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得罪了关羽会挨骂,得罪了张飞会挨打,得罪了诸葛亮后果会如何?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以刘备为首的蜀汉基业在众多三国英雄的协助下终于完成,其中这样的伟业,诸葛亮当记首功,毕竟是他在刘备最危难的时刻帮助了刘备,后来才有三足鼎立的故事。诸葛亮,在我国千百年来,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轻而有奇志,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自况。诸葛亮这种耕读,而又近乎隐居的生活并未过多久,就被刘备的“三顾茅庐”给改变了。

公元207年,刘备在诸葛亮的好友、当地名士司马徽的推荐下,带着关羽张飞往见诸葛亮。第一次不见,第二次还不见,刘备仍不恢心,去第三次。这一次诸葛亮被感动了,出来见了刘备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当时刘备已四十七岁,而诸葛亮才二十七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去问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求教,这本身就是值得称赞的。在刘备的感动之下,诸葛亮发表了长篇谈话,史称“隆中对策”。人们评价诸葛亮,研究诸葛亮的业绩,都是从“三顾茅庐”的隆中对策作为开端的。诸葛亮与刘备见时,双方的对话部很精彩。诸葛亮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高屋建瓴,纵论天下大势,给刘备建立霸业统一天下,提出了总的战略思想。

对此,刘备感到新鲜而又实际,连声道好。并且日后刘备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思想进行的。从此,刘备更加相信诸葛亮,依靠诸葛亮。公元208年,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又挥师南下,进攻荆州,想一举统一全国。这时占据荆州的刘表已死,其子刘琮继位后投降曹操,这使曹操的气焰更高。曹操一方面穷追刘备,一方面下书给孙权,自称有水兵八十万(实际只有二十多万人),要与孙权“会猎于吴”。

曹操的进攻,给刘备、孙权都带来了威胁。为着解除这种威胁,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兵抗曹。孙权迫于形势,同意大将周瑜程普等率军三万与屯军樊口的刘备组成联军,共同抗击曹操。联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并在这里发生了一次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战争的结果,号称拥兵八十多万的曹操,落得个惨败,很不光彩地逃回北方;孙权仍固守江东;刘备乘战胜之机占领荆州,进而占领益州,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刘备账下的能人很多,能人的脾气也是十分古怪的,得罪了关羽会挨骂,得罪了张飞会挨揍,关羽张飞从未斩杀本阵营任何大将小将。那么得罪了诸葛亮会如何呢?咱们找三个人来看看。

首先来看同受托孤重任的李严李正方,此人一向跟诸葛亮对着干,不断请求刘禅让他开府治事、兼任州牧,最后在诸葛亮伐魏的时候,干脆在脚下使绊子。面对李严的不合作,诸葛亮无计可施,只好联合车骑将军刘琰、魏延、袁綝、吴懿、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等二十二个人一起给刘禅上奏,这才把李严削职为民。诸葛亮处理了李严,却不敢把李严的全部权利收归己有,而是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手了一大部分:“表平(李严又名李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弄得蜀汉一片哗然:“群臣上下皆怪待平之厚也。”除了李严,魏延也经常挑战诸葛亮的权威。

演义小说中诸葛亮动辄对魏延喊打喊杀,在正史中根本就不存在,实际情况是诸葛亮百般回护:“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魏延在诸葛亮手下不断升迁: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比赵云的待遇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这时候我们就看明白了:“王亲国戚”得罪了关羽,顶多挨一顿骂;得罪了张飞,最多挨顿揍;得罪了诸葛亮更不要紧,因为诸葛亮绝不会对他们动刀子。诸葛亮唯一一次动刀子,是对自己的儿子一样的学生马谡,而且是迫于压力不得不杀:“戮谡以谢众。”

这就是要给某些人一个交代,那么诸葛亮要给谁一个交代呢?肯定不是荆州过来的那拨人。虽然诸葛亮强调“治乱世用重典”,但是以“仁义”自诩的刘备,已经为本集团内讧不断种下了祸因——不是刘备不想表现得杀伐果断,而是不敢杀也杀不得:刘备起家的时候,得到了糜竺糜芳的赞助,所以糜氏兄弟敢不给关羽面子;刘备入蜀属于巧取豪夺,蜀中士族敢怒不敢言但是内心抵触,所以刘巴敢藐视张飞,刘备只能以高官厚禄怀柔;诸葛亮虽然提倡依法治国,法律严明,但当初还是“法外容情”的饶过了法正(法正心胸狭隘,公报私仇,还擅杀滥刑),还有后来的刘琰。

反观曹操,在曹魏一言九鼎,基本上想杀谁就杀谁;在江东,孙权有父兄打下的基业,整个东吴就是孙家私产,生杀予夺全在孙权一念之间;而刘备在蜀中,并没有绝对权威,对关羽的放纵、对士族的怀柔,只能让他们气焰愈炽。所以说生逢乱世,一个集团必须要树立一个绝对的权威,并且一致对外,如果几个部门大头儿互相踢脚使绊子,那也离破产清盘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