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三国夷陵之战中导致刘备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夷陵之战刘备要想反败为胜应当如何做?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名义上声称是为给关羽复仇,但是最根本的目的确实为了荆州。然而刘备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反倒吃了败仗,惨败而归。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自己还差点死在了战场上。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场战争的胜利,需要的是因素很多,比如将领的优秀指挥能力,兵力的士气与强大,后勤充足的补给,天时地利的影响等。可见想要赢得一场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捉住机会,出其不意的制胜。在许多战争中,奇袭永远都会夺得一定的先机,达到出其不意,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一定会赢得胜利,还得靠后边的补给能跟上,不然依旧惨败。

而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战争,也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最后一场。这一场看着规模庞大的战争,刘备以为胜利在望的,却失败了,导致失败的原因,估计你有点懵逼。好好的一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刘备为什么会发动这场战争?如果刘备赢了,东吴会不会灭亡?

刘备发动这场战争的因素

1:为关羽报仇。关羽的死,对刘备来说,确实是一种痛,两人不仅是君臣关系,更是兄弟之情。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失去他这一员大将,对蜀国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损失?当初关羽从荆州北伐曹操的时候,被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败北,退兵中关羽还是中计了,从此,荆州和关羽都失去了。

2:为了证明蜀国的实力。刘备刚称帝不久,为了彰显蜀国的实力,只能发动战争,但他有两个选择。第一,北上打曹魏,第二,东进打东吴孙权。在他眼里,柿子捡软的捏,曹魏比较强大,东吴比较弱,因此只能对东吴发动战争,刚好又有借口,于是挥军东进。

3:夺回重要战略要地荆州。荆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失去了它,对刘备来说不能很好的发挥蜀国的实力。拥有荆州,就可以形成很好的压制,东进可以打东吴,北上可以打曹魏。因此,刘备势在必得荆州,而此时荆州被东吴占据着,可想而知,打东吴势在必行。

刘备失败的原因

1:将帅臣乏。刘备出兵的攻打东吴的时候会,身边没几个将领,我们所熟悉的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等,一个都不在他的身边,此时的张飞,关羽都已经死去,对刘备打击太大。原本赵云是跟刘备去的,但是赵云和刘备两人出现分歧,赵云认为不适合攻击东吴,要先攻打曹魏,只要打败曹魏,东吴不在话下,可刘备不接受他的意见,最终把赵云派到别的地方镇守。

2:人才凋零的蜀国。对于刘备来说,此次东征,没有一个有谋略的或者是出名的谋士在他身边出谋划策。而刘备这边人才开始凋零,张飞,关羽,黄忠法正庞统相聚死去。此时的刘备身边只有诸葛亮一个谋士。名将还有马超,赵云,魏延三个。诸葛亮坐镇后方,马超和魏延镇守汉中,防止曹操偷袭。赵云不被信任。可见刘备这边,能将越来越少,他的心越来急躁。

3:浮躁的刘备小看陆逊。在刘备眼里,陆逊不过是一个年轻儒士将领,因此他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此时刘备急于求成,一路推进。陆逊分析形势之后,则一路后退,他认为刘备兵力强大,士气正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求胜心切,因此后退。当刘备推进到数数百里,至夷陵地区,吴军不再后退,两军开始相持。

公元222年,刘备为了能和吴军决战,就频繁派人到阵前叫骂,可陆逊依旧不理睬,此时刘备无可奈何,士气开始低落。陆逊认为可以反攻了,他上书孙权准备反攻,孙权同意。陆逊用妙计:火攻,利用营寨周围的树林和茅草,把刘备的营寨烧成一片火海,刘备无力回天,只能突围逃跑。逃到白帝城,此时刘备的军力,全军覆没,至此,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这就是夷陵之战,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统称三国三大战役。第二年刘备去世,蜀国叛乱四起,诸葛亮花了约五年时间,重建军队并且平定这些叛乱,还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抗吴魏,至此,三国局势相对稳定。后代在评价这场战争中,刘备太过于急功近利,小看对手,不分析战争,恃强冒进,带有很大的个人情绪在中间等因素,导致战争失败。

