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三国当中最真实的袁绍,和你印象当中的一样么?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袁绍可以说是当时最大的兵阀,又出生显赫,可以说他是在曹操之前一个英雄。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在官渡之战里,袁绍的黑点还是让人诟病至今,实际上,如果没有袁绍,东汉末年可能会更加黑暗,更可能不会有后来的三足鼎立。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然而其为庶出,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中,地位是很低的。但袁绍生得英雄伟岸、英俊潇洒,他的叔父袁傀很喜欢他。袁绍也不辜负叔父的期望,20岁的时候就出任“濮阳长”,做官的时候也有“清名”,廉洁守正,为当时所称道,袁绍极其注重自身的修养。东汉以孝治天下,袁绍丧母,以古礼守丧三年,又追服父丧,共六年,因而为人所重。袁绍少年养名,以品行高洁名动天下,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东汉末年,宦官势力猖獗,与外戚、朝臣的斗争也越发白热化,到了汉末,大将军何进掌权,何进想要诛灭宦官,当时宦官听到消息后都假装向何进示弱,表示“唯何大将军处置”,但暗地里却密谋先下手为强。在此危急关头,袁绍是非常有远见的。袁绍马上向何进建议,此前朝臣试图诛灭宦官不成,反而被他们集体屠戮,如果不趁着有利时机清除宦官集团,恐怕朝廷将再次大乱,袁绍多次建议,但何进始终不听,最终被宦官中常侍段珪等人,骗入洛阳皇宫中杀害。这是东汉天下大乱的开始。在此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袁绍迅速领兵攻进皇宫,并斩杀宦官2000多人,长期危害整个东汉朝廷的宦官势力至此才被剿灭一空,使得整个东汉文官集团转危为安。应该说,袁绍的这次平乱意义非同凡响,即使是领军人物已经被杀,但沉着勇毅的袁绍仍然坚持不懈,最终稳定了朝政大局。如果没有后来的董卓之乱,汉末的朝政或许在此后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袁绍或许会成为勤王的功臣,而汉朝还有可能得以延续。。

正当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窃取了袁绍为何进谋划的果实,董卓入京后乘机吞并了何进的部队,又命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刺杀了丁原,也吞并了他的部队。由此,董卓控制了朝中大权,开始霍乱朝堂,袁绍因反对董卓,于是逃出京师,联络各地方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以冀州为根据地,相继攻下了幽州、并州、青州,成为当时整个北方最为强大的实力派,与此同时,他与曹操的矛盾也开始日益凸显,由此展开袁绍一生最大的败笔官渡之战,战争初期,袁绍大胜,但因军师许攸大败,许攸本人是个非常贪婪放纵的人,他之所以叛逃曹操,原因是因为当时袁绍接到举报,说许攸的家人在河北骄横放纵,到处欺负平民抢掠敛财,已经引发很大民愤,当时袁曹大战正在进行中,袁绍并未因此发作,反而是许攸这个墙头草,看到自己在河北的贪赃枉法事迹就要爆发,于是乎马上来了个叛逃投敌,将袁绍的机密一五一十告诉了曹操,使得曹操拥有了绝地大反击的机会。于是乌巢烧粮的好戏也就上演了。在听说曹操精兵出击乌巢后,袁绍立刻下命围魏救赵,组织重兵猛攻曹操的大本营,应该说,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计策,然而袁绍派去的大将高览张郃却临阵叛逃,致使袁绍的军队溃败,而曹操则将袁绍的降军7万多人全部活埋坑杀。

但是即使这样,事实上这并没有对袁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北方大片土地依然为袁绍所有。

只可惜退兵后,袁绍一病不起。因为袁绍病故太早,当时袁绍病故时军事力量依旧强大。最喜欢的儿子袁尚是冀州刺史,长子袁谭是青州刺史,外甥高干是并州刺史,次子袁熙是幽州刺史,这些地盘在东汉末年时期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若袁绍尚在袁氏子弟团结一致,只要打败曹操,北方其他军阀都不是袁绍对手,凭借其三代汉朝的公卿,如果是他进攻南方的话,有相当一大部分南方的士族会拥戴袁绍,统一天下非袁绍莫属。袁绍对待百姓也是相当不错的,袁绍刚到冀州的时候,缺少粮食,袁绍让手底下的士兵去吃桑椹,都不愿意继续去盘剥老百姓,袁绍死后,河北百姓莫不悲痛,市巷挥泪。袁绍死后两年,性情狂妄、“贪而无治”的许攸,最终在榨干利用价值后,被曹操杀死;而当时临阵背叛投降曹操的高览,则被赵云杀死;号称猛将的张郃,最终也被诸葛亮用计射杀。 至此,在官渡之战中出卖袁绍的三位重要黑手,全部不得好死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