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李煜是什么人,一生有何成就,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千古词帝?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流传千古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煜是什么人,一生有何成就,为何被人们称为千古词帝?

不爱江山爱诗词,不爱政治爱书画。

说起南唐后主李煜,实在是一位传奇人物!

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

他是最负盛名的亡国之君,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又让无数风流才子惋惜不已。

清朝大诗人郭磨在《南唐杂咏》中就有首诗这样凭吊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却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年幼生活的全部皆是宫廷的繁华和奢靡的享乐,心里只有男欢女爱的情感。

他笔下的相思,是一重山、两重山也无法隔断的真情,是时间荏苒也无法磨灭的美好。

这时的李煜,纯净、浅薄,过着悠闲享乐的生活,他还不明白命运所赠与的一切,都暗中标好了价码。

《清平乐·忆别》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此词大约作于开宝八年。开宝四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开宝七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这时的李煜,已经有所成长,感受到人世间的无奈。

人的一生,仿若落梅春雪,随风而散。

相聚与别离,一切都充满着偶然,不要学李煜的自怨自艾,我们要用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种偶然!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后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

李煜是中宗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他上面一共有五个哥哥,按道理来说,李煜是怎么也不可能继承皇位的。

李煜“生于后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为什么会说李煜长于妇人之手呢?这事还要从他的父亲李璟说起。在五代十国这个混乱的年代,李煜的祖父李存勖打拼了后唐这份家业。 李存勖死后就将皇位传给了李璟,李璟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由于那个年代实在是太混乱了。

李存勖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稳固江山上面,自然就对李璟疏于管理,于是李璟就养成了风流好色的习惯。李璟宫中美女如云,上有所好,下必附焉,再加上手下人送的,估计李璟自己都不知道他宫中有多少美人。美人多了,事就多,再加上前朝朝堂上的事,李璟分身乏术。而李煜的母亲钟氏为人节俭淡然,不争不抢的。所以小李煜根本就见不到自己的父皇,每天要么是和一群小宫女玩闹,要么就是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念经。就这样,在女人堆里,李煜慢慢长大了。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小孩特别容易养不大。在李璟的前六个儿子中,成年的就只有长子李弘冀和李煜。

李弘冀是一个有能力、残忍且嫉妒心超强的一个人。只是因为李璟说了一句,要将皇位传给自己弟弟的玩笑话,李弘冀就把李璟的弟弟他的亲皇叔给毒死了。这样残忍的一个人,即便再有能力,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李璟开始有意想要培养李煜。李煜为了不引起李弘冀的怀疑,就纵情山水,把自己的身心沉浸在诗词歌赋之中。我感觉,李煜之后之所以不会治国,却在诗词上有很大的成就,和这件事有很大的关联。

李璟也是个坑儿子的货,早干嘛去了,从小不培养李煜,现在开始想起来培养了。李璟从小就选择培养李弘冀,在培养李弘冀的时候不想一下顺便培养李煜,现在感觉到李弘冀太残忍了,转头想要培养李煜。这不就相当于把李煜往死里整吗?李弘冀敢为了一句玩笑话就杀死自己的叔叔,李璟都要培养李煜了,李弘冀还不把李煜杀了。还好李煜求生欲比较强,直接就躲走了,并且潜心礼佛,一心想要归隐,这才降下了李弘冀的疑心。我估计,也就是这个时候李煜发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并且爱上了中国的诗词,所以李煜以后的词才写的那么好。

上天好像格外宠幸李煜。太子李弘冀突然暴毙身亡了,中宫嫡子就剩下李煜一个了。这时候李煜当太子似乎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事了。但是,由于上次李煜不配合的态度,李璟傲娇了,决定先晾李煜几天,于是李璟只字不提重新立太子的事并且对李煜也不冷不热的。但是李璟不提不代表大臣们不急,有的大臣观看了李璟的态度,自以为摸透了李璟的心思,就开始向李璟谏言:“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正所谓你自己的孩子,你可以说他不好,别人不可以。所以李璟气坏了,当场大怒:我立谁要你多嘴,你不让立李煜,我偏要立他。随后就立李煜为太子,并且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谏言的大臣流放了。

至此,李煜已经贵为太子,离皇位只差李璟死这一步。但是李煜前些年一直过得糊里糊涂,并未办过一丝政事,也不曾学过为君之道。突然间就入主东宫,成了太子,所有的差事和套路都一股脑的向他涌来。就如同一个从来没下过水,不会游泳的人,被别人突然丢到了大海之中。窒息感随之涌来,他想过克服,也想为朝廷好好办事,但是他的办事方式和决策,在朝廷上那帮老油条看来,幼稚至极。他的决策要么被反驳掉,要么就是实行不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充分打击了李煜的积极性,于是他再次选择逃避,把差事都交给大臣处理。李璟死后,后唐迎来了它最后一位皇帝:后主李煜!