而陆逊的成功是他懂的分析军情,因地制宜,做出正确的抉择,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巧用火攻,创造有利的条件,成功的由防御转为反攻。可见他的超高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这一战也让陆逊成名。

其实平心而论,历史上夷陵这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刘备本身的指挥并无什么错误或疏漏。刘备令吴班诱敌之策,甚至让陆逊之外的东吴诸将都上了当,若世上本无陆逊其人,取得战役胜利本在情理之中。因此战后复盘的话,刘备如果一定要东征,要想反败为胜,完成至少收复荆州,最好能一举灭吴实现南北朝的战略目标,可有以下几步:

竭力保住张飞性命,解决将领素质不足问题。

关羽死后,张飞无论能力威望,皆为蜀汉头等大将,他的意外身死对蜀军士气是一大重创,更造成人员调派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若张飞在,何至于用籍籍无名、战功不显的冯习冯休远为“领军,统诸军”的大督?范强和张达是张飞亲信部下,贴身“健儿”。张飞酗酒鞭挞身边亲随,传到刘备耳中,为此常常告诫,说明此事亦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们之所以在大战前暗杀张飞,既是积怨已久,也说明当时不看好刘备军东征前景的人甚多,方有此冒险之举。所以排除「刘备死后,再穿越回魂到夷陵战前,先知先觉杀了范、张二人」这种特殊情况不考虑,刘备劝也劝了,训也训了,终究不可能把张飞这么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栓在身边时时管教。能想到的补救措施,就是针对张飞“爱敬君子”这点,派一个名望素高、得张飞敬重的士人去张飞军中任职,时时规劝告诫。

孤注一掷,多动员几万兵马,解决兵员不足问题。

此时对刘备有利的一面,是曹魏的强大存在固然牵制了他,但更多牵制的其实是孙权。夷陵之战对峙期间,孙权带领吴国中军主力坐镇武昌,东吴水军巡弋从江陵到长江入海口的千里江防。长江下游更是江东大族根本重地,亦必有大量私兵把守。如果说孙权将三分力用在抵御刘备,那至少同时将六分力用于防备曹丕。这才是夷陵之战后尚未喘息,在陆逊部仍与退守白帝的刘备对峙时,曹丕三路大军南征,东吴军虽然孙盛、吕范、诸葛瑾部连连失利,最终仍能凭朱桓、朱然等人的奋战,有惊无险地击退魏军侵攻的根本原因。

在关羽军团丧败之余,刘备又宣布曹丕代汉建魏为篡逆,自己继承汉室正统称帝。因此他的东征等于是在和跨据中原九州的魏国势不两立的前提,再与据有三州的吴国开战。这是真正的以一州之力而抗全天下,因此想靠正兵流稳扎稳打取胜,是基本不可能的,必须要有类似汉高祖刘邦那样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把所有家当全压上去豪赌,死里求活去搏命。要争天下,又怎能不冒一点风险?

巴蜀是易守难攻的割据之地,而非真正足以图谋天下的帝王基业,三千年来历朝历代无不证明这点。刘邦同样据有汉中+巴蜀时,他的选择可不是在天府之国老老实实种田,积蓄实力,而是4月才到汉中,8月就出兵还定三秦了。相比刘邦,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布置实在过于求稳妥了,或许不免有兵败亦可留一方基业的顾虑,并不敢真正放手一搏,战役规模打的始终是有限战争,而非全面战争。

夷陵战败后,光巴西郡发诸县兵就得五千人,由马忠带队去援救刘备,督江州的赵云部同样兵进永安。而经历这场丧师不下5万人的惨败,仅仅数年后,诸葛亮又重组了一只数量在十万左右的强大军队,可见汉末少经战事的蜀中人力资源之充足,在夷陵之战时远没有得到充分动员。

