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图》揭示出明朝最大抗倭冤案,累有军功大败倭寇,却被冤杀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冤案,今天我们就说说明朝的《抗倭图》中揭示的冤案,他累有军功大败倭寇,却被冤杀。
《抗倭图卷》利用横卷的形式,描绘了抗倭的历史及其过程,其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布局,宏大的场面,生动的表现,精细的刻画,是中国绘画史上能够表现承传关系的难得的纪功图卷和记事作品,而在明代表现重大现实题材的作品中,又可以看成是非宫廷而具文人气象一派的代表。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副明朝抗倭的历史画。据说是为明朝仇英所绘,绢本设色,高31厘米,宽570厘米,记录了中国击退于“弘治”年间来袭的日本大倭寇的战功。
整个图卷分为六个部分:倭寇来犯、烧杀抢掠、灾民逃难、水上鏖战、得胜班师、出城迎兵。
第一部分描绘的是海面隐约出现倭寇踪迹;第二部分是倭寇登陆后烧杀抢掠的场景;第三部分是百姓为了躲避倭寇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场景;第四部分是明朝水师与倭寇激战的场景;第五部分是明朝水师大胜,上报大捷的场面;第六部分是明朝军官接受倭寇受降时的场景,并且“浙江文武官僚”“苏松水陆官兵”等字清晰可见。
而说到图中揭示的冤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倭寇一直是困扰明朝的大祸患,所谓“北虏南倭”说的就是这个。元朝的时候,倭寇已经存在,肆虐朝鲜半岛,后蔓延到中国沿岸。
明朝永乐年间,中日两国实行“勘合贸易”,倭患有所缓和,不过到嘉靖年间的时候,由于嘉靖皇帝荒废国事,朝政腐败,海防松弛,史载“及遇警,乃募渔船以资哨守。兵非素练,船非专业,见寇舶至,辄望风逃匿,而上又无统率御之。以故贼帆所指,无不残破”。
而倭寇看到大明王朝这个情况,于是乘机相继窜犯今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据岛为巢,攻城掠地,深入久踞。而倭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给沿海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倭寇之患。
倭寇越来越严重,让大明王朝感到事态严重,为了消除倭寇,明朝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俞大猷、戚继光的抗倭事迹流传胜广。而这幅《抗倭图卷》所描绘的就是大明王朝抗倭事迹。根据绘画上的“日本弘治一年”,我们可以得知这场战役应该是发生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的,浙江王江泾抗倭大捷。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巨倭“五峰船主”王直经舟山烈港之战死里逃生后,对中国怨恨越深,潜回日本平户后,不惜巨资建造巨舰联舫,迅速纠聚五岛倭人反扑报复,大肆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来,与徐碧溪、徐海等联手,以松江府的柘林、川沙洼为巢窟,联络二百里,分党掠夺,疯狂杀戮。
有史为证:“横尸蔽野,垒血成川。茸茸麦陇转作战场,淅淅风声尽皆鬼泣。” 《血泪歌》说:“此时哭声动天地,横山积血成波涛。少妇污蔑触白刃,婴儿中塑娘同刀。”
严重威胁到大明王朝,次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三十三年,明廷朝议,调整御倭方略,设立总督大臣,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南直隶浙福军务,大征四方客兵,协力进剿倭寇。
张经接到任务后,积极选将练兵,准备直捣盘踞在拓林川沙洼的倭寇。张经是个实干家,他考虑到以前明朝屡次再次受挫,所以调整策略,调集两广一带能征善战的“狼士兵”来浙江抗倭。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初,田州土官妇瓦氏,及东兰、南丹、那地、归顺等州狼兵六千余名陆续到达苏州。
与此同时,一个叫张文华的督军也赶来了。这个人很重要,他算是冤案的制造者。
众所周知,嘉靖年间,奸臣严嵩当道,他的党羽张文华想往身上贴金,所以向严嵩上报说愿意去浙江督战,严嵩自然高兴,马上诏书张文华去督战。张文华本来就不懂军事,但仗着自己是严嵩的心腹,又故作自己很牛逼的样子,一到战场就指指点点,叫张经马上出兵,拿下倭寇,然后他好把功劳算在自己身上。
张经从客观实际出发,认为此时不易出兵,而且永顺、保靖“狼士兵”还未到,“倭贼众多狡诈,待永保土兵会集夹攻,方可保证万全”,所以拒绝了张文华的提议。这让张文华很没面子。
于是张文华就向严嵩打小报告说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严嵩马上向嘉靖转报,报告的时候不忘添油加醋的说张经可能勾结倭寇。嘉靖皇帝听完后,勃然大怒,下旨捉拿张经。当然,消息来回需要时间,就在张文华打小报告的时候,永顺、保靖援军赶到。张经马上下达作战。
在张经的带领下,此战大获全胜,斩首倭1980人,溺水而死的不可胜数。倭寇惊愕破胆,只剩下几百人逃回柘林。
王江泾大捷是明嘉靖抗倭战争以来首次取得的一次全面胜利。其最大意义就是慰藉了惧倭的心灵,鼓舞了萎靡的士气,使整个抗倭形势趋于好转,足以堪称明代嘉靖抗倭战争的转折点。抗倭名将俞大猷说:“此为大败倭贼之第一次。继此以后,到处之兵,皆知倭贼有可破之势,累累有擒斩之报。江南地方得有今日之太平者,其源实始于此。”
《明史》评价“自军兴以来,称战功第一。”《明实录》称此役为“自有倭患来,东南用兵未有得志者,此其第一功云。”
所以,领导此战的张经是最大功臣,但成了最大冤案的受害者,因为奸臣当道。严嵩却上书嘉靖说是张文华的,而嘉靖听了严嵩的上书,将功劳归于胡宗宪和张文华,张经反而被认为是冒功,最后还被抓起来问斩,被嘉靖杀之。
历史评价
《明史》:张经功不赏,而以冤戮,稔倭毒而助之攻,东南涂炭数十年。谗贼之罪,可胜诛哉!
蔡东藩:至张经继任,虽傲然自大,不无可訾,然王江泾一役,斩馘至二千级,当时推为第一胜仗,要不得谓非经之功。
谷应泰:倭患愈剧,张经再出。经以功在铜柱,因而偃蹇凌轹,度亦自大匹夫耳。然视事一月,指挥群帅。王江泾之捷,贼兵宵遁。史称其兵骄将悍,或亦谗人之蜚语,狱吏之深文也。
梅毅《大明朝的另类历史》:张经所指挥的王江泾大捷,其实给予了倭寇沉重打击。正是由于严嵩、赵文华一伙人的背后拆合,加上张经死后入江、浙一带的狼兵、土兵不听调遣,倭患逐渐转剧。
而明朝类似的冤案还有不少,如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结束。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谋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300名。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杀。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然而现在历史学家考证,并没有太监拉缰绳从而阻止朱元璋进入胡家这回事。云奇这个人物也仅仅是正史捏造出来的。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