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知县出上联教训神童,不料神童对出经典还反出一联,成千古绝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奇人逸事,不乏许多聪慧的孩童,年幼之时就有着惊人的才华,今天我们说的这位神童,不仅对出经典还反出一联知县,成千古绝对。

他就是莫宣卿是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仅17岁,他也是岭南的第一个状元。

据莫氏族谱的记载,莫宣卿是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莫让仁很早就过世了,后来莫宣卿的生母梁氏因家境困难而改嫁给莫及芝,莫宣卿便跟随母亲与继父一起生活。

继父莫及芝不仅富有,还是个忠厚长者,对莫宣卿也比较好,他视莫宣卿如亲生子,让他跟两个异母哥哥去读书。少年莫宣卿表现出异常的天赋,闻言即悟。手不释卷,过目成诵,七岁就能吟诗。

据说,莫宣卿小时候曾被一群孩童欺负,莫宣卿心中气愤,当时就在地上的泥沙里写了一首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

诗出,众乡亲惊叹不已,传颂乡里,称为神童。莫宣卿童年的经历,形成他倔强和孤傲的性烙,推动他发愤读书,自强不息。

12岁的时候,就参加州试中了秀才,久而久之他就有了神童之名。当时有一个姓梁的知县,路过封川,想见识见识这位神童到底有多“神”,于是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礼貌地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

莫宣卿回答是。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 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

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为何奚落我呢?于是反击了一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

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木”。

结果此言一出,知县由此知道这个小孩确实聪明。

但事情没有结束,因为莫宣卿忽然被知县教训了一顿,心理不是滋味,于是反出对知县大人说,他这里有一上联,想请教知县大人对下联。知县大人说好。

莫宣卿说出下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知县大人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只得甘拜下风,从此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而莫宣卿的这个上联,从此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对出下联。

同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莫宣卿身上。

宋朝有个叫做赖其尚的7岁小孩,从小就很聪明,当地人更是称之为神童。当地新上任的县令听说了就想要过来见识一番。一到赖家,县令就看到了姜,直接脱口说到:“新姜哪有老姜辣”,虽然说得很直白,但小神童赖其尚听懂了他的意思,这时赖其尚看到门外的竹林,就说“老笋哪有新笋尖”,不仅对的非常工整,而且意思也非常的明显。这下县令心里一惊,这小孩还真有点意思。

之后又出一上联“剃刀虽利,难伐千年之树”,其实这也是一语双关,映射的意思是,赖其尚虽小有一点才华,不过只是小聪明。但赖其尚自然也要让其看到自己的本领,说道“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不得不说这下联对的真是堪称经典,不仅对仗工整一语双关意境符合,而且也表明自己虽小,但志向远大。

这下县令领教过后,也不断称赞赖其尚的才学。

其实我国像这种经典千古绝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

宋朝时期有名的神童,后来经人推荐走上仕途。但他人生最出名的,是他11岁时的一副对联,堪称千古绝对。

刘少逸是个非常聪明人,从小跟随名师学习,饱读诗书,并且立志要走入仕途,为官一方,造福黎民百姓。十一岁那年,他的父亲和老师带他去拜见当地的大文豪也是知县的罗思纯,罗知县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小孩,果然眉宇之间透露着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气质,满意的点头摸着胡须。为了考察一番这个小神童的能力,知县出了几个比较有难度的上联,刘少逸都稍作思考便给出了下联,知县一听,心里暗自想到这小孩的确了不得。但作为一个知县,又是一个有名的大文豪,竟然难不住一个刚十一岁的小孩子,这要是传出去那还了得?

于是罗知县准备现场出一个难度很高的上联,如果这个小孩对不上,他也就没后顾之忧,如果真的连这个都能对上,那看来这的确是一个举世无双的神童。罗知县在厅堂踱来踱去,手背在后面,时而低头,时而昂头,思考了许久,提笔写出了上联: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这个对联的确难度极高,用了借代和用典两种手法,并且还表明了心志,亦是对刘少逸日后想入仕为官的告诫。罗知县写完这个上联,对自己的这个作品很是满意,心里寻思着我看这下这小孩还怎么对?这个对联对刘少逸的确有点难,毕竟他才十一岁。刘少逸看罢知县的上联,拍手叫好,称赞罗知县的这个上联简直绝了。一旁的刘少逸父亲以为儿子对不出来了,也就附和着说知县这么绝妙的对子犬子怎么能对出来呢?罗知县笑一笑,道:莫言少年不能对,神童邪!

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只见刘少逸低头不语,在案前细细思考,罗知县旁边的一位文人说罗知县就不要欺负小孩了,谁还不知道您的文采无人能比啊,小孩虽然厉害,但您这个对联,我也对不出来啊!大人们还在互相恭维,刘少逸提起毛笔,写出了下联: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刘少逸放下笔,自信的说:罗大人您看这个下联如何?罗知县与众人凑过来,仔细一读,无不拍手叫绝,罗知县心服口服,摸着就少逸的头说:少年天才呀,前途不可限量!久而久之,这副对联流传下来,被许多人尊为对联中的珍品。

古代这类的经典还有很多,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不仅要学习现在的知识,前人的智慧同样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