为什么湘水方向的偏师没有起到调动吴军主力的作用?因为刘备东征军兵员不足,金帛收买的武陵蛮是一帮战五渣,连步骘的一万交州军都对付不了。如果刘备从蜀中再动员3-5万人马上前线,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全军一半照旧与陆逊对峙,另一半精锐兵将出湘水游战,如伟人之言,因粮于敌又如何?孙权敢把守江防的吴军也抽调三五万出来怼么?那样曹丕一定开心之极。

夏侯渊军团覆亡、曹操汉中退兵后,曹魏就患上了“山地战恐惧症”,称汉中为“天狱”。因此当蜀吴两国当真拼尽全力殊死搏杀时,魏国进攻东吴的可能是远远大于攻打蜀汉的。而从地理环境来说,魏国攻吴的难度同样远小于攻蜀。何况此时孙权占据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才两三年,统治还远谈不上巩固。

战必用间,除掉陆逊这个当前大敌。

刘备遣吴班诱敌时,东吴诸将请战不成,认为陆逊胆小畏敌,才会连退百里,不敢出战,因此“各怀愤恨”。这说明陆逊虽有卓绝才能,但在吴军中威信严重不足。陆逊是陆康从孙,当年孙策围庐江,陆氏宗族包括陆康在内死了一半人,和孙氏本有血仇,孙权对陆逊又怎么可能心神无二,信赖无间呢?孙权极信任的吕蒙,曾经高度赞扬陆逊之才,在诈病袭关羽时推荐他代替自己。可是到吕蒙临死前,推荐代替自己的,却变成了孙权的发小死党朱然,这变更本身就意味深长了。

类似夷陵之战这种双方相持不下的长期对峙,用离间计除却敌方主将本是最佳选择。田单在复齐之战离间乐毅,秦国在长平之战离间廉颇,灭赵之战离间李牧,都是很成功的先例。刘备当年同样也离间过孙权和周瑜君臣,称周瑜“顾其气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尔”,不知何故,此时却计不止此,或许对之前名气不显的陆逊也有所轻视吧。

吴军诸将早就对陆逊憋了一肚子气。若刘备先施展离间计,大肆散布陆逊如何怀有贰心的谣言,派遣间谍散布于武昌、建邺、江陵等东吴各重要都市,做相应童谣,令小儿歌之于路。就算后方的孙权能鉴于大局、暂且不临阵换将,陆逊也很难得到吴军上下一致的信任支持了。届时再施展诱敌之计,陆逊要压制诸将的不满就愈加困难,刘备计策的成功几率就大增了,那时伏兵成功,对将帅离心的吴军打出一个暴击必杀,甚至全歼这支五万人的东吴军团,将历史上此战结局彻底扭转,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孙吴政权致命伤就是政治根基不足,统治合法性严重缺失。

孙氏出身寒微,孙坚之父仅仅是个瓜农,此前三代皆不可考,家世比起本身是汉室宗亲、祖父举孝廉当过县令的刘备都相差甚远。孙坚孙策皆靠攻杀朝官、杀戮名士立国开基。江东大族对其潜藏严重不满。一旦孙权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损失惨重,政治上劣势明显的孙吴政权就是土崩瓦解之势。后世南朝内战中,居上游之势一股而下,两战、三战便顺势灭国的例子实在太多,北方政权根本来不及做出相应反应去干预。

因此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能大获全胜,歼灭吴国陆逊军团,那么接下来顺江直下,势如破竹,取江陵下武昌,甚至几万雄师过大江,旗扬石头城,一举攻灭东吴,实现南北二分局面,都并非绝不可能。有大江阻隔,曹魏就是想分一杯羹,也讨不得太多便宜。

历史上最后结局,无非成王败寇,敌方强中更有强手,由陆逊这个江东士族最杰出人才横空出世,阻止了刘备的雄心,而并非刘备本身犯下何等致命的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