越来越深。

也有人说既然都投降了,为什么不把他们都收编为己用,至少也是一股力量,其实并不然,秦赵两军对峙多年,粮食问题严峻,甚至出现了吃人肉的惨剧,对于这些投降的人,如何安置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自己人都吃不饱,拿什么来供养赵军降兵呢?

对此白起有了结论:“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在他看来收留赵军是一种祸患,而且白起打仗,常常杀降,为此美其名曰是给秦军谋福利,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商鞅变法以后在秦国制定了严格的赏罚制度,尤其是鼓励士兵上战场厮杀,还会根据杀敌多少奖赏功爵,规定如果士兵能取得敌人首级,则会赏赐良田一顷,爵位一级,还会免除刑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每逢打仗秦军各个身先士卒,勇猛冲锋。

当然有赏也有罚,如果自己损失惨重,还要遭受惩罚,如此一来就必须要大大杀伤敌军才可以,白起征战一生,从来都是有了完全把握之后才会动手,每次都以压倒性的胜利取胜,此时秦赵双方对战,白起以重兵围困,只是将赵国的先行部队打败,后续还有几十万人存活。

因此这些战功根本不够分的,如果不大开杀戒士兵们没有功绩,自然心生不满,甚至回国之后还会遭到惩罚,白起不想挫伤士兵信心,因此只能出此下策,《史记》记载,死战战场上的赵军大致有六万人,但是秦军却有二十多万,根本不成正比,就这样的功绩如何让人信服,按照秦国“首功制”,杀了降兵,皆大欢喜,既能让士兵得到奖赏,也能鼓舞士气。

而且秦军士兵足够强大,对于这些惨残弱的降兵,或许真的没有看在眼里,万一让他们加入秦国,这些人的吃饭也是一个大问题,更不能放他们回家,不然就前功尽弃了,因此白起出于多方考虑坑杀降兵,或许这一切也不是白起能左右的,甚至白起都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毕竟真正下决定的还是皇帝

当然,究竟史实如何,我们也无从探究。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