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吕布临死前大喊六个字 曹操没有听懂而刘备却脸色大变 后来曹操后悔不已

三国时期是个天下大乱的时候,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当时的三国中知名度很高的人不在少数,比如顶级谋士诸葛亮,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还有一代枭雄的曹操,厉害的角色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三国猛将吕布也是一名举世无双的猛将,而且是三国里面公认的第一武力悍将,只不过吕布因为种种原因,留给后人的形象不是很高尚。

其实,吕布在三国里面还是做过一些值得后人称雄的时期,据史料《三国志》记载,吕布骁勇,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军。意思就是说吕布此人天生神力,绝对是一个战前冲锋陷阵功臣掠地的将才。

吕布原本是丁原义子,只因董卓送给了他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受到了李儒的蛊惑将丁原斩杀,又成为了董卓手下的先锋大将。对于这种背主求荣的行为,很多世人不理解,纷纷将吕布骂作一个“卖主求荣,无情无义”的小人,然而,在那个“良禽择木而栖”的时代,吕布这种行为确实无可厚非。

吕布成为董卓的义子之后,确实也对董卓忠心耿耿,多次破获了朝中大臣妄图行刺董卓的图谋,如果单从吕布见利忘义来形容此时的吕布的话,的确是有失偏颇。

再到王允利用义女貂蝉策划“美人计”离间吕布和董卓的父子之情的时候,吕布虽然上当,可是我们看到让吕布最终决定刺杀董卓的并不是那个“倾国倾城”的貂蝉,而是王允口中的“国家大义”,更何况在正史中貂蝉又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也就是说在吕布眼中还是存在基本的国家大义的。

因此,后世多将吕布看成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也是极为片面的,或许在吕布的心中也存在有最初的一种“为国锄奸,成为国家栋梁的思想”,只不过是因为吕布一节武将,不懂得谋略权变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利用罢了。

此外,在公元196年,袁术准备一举吞并刘备的时候,吕布就想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但由于受到了袁术的重礼又不好公开援助刘备。于是,吕布就想出了一出“辕门射戟”的好戏,将袁术的手下大将纪灵和刘备统统叫到自己的军营之中。

吕布明确告诉两人:“布生性不喜合,但喜解耳,诸君观布射戟小枝,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可留决。布引弓射戟,正中小枝,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纪灵因为吕布有言在先,以自己的军力又难以抵挡刘备和吕布的前后夹击,无奈之下只好退兵,吕布辕门射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问题,正可谓智勇双全。

吕布此人毫无心机,热衷于打打杀杀,而且吕布极其自大,经常会受他人挑唆去做事情。他轻信董卓的话杀掉自己的义父丁原,后又被郭汜等人赶出洛阳城,结果被刘备收留。吕布正是因为遇上刘备,才埋藏下被冠上“不忠”之名的下场。

后来吕布被刘备收留,却没有对刘备心怀感恩,而是跟刘备平起平坐,这就令刘备很不满意了,于是吕布在吕布被冠上“三姓家奴”的帽子之后,吕布又再次反了刘备,趁刘备出兵荆州的时候攻占了徐州。

当时汉室衰微,很多有野心的人都出来想要控制朝堂,但无论是丁原还是董卓,他们无一例外都把把吕布拉拢过来。

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了这员猛将压阵,就无需再担忧其他人的不满和反对。当时无论是谁,只要听闻他的名号,下意识地都会皱眉不已,根本没有想要与他较量一番的勇气。但这个人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他不但自私自利,而且反复无常,经常会被人利用。由于他屡次反水,尽管拥有天下第一的武艺,却并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张飞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会用"三姓家奴"来羞辱和刺激他。

其实这种性格又不是他独有,当时很多人包括刘备在内,为了争夺利益,都经常会有他那样的表现。其实被郭汜打得走投无路之下,对于刘备愿意收留自己,吕布还是心存感激的。但刘备其实也是假仁假义,他对这个人并不感冒,只不过是看中他的武艺,认为他不过得逃难者,很是看不起他。

尽管吕布有勇无谋,但刘备表现得太过明显,还是让吕布相当的不舒服,为了能够自保,他做出这样的事情,当然也不算过分。如果刘备能够拿出对待关羽、张飞的气度,想必吕布又何必会做出这种铤而走险的事情呢?

当年曹操和刘备率大军攻打吕布,围攻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其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缚了陈宫投降,吕布在白门楼见曹军攻急,大势已去,便下城投降,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吕布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吕布临终前对着刘备大喊:“是儿最叵信者”,吕布的这六个字道破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刘备此人是天下最无信义之人,不可相信。只可惜曹操当时没有听懂及时杀掉刘备,如果当时曹操诛杀刘备,或许三国归晋的结局或将改写也未可知,不过很多人对吕布此话不相信,认为吕布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临终的呐喊或许只是发牢骚而已,同时归结于“拥刘反曹”的思想,也不相信刘备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