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什么宁愿寡居三十余年也不回到唐朝?

唐朝时期的文成公主嫁到异域之后一直就一直没有再回到唐朝去,就连在松赞干布死后依然没有选择回到大唐,她为丈夫守寡三十年后因为天花致死,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没有再回到大唐呢?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是没有孩子的,因此在丈夫松赞干布去世以后,文成公主在吐蕃就没有了亲人。那么文成公主对吐蕃这个地方到底有没有留恋之情呢?对于回到大唐,她到底有没有主观的意愿呢?我们从史书中对文成公主的记载上,就可以一窥端倪。史书上只记载文成公主是宗室女,对她的名字,父亲是谁一概没有记载。如果真的地位尊崇身份显赫的话,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这是十分不符合常理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文成公主不过是为了大唐和吐蕃保持友好关系,由唐太宗李世民册封出来的公主,种种迹象表明,她可能连宗室女都不一定是,因此史官在史书中,才对文成公主的出身讳莫如深。

文成公主到底是不是公主?她到底是谁的女儿呢?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她肯定不是唐太宗的女儿,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人猜测她是李道宗的儿女,因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国时,李道宗一路互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了拉萨之后,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向李道宗行了翁婿之礼,所以有人据此猜测,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是李道宗的女儿,为何史书上没有文成公主的祖籍记载,甚至连她的出生地、名字、父母也略去不表,只简单的说是宗室之女呢?

而李道宗乃大唐开国名将,是李渊的堂侄,又是李世民的堂哥,位高权重,假如有个女儿嫁给吐蕃国国王,他应该感到光宗耀祖才对,不该藏着掖着。

为何史书对文成公主身份如此讳莫如深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文成公主根本不是李道宗的女儿,也不是宗室女儿,她最可能的身份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宫女。

就像王昭君一样。既然不是真正的公主,也不是宗室之女,文成公主想回来根本不可能,没人敢接收!

在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成为松赞干布王后的时候,她还只有十六岁。这样的年纪要是说她在刚到吐蕃的时候,心中就有什么民族大义,立志于建立吐蕃和大唐之间的友好关系的话,我是不太相信的。文成公主是带有政治使命的,但这个使命最初是强加在她身上,十六岁的花季,本该是自由无拘的,但文成公主却因为皇帝的安排和政治得需要,来到了一个当时被大唐当做蛮夷之地的地方,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人。我相信在文成公主的内心中,最初是矛盾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的。

但和松赞干布相处时日久之后,文成公主发现这个异域男子确实把自己捧在了手心,含在了嘴里。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带了大唐班底的,这个班底就是她陪嫁的嫁妆,除了珍宝、金玉饰物、佛像、医学典籍、建筑典籍、药方、丝绸等之外,还有一大批唐太宗安排的唐朝文士随文成公主入藏。在文成公主来的吐蕃之前,松散干部在吐蕃的统治处于原始的状态,而文成公主来到吐蕃之后,她带领的文人团队帮助整理了吐蕃的大量文献资料,同时记录松赞干布和大臣们的重要谈话,让吐蕃的政治从原始走向了正规化。所谓的文成公主博学多能,和唐太宗安排的这些随文成公主入藏的饱学之士有着莫大的关系。

松赞干布对于文成公主的爱,造就了辉煌雄伟的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的设计就出自文成公主之手。文成公主则把大唐在经济、文化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传播到了吐蕃的山山水水和每一个角落。可以说文成公主带来的唐文化改变了吐蕃,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耕种、纺织技术,极大的推动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因此在松赞干布去世以后,文成公主并没有选择回到大唐,而是依然选择留在吐蕃。此时的文成公主爱的已经不仅仅是松赞干布,而是整个吐蕃的人民,同样吐蕃的人民也深深爱着这位来自遥远大唐的美丽善良的公主。文成公主默默忍受自己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依然选择留在吐蕃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此时的她已经成为吐蕃和大唐友好的一个象征,她要把吐蕃和大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种友好传承下去。为此她选择了留在吐蕃,把寂寞和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深埋在心里,只为了吐蕃、大唐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