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荀彧究竟出过什么计谋被称为曹魏五大谋士之首?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在早期凭借自己长远的眼光,在乱世当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荀彧是早期曹操的手下,曹操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支持和计谋。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出生在强盛的世家大族的家庭。由于祖上有过多位名人,所以他的家族在那个时代是很有影响力的。由于他本身的才学水平和做事能力非常的强,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地就得到了一个官职。不过,他可不是那种凭借家世背景才能成功的人。此人的才干早在年轻时就受到过多位名士的赞叹。
后来,由于董卓进入都城之后开始作乱,朝廷的形势很快就恶化起来。他不愿意再做官了,就抛弃了官职,回到了故乡。但是他也没有一直呆在家乡。他很早就看出天下的战乱很快就要来了,所以就带着家人离开了。此后,他去了袁绍手底下做事。在那个时候,袁绍看起来是天下诸侯里面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因为其实力最强。荀彧却看出这个人不能成事,所以就离开了他。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主公,那就是曹操。此人果然是天下第一流的英主,能够判断出他的才干是非常出众的。从此以后,他就一直作为曹操手下的重要谋臣而工作。每次当前方正在进行激烈战斗的时候,他总是在后方主持一切重要事务,并筹措物资送到前线。
三国时期是一个大的舞台,可以让文臣武将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陶谦三让徐州,徐州这块大肥肉被刘备轻易的拿到了手中,之后吕布也因为兵败而归附了刘备,刘备让他暂时居于小沛。曹操敏锐的察觉到此时的刘备已经初成气候,如果不去管他,将来必然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于是他就有了动刘备的想法。可是刘备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就在这个时候荀彧站出了来了,他替曹操设计了两条计策,这两条计策一出,刘备很快就无家可归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条是二虎竟食之计。因为荀彧考虑到曹操刚迁都许昌不久,朝政还不太稳固,现在出兵打刘备风险太大,而且刘备还有吕布在小沛互成犄角,如果攻打的太急了,两个人必然同心抗敌。所以不能用武力,要靠智取。如何智取呢?荀彧的方法是,先让朝廷下一道旨意正式封刘备为徐州牧,然后密旨让刘备去杀掉吕布。这个计策就是先给你刘备一点甜头,然后就乖乖的替我朝廷办事,看你办不办。
这就是二虎竟食之计。如果事情成了刘备就会少一个吕布帮助,这样以后对付刘备就方便的多了。即使事情不成那么吕布必然会杀刘备,即使不杀刘备吕布对刘备也会心存戒心,相互猜疑。这个计策最后结果是:刘备没有杀吕布,吕布也没有杀刘备,但是却让原来同心抗敌的刘备和吕布关系出现了裂痕。这个就为后来荀彧的第二计策做了铺垫。
第二条就是驱虎吞狼之计。徐州是一块大肥肉,不仅是曹操想要,旁边的袁术也早有吞并徐州的野心。只是缺的是一个发兵的理由罢了。荀彧就是利用这一点,首先先派人到袁术那里告密说,刘备已经上表给天子想要吞并你袁术的南郡。然后在写份诏书给刘备说让他去讨伐袁术。
驱虎吞狼之计是曹魏五大谋士之首荀彧的代表作,其战略、战术要点在于:深度分析了吕布、刘备、袁术三路军阀首领的性格特质,并预先测算出了三人矛盾爆发的焦点;通过天子诏书作为工具,逼迫刘备与袁术为敌,并趁机分散刘备的兵力;利用吕布反复无常的特性,制造便于促成吕布反叛的机会,使其加深与刘备的矛盾,最终使刘备归附曹操;而徐州和吕布孤立无援,则成为瓮中之鳖。曹操轻松收取徐州且无多大伤亡,完全得益于荀彧的驱虎吞狼之计。
这个驱虎吞狼之计非常成功,袁术果然大怒,向徐州用兵。而刘备也留下张飞看守徐州,自己带着关羽和大军去讨伐袁术。而和刘备早有隔阂的吕布,看到刘备率大军去讨伐袁术,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怎么可能错过呢?于是就夜袭了徐州,把徐州夺了下来。这下刘备可惨了,好不容易有了徐州这块立身之地,现在真是无家可归了。这两条计策也为后来刘备投靠曹操和曹操平定徐州奠定了宝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