继位后的李煜,开始了他传奇又败家的后半生。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的初冬,江南并不太冷。然而,住在金陵城皇宫里的南唐后主李煜却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因为北方彪悍的邻居刚刚灭掉了南汉政权,大军屯扎在汉阳,虎视南唐。

彼时李煜三十四岁,继承国君之位刚好十年。如果不是五个兄长都早死,他才不会被推到台面上来。

李煜是个真正的佛系青年,整日里吃斋念佛。他性子懦弱,遇事缺乏主见。让他管理一个七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百多万人口的国家,实在有点困难。

李煜的强项在于文艺。他不光写得一手好词,还精于书法和绘画,作诗也可圈可点。

综合各方面来看,李煜和当年的陈叔宝颇为相似。当然,李煜的奢侈生活比陈叔宝稍有逊色,也不算花心,论才情又比陈叔宝高了一大截。

李煜在江南的生活无比惬意。除了日常的娱乐活动,和小周后秀秀恩爱,写写诗,李煜的另一大爱好是和僧人高谈阔论,研究佛法。

如今南汉国灰飞烟灭,宋军随时可能冲过来攻打南唐。李煜的快乐被忧愁和恐惧替代。

李煜主动向宋太祖赵匡胤表示臣服,降低自己的身份,去除国号,自称“江南国主”。他又派弟弟李从善出使汴京,献上不少金银财物。

可是,赵匡胤老实不客气扣留了李从善,以后你就在汴京安家吧。宋军对南唐的战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李煜觉得自己害了弟弟,忧愁中平添了懊恼和伤心。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亲信大臣们借酒浇愁。

期间,李煜几次通过使者向宋王朝表明臣服的诚意,只求保留南唐的附属国地位。赵匡胤断然拒绝。

开宝七年,李煜给赵匡胤上书,请求放还自己的弟弟,赵匡胤当然没同意。

紧接着,赵匡胤派使者到金陵,要求李煜立即动身去汴京,参加大宋朝的祭天仪式。这是赵匡胤发出的最后通牒。

李煜当然明白对方的用意,看来南唐的附庸国地位保不住了。可是李煜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就这样彻底沦为宋国的臣民。他以生病为借口推托。

赵匡胤收到一封李煜写的书信,悲愤的语气里带着些许乞怜,“臣希望以藩国的地位保全先祖的宗庙,可是陛下不答应。臣唯有一死而已!”赵匡胤轻蔑地一笑,把书信扔在一边。

如果一个弱国对强国摇尾乞怜,就能换取长久的和平,还要军队干什么。况且,在华夏大地上,统一才是历史的主旋律。

宋太祖失去了耐心,挥动大军南下。李煜也下令全国进入一级战备,调动军队严阵以待。

南唐军队摆的架势很像那么回事,可是中看不中用。他们的对手战斗力太强悍。在宋军猛烈的攻势下,南唐军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一路溃退。

最让李煜生气的是,他本来指望东边的邻居吴越国和自己同仇敌忾,或者至少按兵不动。没想到吴越国主钱俶认清了形势,反而出兵攻打南唐。钱俶在高人的指点下,有心举国归顺大宋朝。

