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古代的大侠一般都没有正式差事 那他们救助他人的钱财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武侠小说中打抱不平的大侠经常会出场,一出场必然是行侠仗义,而遇到一些穷苦人家的时候出手也是十分的阔绰,似乎从来都不担心钱会被花完,“大侠”们常在江湖上行走,这钱从何而来?

他们和平常人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武功高些,但再怎么高,总要吃喝拉撒睡吧,而这些肯定要花钱滴。总不能每到一个店就吃霸王餐吧?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大侠了,那就是恶霸了!

那么大侠平时消费来源从哪来?

一共来源于两种,一个是家里给,另一个是帮派中给。

家里给的这一种,想想都知道肯定家里是富贵人家,家里有的是钱。有了钱,就可以请名师辅导,各种兵器任你挑选。而行走江湖、吃饭打尖,就根本不算个事儿!《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就是个例子,一出场,他就偷跑出大理,毫无武功的他,还能够到处溜达,可见家里十分有钱。

可是对于穷人来说,家里没钱咋办?第一要么听天意,祈祷自己能够哪天偶然得到失落的武林秘籍,然后开宗立派,钱自然滚滚而来;第二要么加入江湖中的宗派,一流的大宗派进不去,至少二三流的帮派总能进去吧?比如天下第一帮的丐帮,那随随便便就能加入,只不过平时消费就少了点。除非你是本派或本帮比较出色的弟子,或者上位成了掌门帮主之类,那就一切都不是个事。

还是拿金庸老爷子的《天龙八部》来说,丐帮帮主乔峰,身为天下第一帮帮主,那在江湖上是数一数二,出来混,不是,是出来行走江湖,吃喝拉撒睡,完全不用愁,自然有一大群丐帮弟子准备。难怪乔峰每次请人吃饭都大手大脚的,因为能够赊账(丐帮帮主的地位,完全可以享受贵宾卡)。

一些家境贫寒之人习武,这些人不但没有家族的支持,自己还需要资助家族。这些人正规赚钱途径一般有这几个。

1.从军,回到金庸老先生的那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空有一身武艺却不去从军报国建立功业,岂不是很遗憾?身怀武艺在军中总能比别人好过一些,而且军旅也能磨练自己的武艺。

2.古代镖师,古代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都会有贼人聚众抢劫,大宗的货物就是这些人主要的下手目标。镖师这个行业也就应运而生,走镖虽苦,但也算的上一门正当,报酬丰厚的营生。也可以被聘为大户人家的护院侍卫之类,报酬也是相当丰厚。

说完了正当的自然就是不正当的了,要么孤身一人,像小说中的飞贼之类,做个梁上君子。要么啸聚山林,为祸一方,做个山大王。乱世还好说官府顾不上这些人,若是治世,很容易成为官员升迁的一笔功劳。

大侠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存在,比如郭靖、萧峰、杨过都可以称为大侠,因为他们身上最终都体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概念。但是《水浒传》里大家都也曾“路见不平一声吼”,但都被称为“梁山好汉”,而非“大侠”。因为所谓“豪杰好汉”的本质就是“玩命的强人”。

所以大侠对于金钱,虽然离不开,但一定是漠视的。他们取财的方式也是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

“劫富济贫”实际上一直都是“取之有道”的最完美的借口。

正是因为“济贫”,所以“劫富”才有了合法的外衣。但事实上,在很多文学作品里,“劫富”的大有人在,而“济贫”的却少之又少。

晁盖等人在劫生辰纲的时候,都声言这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自己夺了来是“替天行道”,但结果这些钱财都进了谁的腰包?即便后来梁山树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但是硬是把梁山周边的郡县吃得百里无人烟,此刻“济贫”在哪里?“侠义”在哪里?“为国为民”又在哪里?

所以敲诈勒索、拦路打劫的、杀人掠货的、贩卖人口的、挖墓盗斗的、私造假钱的、贩卖私盐的等等,各种生意来的钱,皆非“取之有道”,因而用了这些钱的人都算不得大侠,但是这些确实是很多“好汉们”取财的途径。

历史记载的大侠刺客,就算是真实的,一般也是富人家养起的,以帮助自己达到一些目的。所以这些人是不愁钱的。

后世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但从武侠小说的狭义层次上来说就只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这四类。

武侠小说的大侠,虚幻的成分多,尤其很多神奇武功,其自我幻想的成分与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没什么两样。里面漏洞百出,但没人愿意细究,古代中原喜欢生活在幻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