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是如何对待昔日仇人刘德的?怪不得后世君主康熙,近代毛主席如此评价他

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堪称传奇,下至乞丐上至皇帝,可谓是体验了一整个过程,而也就是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他结下了一个仇人刘德,那么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是如何对待昔日仇人刘德的呢?

结仇经过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小时候是个给地主放牛的放牛娃,当时他在的那家地主叫刘德,刘德和平时大家所想的地主一样,富的流油,还抠抠嗖嗖的,平时舍不得给朱元璋还有下人们吃饭,所以朱元璋经常饥肠辘辘。

1344年,凤阳大旱,颗粒无收,老朱家在短短十几天内死了4口人,活下来只有朱重六和朱重八(朱元璋),更悲哀的是,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父亲,死后却连一小块安身之地都没有。

没有土地就没有办法来埋葬父母,可是,种了一辈子土地的父母,是不可能不下葬的。这时候朱元璋就想到了租给他们家地种的地主,这个地主叫刘德。

朱元璋找到了刘德之后,他告诉刘德,说看在父母之前为他耕种土地的份上,给一点不毛之地,让他埋葬了父母可以吧。

没想到刘德这个人,一点都没有德。

既然朱元璋的父母都死了,那真是人走茶凉的节奏,刘德告诉朱元璋,那边凉快那边呆着去,自己的地凭什么给你,让你埋葬你的父母。

朱元璋第一次尝到人间的冷暖,这时候的他,感到十分的无助,这个人间,对于朱元璋来说,就仿佛地狱一般。

为什么活在人间,一点温暖都感觉不到呢?

朱元璋和二哥在一起哭呀哭,他们除了哭之外,想不到其它的变法,毕竟连昔日的地主刘德,都不愿意给他们土地埋葬父母,其它人也就更不可能了。

正在朱元璋走投无路的时候,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找到了朱元璋,他给了朱元璋兄弟二人一块半山坡的地,让他们把父母埋葬到了哪里。

之后,朱元璋就到了寺庙里当和尚了,等到寺庙里也混不下去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参军了。

正是因为参军,让朱元璋找到了自己的强项。

他的才华,在参军的时候,彻底的爆发了出来,他开始一步步升迁,最后到成为一支军队的领导人。

朱元璋越战越勇,他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把元朝的建立者赶到大沙漠里吃沙子。之后,朱元璋就成了明朝的开创者。

那么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是如何对待昔日仇人刘德的呢?

首先对朱元璋有恩的刘继祖,朱元璋也想找到他,以报答当你的恩情,可是,朱元璋听说刘继祖已经死了。

这时候朱元璋痛苦万分,不过,他还是封了刘继祖为侯,爵位有儿子世袭。

其次对于刘德来说,他当然是恨刘德的了,父母去世的时候刘德对自己的伤害,让朱元璋永生难忘。

但是,朱元璋再次见到刘德之后,他生了怜悯之心。最主要的是,现在的他成为了皇帝,他是万万人之上的天下主人。

这是的他不能小肚鸡肠,靠自己的权威来欺负一个小爆发户了。

所以,他知道此刻做事,要站在大局上,要尽量的争取民心。刘德虽然可恨,但是,他也是朱元璋的子民。

当时刘德那样做,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当时的朱元璋不是什么大咖,刘德不知道日后朱元璋能够出人头地。

当刘德跪在朱元璋面前,让朱元璋饶命的时候,朱元璋选择了宽大处理。他并没有处罚刘德,还额外的给了刘德三十顷地。

刘德对朱元璋当然是千谢万谢了,这件事之后朱元璋对于刘德的好,就传开了,然后,大家都赞扬朱元璋的宽厚仁慈,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想必刘德此刻内心想的最多的一定是将来要多多积德行善吧。虽然清朝修的史书中常常有意无意把朱元璋描绘成一个性格乖张屠杀功臣的人,但从这件事情看出,朱元璋对待百姓其实是非常好的。

也难怪毛主席在评价朱元璋时这样感慨: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个评价可是相当高的。

而朱元璋在位的功绩也无愧这个评价,如:

