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因为太过于有钱从而灭亡的朝代

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帝王朝代,不可否认,明朝是一个黑暗的朝代,但也是一个富强的朝代,明朝的巅峰时期可是当时的全球首富,既然这么有钱,那么为何他后来却灭亡了呢?

明朝初期,天下饱受战乱,朱元璋大力恢复农耕,朱元璋发布了很多关于农耕方面的书籍,里面就有详细的农具使用方法和作用的记载,让民不聊生的状况得到了很好的休养。当时有很多外国人来到大明的时候,都对于明朝的农耕水平感到非常吃惊。

到了明穆宗朱载垕时期,他宽厚仁慈,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老好人”。登基后,整治官场上的腐败之风,兴修水利,安抚穷困百姓。朱载垕还干过一件注定将载入史册的事情:解除海禁。明朝初期,由于倭寇经常骚扰东南沿海,朱元璋随即颁布海禁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此后,虽然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可这不过是明朝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

朱载垕继位不久,解除海禁提上议事日程。1567年,在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的提议下,朱载垕正式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海外贸易,还主动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给明朝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当时,中国地大物博,无论是丝绸还是陶瓷,都通过太平洋航线深深吸引着大洋彼端的欧洲各国。

隆庆皇帝开放海禁白银才大量流入明朝,在当时明朝的产值居世界第一,开放海禁之后,国际贸易是明朝积攒了几亿两白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数据显示,从1567年到1644年的77年间,通过海外贸易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有一位西班牙商人曾经说过: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漂流,直到来到了中国,它们就在这里扎了根。虽然明朝盛极一时,可惜明朝后面的几个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把明朝家底给败光了。万历在位48年,但是30年都不上朝,硬生生把明朝的家底给败了一半;下任皇帝即位一个月就死了;下一任皇帝更奇葩,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问,却喜欢干木匠,认为自己是鲁班再世;崇祯即位后“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希望重振明朝国威,可惜为时已晚。

其实有这么多钱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有资本就有实力。但可惜这些白银并没有形成购买力,创造价值,而是被集中到了少数官员和商人的手中通过投资土地房产,以及吞并的方式,私人积攒下大量的白银。土地价格的大笔成交造成土地价格变动异常,使得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房,就如现在一般。而土地又集中到权贵,掌握经济命脉的官员和商人,以及大举流入的白银造成的物贵钱贱,导致通货膨胀,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过程中,明朝和西方黄金和白银的比例并不相同。

这种早期汇率上的差异,使得西方商船在明朝伙案去货物之余,西方人用白银换取了不少黄金,大量白银的流入使得国内通胀严重,而黄金的缺失,本就不产黄金的明朝经济雪上加霜。没了黄金这个压箱底的经济保障,恶性通胀的白银价值,使得明朝开始入不敷出,明朝本是一个高度家族化集中化的国家,各地的藩王数万人,在各地洗劫了帝国大部分的白银。明朝是富有,但是掌握钱财的人都是各地的藩王和贪官污吏,他们还通过私下贩卖食盐,将收入库中的大量白银洗劫一空。

通过操纵市场价格,继续搜刮民众财富富,民众生活必备的盐铁酒和粮食的价格完全被明朝的藩王所掌控,还私下铸铜钱,使得铜钱与白银的比价不断浮动,其中的差额就成为,藩王获利的基础。白银可以作为货币使用,但白银并不仅仅是货币,它也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明朝虽然拥有大量的白银,但是大多都尘封在府库中造成流通的白银越来越少,但在经济原则上白银的总量是包含封之内的数量,这就造成了明朝经济的崩溃。明明政府发了很多的钱,但是社会却越来越缺钱,粮食产量又大幅下滑,物价飞涨,全国经济形势迅速恶化,明朝财政陷入了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