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的后宫非比寻常 对君对国一片赤诚 以死明志
说起崇祯帝,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只是可惜这样一位好皇帝却被逼自尽,身后佳名流传千古。
崇祯帝励精图治,要求后宫节俭勤朴。周皇后非常支持老公的大业,不穿提花的衣服,不吃奢侈的食物,自己纺织、浣衣,和普通农妇没什么区别。如此贤良的好女人,崇祯当然倍加珍惜,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当然,夫妻俩偶尔也会吵架。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两人在交泰殿争吵起来。周皇后不敢直接称天子之讳抱怨,便大呼“信王”(崇祯在当皇帝前被封为信王)。当时崇祯正在气头上,竟失手将周皇后推倒在地。周皇后十分委屈,愤然绝食相抗,崇祯事后后悔不已,立刻亲自道歉探问,直到周皇后开始吃东西。
除周皇后外,崇祯最为宠爱的就是田贵妃。田贵妃美貌聪颖,体态婀娜,其母曾是民间的倡优,传授她歌舞才艺之技,可谓样样精通的全能女神。不过,这样一个尤物并不是红颜祸水,一方面,崇祯对后宫生活自律慎严,周皇后的淑德也是极好的榜样;另一方面,田贵妃也比较明理,在她娘家人仗着她的地位胡作非为时,她亲自告诫家人不可如此,否则自己只有自杀明志了。
田贵妃和周皇后关系一直很融洽,所以崇祯的前朝不管再怎么乌烟瘴气,后宫却一直风平浪静。然而,毕竟是亡国之运,崇祯的后宫也躲不过。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崇祯帝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其他宫人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有一个姓魏的宫女看到后妃公主纷纷自尽,因不愿受反贼玷污,纵身跃入御水河中了断。而随之效仿她自杀的宫人有上百个。
还有一个姓费的宫人,本来选择了投井,却被起义军捞了上来。这些士兵看到费氏姿色出众,想抢夺奸污她。危急时刻,费氏机智地大喊:“我乃长公主!”众贼并不知道长公主长什么样,不敢进犯,将她送到了李自成面前。李自成拉过来几个投降的狗腿子辨认,认出她就是个小宫嫔,并不是公主。但李自成并没有杀她,而是顺手把她赏给了一名部校。而费氏却说:“我好歹也是宫里出来的女子,将军要用礼节迎娶我才好。”这个部校因垂涎其美色,就按礼节置办了酒席,正式相待。费氏趁部校酒醉之际,怀揣匕首将其刺死,然后泰然自刎。
崇祯帝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朝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帝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帝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