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汉赶跑的一支匈奴人,后来却在欧洲,成为了魔鬼的化身,称雄近百年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君主,其汉朝的君主非汉武帝莫属了,在位期间致使汉朝空前的强大,而在他在位期间赶跑的一支匈奴人,后来却在欧洲,成为了魔鬼的化身,称雄近百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匈奴乃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不过据说匈奴人乃是夏朝皇族后裔,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兴起,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在占据北方草原地带后,匈奴人就开始对富饶的南方发起侵略攻势,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匈奴人经常南下,但无论是战国时期还是秦朝时期,匈奴人都没讨到好处。
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就曾击败过匈奴的入侵,到秦朝时期,秦始皇更是派蒙恬率三十万精锐北上,深入匈奴腹地,夺取了匈奴所占据的黄河河套地区,这可是黄河流域最精华的部位,匈奴人从此不敢南下。但是经过秦末的内乱及楚汉争霸后,华夏实力大减,虽然汉高祖刘邦曾试图北上与匈奴争雄,但却差点死在白登城。
在白登之围后,西汉高层意识到经历多年战乱的华夏,暂时还不是匈奴人的对手,于是开始了数十年的屈辱求和经历;但西汉并没有像宋朝那般得过且过,而是卧薪尝胆,不断发展国力、充实军备;到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国力达到一个极为繁盛的阶段,关键是卫青的胜利,让汉武帝看到了希望。
至此之后,汉武帝屡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兵北伐匈奴,在最终在漠北之战后,匈奴损失惨重,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从此漠南无王庭。虽然在漠北之战时,西汉的确重创了匈奴,但匈奴残余势力仍然强大,而汉武帝已经支撑不起下一次北伐战争了,最关键的是,汉王朝对漠北一无所知,故而双方暂时恢复了和平。
虽然双方依旧和亲,但形势和地位已经发生了逆转,汉强而匈奴弱,此后汉宣帝、汉元帝直至东汉时期,汉王朝对匈奴都占据着上风。
后来匈奴分裂,其中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远走;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河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
匈奴在被汉朝赶走之后,就去了欧洲游荡,去了欧洲的匈奴人是属于北匈奴,他们在欧洲相继打败了哥特人,后来又打败了日耳曼人,而我们知道,日耳曼人最后消灭了东罗马帝国。这个帝国可以说是欧洲文明起源的标志,所以这样算下来的话,欧洲人的实力也不过如此。
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在欧洲的匈奴人中产生了一位后来被欧洲视为魔鬼化身的大王,就是阿提拉大王。“阿提拉”这个名字,还有成吉思汗,至今被欧洲视为是恶魔的象征。
成吉思汗的事迹相信大家都有所知晓,小编这里就不再重复了,那么阿提拉又有何事迹呢?
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亚欧大陆匈人的领袖和皇帝,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 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
然而后来阿提拉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那么他最后为何没有到中国呢?
公元400年左右,西罗马帝国濒临衰亡,此时可谓欧洲暗黑时代,四处战乱丛生,此后的东罗马或称拜占庭帝国的版图,显然不再是一个强有力的、能大一统的版权。下为公元476年西罗马(紫)和东罗马(红)帝国的疆域控制图。
脱离了帝国控制的欧洲蛮子们强弱不一,而阿提拉却因自身经历深悉这点。再者欧洲的发展上,此时立志于政教合一建立地上神国的天主教,才刚刚掀起打土豪的风潮(比如把罗马皇帝的墓地改成教堂什么的……)。曾被视为邪教的他们都有能力这样搅风搅雨,足以证明当时西罗马的衰弱程度如何了。
最后便是战略补给,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阿提拉率领的军队无法脱离游牧的本质,大规模迁徙需要具备水草丰盛、人口集中、铁器发达等几个特点。否则牛羊没吃没喝不能都做成干粮,没有奴隶兵源的话,战士在杂务上消耗的体力就更多,不能适应高强度作战节奏,而损坏缺失的刀剑盔甲和箭矢也不能快速补充。而这些,都是东进初期无法弥补的最大缺陷。更遑论以战养战的游牧战术了……
因此阿提拉的西进是一种必然,而非偶然。换谁坐那个位置,都只能一路向西……
可惜在阿提拉死后,匈奴人陷入内乱,强盛一时的匈奴王朝开始逐渐衰亡,最终消散在历史长河中。在东方,匈奴极盛时期却被汉武帝强行击破,最终不得不慢慢融合在华夏血脉中(如果真是夏王朝后裔,那匈奴和华夏本来就是一脉);而在欧洲,仅存的一支余脉,却称雄近百年,如果不是阿提拉突然病逝导致内乱的话,说不定整个欧洲都成了匈奴人的跑马场,这就是东方和西方在古代时期实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