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关羽去世后,为什么刘备不先伐吴,而是等了两年?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襄樊一战,关羽也到达了人生巅峰,可惜随后便被东吴害死,刘备在结义后一直以大哥自诩,而且对外一直说什么同生共死,为何关羽死后,刘备不先复仇,而是过了两年才起兵呢?

 关羽死后其实蜀汉乃至整个三国的人,都很难过,但是此时的大哥刘备,听闻自己的义弟死后却先做了这三件事。

首先刘备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刘封,罪名就是刘封没有救援关羽,要知道刘封是刘备的义子,颇有军功和威望。但是刘备连诸葛亮的劝诫也不听,硬是用这种牵强的理由杀了刘封。当时刘封的情况比关羽好不到那去,刘封去救援关羽,只能是无功而返,更有可能丢掉自己驻守的城池,到时候估计连刘封也要搭进去。所以刘备杀刘封是有其他考量的。

第二件事情刘备就是称帝,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宣布建立大魏政权。作为汉室正统的刘备,随即宣布称帝,建立蜀汉,并且昭告天下曹魏篡汉逆行,蜀汉当北伐匡复汉室。这件事情影响重大,刘备称帝之后先是文武百官的设立。这件事情的发生,耽误了伐吴也能理解,毕竟称帝是刘备一生的梦想。

而第三件事情就是策立刘禅为太子,并且为刘禅挑选了一批贤臣,把像马超这种入川才得到的将领派往边塞,限制其发展。其中刘备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刘备任用诸葛亮为丞相,并且提拔赵云,这些都是相信诸葛亮的体现。

做完这三件事情后,刘备才腾出手来伐吴。从这三件事情来看,其实都是刘备为刘禅而做的,为刘禅的登基之路扫平障碍。这一点其实赵云和诸葛亮都看懂了,但是二人也默认了这种做法,只是诸葛亮对这个做法存在一定的不满,从其劝诫刘备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刘备没有想到的是伐吴会以失败告终,最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便驾崩了,而刘禅也非常顺利的登基,几乎没有出现像曹魏和东吴那样的权臣斗争局面,所以可以刘备这两年努力是没有白费的。值得感慨的是关羽死后刘备没有为其追封,当年法正死后,刘备立马便追封为“冀候”,而刘禅登基之后才追封关羽为“壮缪候”,真是可怜关羽戎马一生啊!

既然桃园结义,三兄弟同生共死,为何关羽死后刘备不先去复仇,而是过了两年才起兵呢?

首先,刘备之所以第一时间称帝,而不是为关羽报仇,愿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在曹操去世后,曹丕正式篡汉自立,也即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从而建立了曹魏,是为魏文帝。由此,对于东汉王朝来说,在公元220年正式消失了。对于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汉中王刘备,此时就比较尴尬了,如果沉默不语的话,显然就是默认了曹魏对于东汉王朝的取代。

当然,刘备、诸葛亮等人显然不会坐视不理。为了继续使用匡扶汉室的旗号,刘备势力需要一位汉室的皇帝,在汉献帝刘协当时生死不明的背景下,最好选择自然是刘备自己称帝了。况且,对于拼搏了数十年,当时已经60岁左右的刘备,如果此时不称帝的话,很可能就没有时间来建立蜀汉。由此,在诸葛亮等人的劝言下,刘备最终于成都称帝。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为关羽报仇也很重要,甚至在重要性不逊色于称帝,但是,在紧迫性,显然称帝建立蜀汉,继续用汉室的名义来和曹魏对抗更加紧迫。

另一方面,刘备为关羽报仇,自然需要和孙权的东吴兵戎相见。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下,东吴因为夺取了荆州之地,在整体实力丝毫不逊色于蜀汉了。由此,对于刘备来说,为关羽报仇,也即讨伐东吴显然是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刘备不仅需要在益州挑选精兵强将,还需要准备粮草、攻城的器械等物资。凡此种种,无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此基础上,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也即以皇帝的名义来进行征调的话,无疑效率更高了。并且,刘备先称帝,再为关羽报仇,也是因为当时的刘备势力需要通过称帝来稳定内部。

最后,公元220年前后,不仅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刘备不仅损失了关羽等将领,也失去了荆州之地。除此之外,法正、黄忠等文臣武将,也在公元220年前后去世。由此,对于此时的刘备势力,在实力上受到了明显的削弱。而对于益州本地的士族豪强,也因为刘备的根基不是太深厚,所以蠢蠢欲动。在此背景下,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后,可以对益州的文臣武将进行封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蜀汉内部势力。并且,孙权当时还没有称帝,所以刘备以皇帝的身份亲自征讨东吴,无疑在名义上占据上风。凡此种种,促使刘备选择先称帝,然后兴兵讨伐东吴,发动夷陵之战,从而为关羽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