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乾隆在他灵前失声痛哭,直言进谏,一辈子出了名的清廉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在这期间都是君臣治,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了,在清朝大臣当中,有的人因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被老百姓和后人给唾弃,像和珅。还有的人因为在为官期间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情,到现在都被后人深深的敬仰着。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清官就是刘统勋。一辈子没有贪过一分一毫,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他值得我们学习。

清代官场上有这样一首诗:“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字数不多,却十分形象。它入木三分地道出了当时的官场潜规则:倘若谁要做官,且要做得大、做得稳,就要以钱开路,四处钻营,否则根本行不通。可是,这个金科玉律般的钻营学到了宰相刘统勋这里却行不通了。

刘统勋出生于我国陕西的一个县城当中,爬出生的家庭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在当时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进士。不仅仅他父亲是当官的,听说从他的爷爷那一辈开始基本上都是当官的。在当时,它不仅仅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据说他的家里人还非常的喜欢读书,可以说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然而然,他受的教育也是非常好的。

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考取了进士,刚开始进入官场的他只是被翰林院选去做修改书籍的。并没有很大的作为,后来雍正时期有统勋就被提拔成詹事等职务。在1736年的时候,乾隆把刘统勋提拔为内阁学士,并且派他和大学士去浙江学习治水之法,一年之后,他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在古代,对于孝道看的比较重,一旦家中有亲人去世,尤其是父母去世,作为子女,无论在哪里都必须赶回家守孝。所以当时刘统勋因为母亲的离世,他无法担任官职,于是辞官回家守孝。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刘统勋这一个人是非常有孝心的,能够为了母亲的守孝,毅然决然的辞掉官职。

两年之后,他替母亲守孝守完了乾隆就把他从家乡照回来,继续担任官职。当时他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左都御史,这个官职主要是负责监察百官的言行。在担任这个官职的时候,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相谏皇帝。据说在当时他担任这个官职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当时大学士张廷玉和尚书有猫腻。他当时和乾隆皇帝是这样讲的:张大人是三朝重臣,皇帝,您对他器重一点,这是在所难免,但是如今你就不能够再提拔他了,因为他在朝中的地位已经够高了,并且在朝廷之外已经有人对他颇有意见,如果您再次提拔他的话,会惹来更多事非。至于尚书,由于他在朝廷当中的权力过于庞大,与至于他说什么其他大臣纷纷跟随。面对这种现象,我觉得皇上您应该批评一下,让尚书大人知道自己的错误。

当时乾隆皇帝看到刘统勋这两个奏折之后,非常的高兴,觉得他这个人是一个当官的好苗子,居然可以不畏朝廷两大重臣的权利。当时乾隆皇帝害怕那两位大臣由于刘统勋指出了他们的过错,心里不快,于是他故意在朝廷之上说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那就应该高兴,这才是君子所为。从那以后,刘统勋敢于直谏的威名,在朝廷上下都传开了。

对热衷于走歪门邪道的人,刘统勋也有应对策略。当地有个靠捐官走上仕途的人于深夜前来叩门,刘统勋觉得但凡夜里偷偷摸摸来拜访的,必是想避人耳目,有不可告人之事。对这样鬼鬼祟祟的来客,他一概拒而不见,并让对方第二天再来。等到第二天天亮后,那个官员果然又带着厚礼前来拜访。刘统勋便将这个昨晚吃了闭门羹的人叫到跟前,当着政事堂(宰相议事的地方)全体大臣们的面对他说:“三更半夜去叩他人之门,这不是正人君子的作派。你要有什么事情,不妨当众说出来,就算指责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也没关系,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人听后,一句话也没说,惭愧地溜了出去。从此,再也没人敢自讨没趣,自取其辱了。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刘统勋受命主持大考,举子褚筠心本来凭借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是他怕进不了前三名,于是将自己所拟的对策抄出开头的三十余行呈送给刘统勋看,以博得他的好感,并趁机巴结讨好他。按说,这并非褚举子的新发明,当时很多举子都这样做,可是刘统勋不吃这一套,他认为,这就是投机取巧。因而阅卷时,刘统勋先找出褚筠心的卷子,并对所有考官说,不管褚筠心的文章写得多么精彩,都不能让他进前十名,褚筠心最后被排在了第11名的位置。褚筠心知道后,后悔不已。

此外,刘统勋还经常奉命下基层考察,他每次出去都轻车简从,只带两个仆人,这样目标小,不惹人关注,悄悄地去,悄悄地回,以至好多人根本想不到这就是当今宰相。他到了各地衙门的旅馆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处理公务。需要尽快办理什么公事,他会随时传令当地衙门去办。他还常常在房间内来回踱步,思考问题,其间绝不与任何无关之人相见,谁要是想趁机去托关系、找门路,门都没有。

据记载,刘统勋“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区,服官五十余年,不增尺寸”。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刘统勋诚如古人所歌颂的“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至此是豪雄”了。这大约也正是刘统勋去世后,乾隆在他灵前失声痛哭的重要原因。

自古以来,廉洁和公正都是官员应该遵守的准则,但官场上结党营私、贪污舞弊者比比皆是。像刘统勋这样能廉洁自守,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屈,实在难能可贵。

据有关书籍记载,刘统勋当官40余年,他没有贪污过一两银子。在这40年间,他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事情,这也难怪,在当时他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当然乾隆皇帝重用他并不仅仅因为他这个人有才能。还有就是乾隆皇帝每次任命他担任的官职,他都能够完成的很好。

了解完刘统勋这个人,大家是不是发现他真的如历史上所说的那样,是两袖清风,敢于谏言的好官。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后人都记住他,并且对他那么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