一,以强力手段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进与创新,这种改进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和稳定政治权力格局,但在主观和客观上也在一定乃至相当的程度上完善了封建制度,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步,乃至为其质的现代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为了克服元朝民生艰难、政府高度腐败、百姓所受压迫巨大、中央政F权威涣散、政策得不到坚决贯彻等一系列的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集权改革政制的措施。一方面,朱元璋在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中废除了大权在握的丞相,设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即殿阁大学士)――这就是明朝内阁制的雏形。内阁制到明成祖时基本成型,之后权力渐重,如到宣宗时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到宪宗时形成内阁首辅。总之,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内阁制变得日益完善与成熟,再后来,它被英国人学习,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内阁制与首相制。几百年前完全照搬了明朝内阁制的日本人甚至直到今天也在实行很典型的内阁制治理。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权力也给予了分解。比如省级地方大权就改由新设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来分掌行政、司法、军事这三项权力,而且这三个地位平等的机构互不统辖,都单独向中央负责――这就军队方面,朱元璋把中央的大都督府分解为左、中、右、前、后共计五个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军事力量的管理与训练,而调兵权则由兵部掌握。在地方上,则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卫所制、军户制(及明中后期出现的募兵制)。朱元璋通过建立这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把军权牢牢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上,由此,明朝的军队也自始至终保持了强劲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当今现代国家的军事制度也多可见明朝军事制度优良性的遗留。为巩固皇权,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朱元璋还设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情报和特务组织锦衣卫。作为一项制度,几百年后锦衣卫仍在为世界各国借鉴、学习,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中国的国家安全局等等,其实都滥觞于朱元璋设计的锦衣卫,由此也可见这一制度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机器的必要性。明朝的锦衣卫其实大多数时候对国家还是起正面的作用的,锦衣卫在历史上之所以名声不好,只是有时被坏人利用来进行打击异己之类的政治斗争了。

二,朱元璋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谋划与勤奋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灵涂炭的战火之后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长期战乱后的明初,鉴于人口剧减的社会现实,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的政策,也就是从人口多的地区迁移部分居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国家还免费发放耕牛和种子给移民;为解决流民的无地问题,朱元璋鼓励老百姓开拓荒地,规定凡所开垦荒地,其田均永远为开拓者自有,且三年免税;朱元璋还鼓励老百姓种植经济作物,规定凡种桑棉麻者,第四年起才开始征税;诸如此类,通过一系列的抚农护农政策,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朱元璋高度重视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为正常的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帮助;税赋方面,不仅农业轻税,商业也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对于小摊小贩,则一律免税;大力实行军屯和商屯,所谓军屯,就是军人也从事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所谓商屯,就是由商人运粮供应军队,而商人以此获得盐等特种物质的经营权――商人从内地运粮去边地路途太远,于是纷纷就在边地雇人种田――军屯和商屯成功地减轻了国家和老百姓的负担。建立社会救济制度。如救灾制度:全国各地凡逢遇水旱等灾害,则不但免除当年的税赋,并开仓赈灾;再如济贫制度:设立济养院,凡生活无着落者则收留之并按月发给粮食等;贫穷人家无力埋葬死者的,由政F赞助陵地和丧葬费;年满八十的老人,国家赐给爵位及养老待遇;在立法上多“佑贫抑富”,穷人家卖子女的,官府出钱收买,同时安排富人收之为佃户,并鼓励富户贷米给穷人,国家以免富户杂役的形式来承担利息;粮食张价时,政F开仓平价卖米以平抑米价,并提前发给各级官员俸米以压米价;外出的饥民回到家乡以后,政F按日发给口粮,国家则办公共工程以安置流离失所之民……总之,朱元璋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很快稳定了社会与民心,恢复和促进了农业与经济的发展,明朝也由此得以在富足安康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三,功绩四大力整治官场,打击和处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反腐反贪的坚强决心和铁血手段既矫正、震慑了洪武一朝和有明一代,也为后世书写了官员应该怎样为官的准则。因为出身于社会底层,朱元璋深知官场贪腐对民生的巨大破坏力,所以在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堪称毫不手软,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大甚至可谓空前绝后。据记载,明初官员,凡贪污60两银子者,一律处死(举例来说,明朝因为大量留用了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Z反起家的功臣,这批人中,因为有不少人都有恃无恐地贪赃枉法,如此,朱元璋又该怎么办呢?他的选择是绝不姑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有关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的事例非常之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政府不腐败了,官员清廉自制了,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这应该是集权制度下老百姓最期待出现的局面了――而朱元璋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做得尽力,他其实是当时老百姓心目中所敬仰的神啊。总之,遍览历代史册,从古至今,又有哪一位皇帝能像朱元璋这样为了老百姓的权利与幸福,而不惜于得罪庞大而强悍的腐败集团和既得利益集团――朱元璋不伟大则又有谁伟大呢?综上所述,可见朱元璋所建立的五大历史功绩绝非胡乱罗织,而是任时间怎样流逝也抹不掉、挥不去的,甚至可谓铁定了会彪炳千秋且值得大书特书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堪称与朱元璋基本在同一个重量级上的伟大皇帝都有谁呢?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元太祖、明成祖、康熙帝等,无非就是这些位。综合各方面比较起来,我看还真是很难有超过朱元璋的。或许,朱元璋在这些伟大帝王中究竟排在第几并不见得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或许应该好好地总结一下朱元璋和他的明朝这笔巨大的历史财富才对得起这位对汉族光复立有大功的伟大人物。

以至于后世君主康熙都是如此评价道的:“ 洪武大帝乃 英武伟烈 之主 ,非寻常 帝王可比 ,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统一方夏,汉唐宋诸君诚 有所未及也 。 ” 可见其对朱元璋之敬佩。

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