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水淹七军中的七军是哪七军?究竟有多少人?

 襄樊大战绝对能算上三国时期继官渡,赤壁,夷陵三把火后最能彰显指挥者军事才能的战役了,关羽也因为这一场大水名垂千古,水淹七军的关羽更是令远在许昌的曹操为之胆寒,那么水淹七军中的七军究竟是多少人呢?

襄樊之战一共持续了七个月,魏蜀吴三方势力都参与了战争,其战争规模堪比三大战役,关羽率领的蜀军一直处于优势,捷报不断。其中,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和众臣商议迁都的事情,以避开关羽的锋芒。曹操有这么大的反应,有必要吗?很有必要。

在这一场战役里,关羽的英勇身姿,世人难忘,生擒于禁,斩下庞德,其名威震四方。但是在这里要说一下,有两个版本,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演义》,还有就是正史记载的,如《三国志》。在《三国演义》中,强调的是关羽的指挥能力;而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决堤水攻并不存在,水攻则指的是自然灾害,关羽趁这个机会,才拿下敌军。

关羽当时镇守的是荆州,而诸葛亮的战略则是从荆州直接攻打曹操。于是刘备就派关羽去攻打曹操。关羽事先安排好后方,留下两名部将防守江陵还有公安,自己则率兵攻打樊城。樊城是曹操的大将曹仁防守的,他根本挡不住关羽的进攻,所以只能一直躲在城里,坚守樊城,同时还派士兵去向曹操求援。曹操呢,不舍得樊城,所以就命令曹仁死守,不能放弃,而且还派遣于禁和庞德去支援。虽说派了两名大将去支援,但是仍然没有用,反而丢失了这两名大将。

关羽那可是长期在荆襄地区征战的将军,对荆襄地区的环境还有天气是了如指掌。曹军呢,并不了解荆襄的地理、气候,于是就选择了低洼地区来驻军。曹军,人和没有,天时没有,地利也没有,显然是必败无疑。当时正是八月秋天大汛到来的时节,于禁、庞德虽均号称名将,竟没有对荆襄一带的水文地理进行任何考察,就在樊城北面十里外的依山下寨,而且正处在山谷之中。

关羽虽然身有箭伤,却时刻在寻求寻破敌之策。在决战的关健时刻,他不顾箭伤,冒着绵绵秋雨瑟瑟秋风,亲自深入到战场周围,进行实地调查,他观察到魏军竟然屯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山谷之中,又看到襄江水流湍急。关羽熟知战策兵书,立刻想到,当时秋雨连绵,襄江水流必然泛涨,不禁想出一个破敌之策:命人沿襄江上游堵住各个沟谷出水口,只等江水大涨时,剩坐船筏把堵住的水口全部打开,放水一淹,那么樊城、罾口川的魏兵必然变成像水中的鱼鳖一般任人宰割。

关羽当即依计行事,派人到沿江截流聚水。果然,时机很快到来,蜀军大肆决口放水,洪水突然之间猛地泛涨,像巨型猛兽一般冲向屯扎在樊城峡谷之中的魏军营地,于禁、庞德所领七军哭天抢地,抱头鼠窜,不计其数的士兵被湍急的水流瞬间就卷走了。

水淹没了七军,只能往高处跑,这些将领们都去了上堤避水,而关羽却命令人向上堤放箭。曹军几乎全军覆没,于禁只能投降,而庞德拒不投降,关羽便杀了他。七军,数字7,也就是7支部队。这7支军队都是由于禁所指挥的,于禁就是总指挥,庞德则是其中的一支军队,同时也是先锋。每一支军队,大约有3000到5000的人,那7支就相当于35000人了。

这算是一支庞大的军队了,而且全军覆没,可想而知,当时有多么惨烈。

可能很多人对“三万人”表示不屑一顾,拿不上台面。开什么玩笑,虽然在小说演义中,动不动80万大军,百万大军的,但是这些数字靠谱?要知道,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的军队人数满打满算也就六万人,刘备占了两万;官渡之战曹操的军队也就三万不到;所以,曹操一下直接损失了三万人,还是于禁亲自带的队伍,战斗力应该是曹魏军队中最强的,元气绝对算得上是大伤。

于禁兵败后先是被关羽羁押,吕蒙夺取荆州以后,又被孙权软禁在江南。曹操死后,孙权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从改善孙曹关系的角度出发,才把于禁放回江北。回到魏国后,曹丕对于禁战败后没有杀身成仁的做法深表不满,用庞德战败被杀的事迹羞辱于禁,于禁心情压抑,不久抑郁而死。

一场樊城之战,于禁输掉了不只是一次战役,而且输掉了自己的一代英名,输掉了自己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