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早年游学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 为什么就能预测他成为皇帝?
明朝朱元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他的称帝之路可以说是具备了传奇色彩,在朱元璋称帝的道路上刘伯温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帮手,在朱元璋称帝前刘伯温为什么能预测朱元璋能成为皇帝呢?
朱元璋的爷爷朱初一被地主和蒙古统治者剥削的无法生存,带领全家老小背井离乡,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自己爷爷死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老爹朱五四又四处迁移,历尽艰难。他50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就在这里他临到了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得是老来得子有了儿子朱重八(朱元璋),忧的是家中贫寒,食不果腹,该怎么养活朱重八。从出生那天起,朱重八就没吃饱过。
朱元璋到了10岁时,其父亲朱五四为了躲避元朝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再次搬家。全家来到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这时的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生涯中,地主的打骂是少不了的,饿肚子,就是家常便饭。幸好有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小朋友和朱重八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要不朱重八的童年该有多灰暗。此时的朱元璋聪明伶俐,鬼点子多,很有号召力。有一种游戏是他最爱玩的,每天都乐此不彼,那就是“当皇帝”,皇帝的扮演者永远都是朱重八。他往高处正襟危坐,让这些小朋友跪在自己面前,高呼“万岁”。
这天他玩累了,徐达、汤和等小朋友也都回家了,只有朱元璋还在放牛。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照在朱元璋的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觉他睡着了,就在他睡着的过程中,被刘伯温遇见。
话说二十多岁的刘伯温虽考取功名,但是仕途不顺,原来是刘伯温生性高傲,为人清廉正直,有崇高的理想,是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但是他的同僚却都是一群久居官场的老油条,吃着俸禄却不做事,整日花天酒地,尽想着如何沾花惹草,逍遥快活。因此刘伯温与众同僚们虽然同为朝廷官员,却显着格格不入,丝毫无法融合进去,显着泾渭分明,刘伯温对比却空有一番热情,却无处着力,又不想随波逐流,最后只好选择退出,另寻一番天地。
青年刘伯温离开了不喜欢的官场,四处游历,而少年朱元璋则仍然放着自己的牛。一天,二者相遇了,此时正是响午,日头高照,万里无云,刘伯温带个草帽,手握折扇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棵干壮叶茂的大树,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刘伯温此时正好有些炎热,热汗直流,汗流浃背,于是便想走到这颗树下,乘乘凉,歇一歇。但是又走着走着却看到树底下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衣着破破烂烂,嘴叼着一颗稻草,四仰八叉的呈大字躺着,虽然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好一生富贵样。
刘伯温走着走着来到了少年的面前,看其一番好生自得的样子,起了兴趣,想要逗一逗这个孩子,于是顺手摘取了一个狗尾巴草,用来挠这个少年的脚心。但是这个少年并没有醒,而且由于比较痒,懒洋洋的翻了一个身,这一翻可不好,刘伯温一下子愣住了,并且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是起初这个少年仰壳呈大字躺着,这一翻身,少年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这不正是一个子字吗!而其睡觉的时候碰巧将鞭子横放在了头上,那岂不是不是大而是天子,这一结合岂不是“天子”,此少年竟然具有帝王之气,将来可了不得,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天子。但是刘伯温虽然惊叹,但是自知要顺从天意,时机未到,不可逆天而行,于是便悄悄的离开了。
很显然,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刘伯温未追随朱元璋之前,二人从未谋面,更没有这番经历。
因为,刘伯温比朱元璋大17岁,据史书上记载,刘基早年一直在家乡浙江青田读书,直到他17岁时,他因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才来到安徽。而此时,朱元璋才刚刚出生,所以两人不可能产生交集。而在探访完徽州后,刘伯温又继续回到家乡读书,然后在他23岁的时候,到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但是,因为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战火连连,所以刘伯温在考取进士后并没有立马当官,而是在家闲居三年。等到他26岁时,才被元朝廷授予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的职务,此后5年,他就一直在江西高安县生活。换句话说,刘伯温从23岁到31岁期间,他只待过三个地方,那就是大都、浙江青田和江西高安县。
而此时的朱元璋,刚好是从6岁到14岁,却一直呆在安徽凤阳的某个村里面,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伯温并不存在所谓的到安徽凤阳游离,他和少年的朱元璋,也没有任何交集。
再退一万步说,如果刘伯温真有遇到朱元璋,他还算出朱元璋就是未来的天子,那他为什么不提前押宝下注,非要等到朱元璋已经发展壮大,并下诏邀请他来南京时,他才来呢?甚至而言,既然他已经知道元朝将要被朱元璋取代,他为何还协助元朝镇压过农民起义,甚至还因为元朝想要招降起义军,结果一怒之下而辞官,这不是自相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