李煜的近臣隐瞒战败的消息,宋初名将曹彬率领大军渡过长江,逼近到金陵十里外的时候,李煜还不知情。

开宝八年春,宋军攻克了金陵的外城。另一边,吴越军队攻下常州。李煜下令死守金陵。

随后的皖口之战,驰援金陵的十五万南唐主力部队一败涂地。局势已经明朗,金陵沦为重围之下的孤城。

到了这种地步,李煜仍然没有放弃和平的美梦。他已经派出自己的一个亲信文臣徐铉出使北方,企图说服宋太祖撤军。

该说说徐铉了。不熟悉徐铉的同学,如果学书法或者别的原因翻看过《说文解字》,一定会注意到“臣铉等曰”这四个字,铉就是徐铉。

徐铉、徐锴兄弟校订《说文解字》并写下系统的注释,是一件大功德。徐铉比李煜大二十一岁。早年在广陵,徐铉是个闻名乡里的神童,他十岁就会写花团锦簇的文章。

起初徐铉曾为杨氏军阀建立的吴国效力,后来吴国被李煜的爷爷李昇开创的南唐取代。徐铉成了南唐的三朝元老。

李煜信赖并倚重徐铉,除了他的资历,更因为他也是个诗人,两人有共同的爱好。

徐铉的口才很好,所以李煜让他做说客。送别徐铉的时候,南唐上江的十五万援军刚出动。李煜打算让援军就地待命,他担心调动军队抵抗不利于徐铉求和,甚至让他身处险境。

徐铉却说:“国家安危才是头等大事,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使者而放弃抵抗!”

这句话把李煜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场潸然泪下。

虽然两国交战中的使者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这时候的徐铉,还是让人由衷地敬佩。

汴京皇宫,崇德殿。徐铉跪拜了赵匡胤,说道:“李煜臣服大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毫无过失。陛下师出无名呀。望陛下怜惜江南臣民,撤回王师。”

赵匡胤反问道:“既然是父子关系,你认为大宋和江南分成两家合适吗?”徐铉一向巧舌如簧,却被赵匡胤问倒了,无言以对。

徐铉无功而返,金陵城依然被宋军重重围困,形势越来越危急。李煜在城中日夜惊惧,食不下咽。

转眼间,秋去冬来,金陵被围已经大半年。975年十一月,李煜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再次派徐铉出使汴京,带着大批金银绢帛。

徐铉老老实实去执行不可能的任务。亡国就在眼前,徐铉怎能不揪心。到了汴京,徐铉没有控制住情绪,三番几次和宋太祖激烈争辩,要求宋军撤走。

宋太祖发火了,一手握住腰间剑柄站起来,厉声道:“不要再说了!朕知道,江南无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已经是客气的。如果是老部下胆敢顶撞自己,赵匡胤早就操起玉斧砸过去了。徐铉惶恐不已,赶紧低着头退下。

回到金陵,徐铉沮丧的神情告诉李煜,亡国之局不可挽回了。君臣二人相对落泪。

975年十二月,宋军攻破金陵。

天色阴沉,雪花飞扬。李煜被迫反绑着双手,拉着棺材出城投降,苍白的面孔上泪痕未干。南唐国在朔风里烟消云散。

李煜和心爱的小周后坐上宋军的马车被送往汴京。两人相拥而泣,用无限眷恋的目光望着金陵的方向,再也回不去了。

汴京的朝堂上,群臣喜气洋洋,向宋太祖表示祝贺。

不久,宋太祖志得意满,端坐在大殿的龙椅上,接受李煜和南唐旧臣的跪拜。

宋太祖责问徐铉,为什么你不早点劝李煜归顺,非要用这种方式见面?

李煜低着头浑身颤抖。徐铉叹道:“臣本是江南大臣,国家已亡,臣有死罪。没什么可说的。”赵匡胤不禁对徐铉刮目相看。

宋王朝开会讨论如何发落南唐君臣。很快,诏书下来了。

李煜被冠以上将军的称号,宋太祖还赐予他一个诸侯的爵位,只是名字不太好听,违命侯。意思是李煜死硬到底不听话。

徐铉成了大宋太子的管家。宋太祖对南唐君臣的处置总的来说很宽容。

李煜和小周后住在汴京一处豪宅,虽然生活品质远不如他们在金陵的日子,倒也衣食无忧。

只是门口有大宋的军人站岗,二十四小时轮班,严密监视着李煜,把他软禁起来。

李煜在无尽的哀思里度日。宋太祖比较有气魄,并没有打算把李煜如何。

97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宋太祖和弟弟赵光义喝酒到半夜。次日,曝出惊动天下的消息,宋太祖驾崩了。随后赵光义登基称帝。

李煜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受到多大的影响。不过赵光义比他哥哥更留意李煜的一举一动。

李煜沉浸在故国的回忆里,整日以泪洗面。有一个说法由来已久,李煜写了那首摧人肝肠的词《虞美人》,赵光义看了很不爽,用一杯毒酒终结了李煜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