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历史上一个不费一兵一卒建立的政权

古代皇帝不好做,尤其是开国皇帝更是难做,不仅要征讨各处藩镇,还要提防身边的人发起政变,建国后还要给身边的人安排好自己的职位,真的是一个费脑的职业,但是历史上有一个皇帝不费一兵一卒,终结了一个王朝,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有西汉和东汉之分,而这中间的分隔正是一个叫做新朝的朝代。如果将新朝也算成一个朝代的话,那么历史上得到江山最容易的开国皇帝就是王莽了。这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基层的公务员做起,当然也离不开他的姑姑王政君的支持,不管怎样,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爬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一个人实现了改朝换代总揽江山,而且改换掉的还是我国历史上无比强大的西汉王朝,不发一兵一卒,不费一刀一枪,愣是从一文不名,做到了开国帝王,这么励志的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

王莽是王政君的亲侄子,开始的时候他表现得谦恭俭让,礼贤下士,西汉末年皇权旁落,王莽在王政君的扶持下乘机窃取大权,最终改朝换代自立为帝王。

汉成帝阳朔三年时,24岁的王莽开始进入朝廷做官,他办事认真,待人恭敬,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所以王凤临死前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他先是被任命为黄门郎,后提升为射声校尉。到了30岁的时候,王莽又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别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如此的沽名钓誉,也让朝野的名流都称赞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到了38岁的时候,他接替他的叔父王根坐上了大司马的职位。

元寿二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其后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他不断排斥异己,先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并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他的人。

元始元年,王莽让别的大臣向王政君举荐他的功劳,说他“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然后王莽又表示拒绝,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并且继续沽名钓誉。

元始三年48岁的王莽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元始四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元始五年,汉平帝驾崩,史学家认为很可能是王莽毒死的,而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王莽开始代理天子执掌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时年王莽51岁,并改元为居摄元年。

这个时候的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即新始祖,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登上了国家最高权力之巅。

王莽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这些职位的变化历时八年,他的篡夺皇位的行为是我国历史上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而他篡夺皇权的方法则开启了我国历史上通过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起初心中并没有一定要通过捞取名誉,最终实现篡逆的野心。他只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像周公那样的人。当然他的不同凡俗的做法,一方面出于真心,一方面也可能出于怕人误解的想法。这正应了我们在这一讲开头时引用的白居易的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也许正是因为恐惧流言,才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方面也是在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至于说他当了皇帝以后,就开始显露自己奸诈的本性,开始施展自己的淫威凶猛,“毒流诸夏,乱延蛮貉”之类,多是不实之词。王莽在位期间,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改革,但是多半没有成功,这不全是他的问题,而是汉代社会已经腐烂难治。

成帝以后,情况愈加严重,到王莽任大司马时,已经很难收拾。不幸的是,王莽摄政、当皇帝刚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紊乱、群情愤激,不是由王莽所导致的。但是王莽改制的失败,确实加剧了社会矛盾,比如不断的改铸货币,本来是为了稳定经济,但是因为下层社会不愿接受这种措施,所以人心惶惶,最后还是失败了。王莽还下令不得买卖奴婢和田地,以保障贫弱者的生存。绿林、赤眉起兵虽然是在王莽登基之后,但是那是一直以来农民造反势头的扩张和延续,不必一定是针对王莽而来。他们起初只是反对政府的剥削,同时又因天灾,生存陷入困境,逼使他们铤而走险,出来造反。王莽曾经尽出家资以周济贫民,为此,他曾经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这些都是连反对者都承认的事实。

不费一兵一卒的得到的皇帝,征服了朝廷,却没有征服天下人的心,最后被天下人一起推翻了,也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