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康熙乾隆微服私访是真是假,真相令人难以相信

在近代的影视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康熙乾隆微服私访的元素,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事件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首先我们来说说康熙帝。

康熙皇帝本人对于“微服私访”的态度最能说明其本人有无进行过“微服私访”。在《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七十一》中,记录了一份康熙皇帝的上谕,在这份上谕中,康熙皇帝直接作出过对“微服私访”的看法:

“朕尝观书,见唐明皇游月宫,宋真宗得天书,此皆好事狂妄书生伪造,岂可以实而信之乎!又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具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于!”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于“微服私访”非但不推崇,甚至认为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是故意张扬在外、震慑地方官员,并非明君所为。而且,康熙皇帝数十次的出巡经历已经让所有人甚至奴隶、仆人都看见过自己的长相,“微服私访”的意义已经不存在。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康熙皇帝既没有“微服私访”的必要,也没有“微服私访”的意义,而且康熙皇帝本人也亲口证实了自己从未有过“私访”一事并表明了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所以,康熙皇帝并未进行过“微服私访”。

康熙皇帝既然没有微服私访,为什么能制造出这么多有鼻子有眼的“私访”故事呢?说来也并非无缘无故,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康熙频繁出巡,为私访故事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亲政以后,按捺不住少年好奇之心,当年五月就到京师郊区转悠了一圈。康熙十年,他又以祭陵的名义驾临沈阳,从此拉开了多次出巡的大幕。其后分别以体察民情,查看边事,视察水利,祭奠祖陵,涉猎行围,参与佛事等种种名义,六下江南,三巡北边,四上五台山,二十多次巡视塞外,至于在京畿视察的次数,尚未计算在内。直到他去世的前两年,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还以66岁的高龄巡视热河。每次出巡,都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他在当时知名度,丝毫不亚于现今的各类明星。比如他在扬州巡视,发生因为观看皇帝而踩死人的现象,山东欢迎他的人数达到“数十万人”,康熙要想私访谈何容易?

当然,康熙也有轻装简从的时候。康熙二十六年大早,皇帝“素服步行,祈雨于天坛”。所谓“素服”,也就是没有穿戴皇帝的礼服,但也绝不挑会穿一般人的服装,因为是求老天爷办事,必须放下皇帝架子,所以不得不“素服步行”。后世文人抓住这种机会,充分加以丰富想象,杜撰了所谓康熙“私访”的故事

二是乱世思念英主,时势呼唤皇帝“微服私访”。康熙是满清贵族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史书说他“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环宇一统,虽日守成,实同开创焉。”以其为始乾隆继之,祖孙俩人共同开创了有名的“康干盛世”。可是,到了乾隆后期,盛世的光环暗淡。至道光中期,已是内忧外患,国事日非。后来的几个皇帝,如同“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人民群众自然怀念昔日的“康干盛世”,盼望当今皇帝也像康熙爷一样勤政爱民,深入基层,了解百姓,振兴国家,再造一个什么盛世。他们知道,这种良好的愿望,既不会依靠上疏劝谏求得实现,也不可能指望权臣变为现实,但是,有一点可以做到,就是希冀借助前辈皇帝的形象,刺激一下当今圣上,能够有所作为。于是,一些文人开始在康熙外出方面寻找灵感。凡是他到过的地方就给他编造一些故事。如:山西五台山的“康熙私访误会‘字王’”;山东临清的“康熙三上碧云楼”;济南的“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江苏宿迁的“康熙赐匾兴福寺”;扬州的“皇帝题诗蜜香居”等,真是临文不讳,应有尽有。尽管这些故事美好逼真,但是,无一不是向壁虚构,并非康熙真实的“私访”经历。

三是《永庆升平》的传播,使“康熙私访”广为人知。

其次我们在说说乾隆帝。

许多电视剧里,乾隆都是一个喜欢私访的皇帝,没事就喜欢到胡同里逛逛,体验体验老百姓的生活。有一个传说,是说有一年年三十晚上,乾隆从通州微服私访归来,天色已晚,饥肠辘辘,店铺都关门了,只有一家“王记酒铺”还在营业,乾隆便与随从进店,要了一壶烧酒,几盘烧卖,吃了感觉不错,于是要过纸笔给“王记酒铺”写了三个大字,叫“都一处”。从此“都一处”名声大震,成了京城一个有名的饭店。

事实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清代皇帝特重祖制,他们出门,有一套严密的保安制度。同时那个时代,一个皇帝如果微服出宫,被人发现了,会被认为是一种极不自重、极不自爱的荒唐举动。

乾隆皇帝,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特别重视规矩的皇帝,他对自己要求极高,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所以乾隆不可能经常私访。我们退一步说,他即使有过一两次私访,也不可能还到处给人题字,暴露自己的身份。

那么乾隆皇帝私访的目的是什么呢?

小编认为,并不是如影视剧中那般体恤民情,为何怎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身世。

《湘绮楼文集.今列女传》中说:乾隆帝的生母钮钴禄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十三岁时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选秀女,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竟生下了乾隆。

乾隆身世的谜团已经明朗了:熹妃钱氏应当就是乾隆的生母。至于“钮祜禄氏”,要么是钱氏后来照此改姓,要么是真有钮祜禄氏顶替钱氏当了皇太后。

据《清世宗实录》是最权威的官方文献,对这段册封情节记载如下: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由此可见,齐妃李氏不是乾隆生母。道理很简单,《清世宗实录》已经把钮祜禄氏放到了熹妃名下。因此,齐妃不是钮祜禄氏,没有证据证明他跟乾隆有生养关系。

清宫档案则是这样写的:“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知道。”

把《实录》和档案放在一起对照,虽然裕嫔和懋嫔名号的归属搞颠倒了,但最关键的区别更在于熹妃是谁。档案里的“钱氏”,变成了《实录》里的“钮祜鲁氏”(即钮祜禄氏)。钱氏很可能就是钮祜禄氏。

所以乾隆帝就算有微服私访,也很有可能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生母。

所以说现在有关康熙、乾隆等清朝皇帝微服私访不过是后人的戏说,我们权且当成故事来看,大可不必太过较真。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