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百科全书《三才图会》,到底有多奇葩?
在近代社会中有许多类似百科全书一般的书籍,可是你知道历史上明朝的百科全书是怎么样的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讲述,明朝百科全书《三才图会》,到底有多奇葩?
说到《三才图会》不得不说说他的作者王圻。
王圻(字元翰,号洪洲),明代官员、学者。王圻的父亲王熠(号怡璞),学医出身。王圻死时八十五岁,各种文献均显示,他在1620年前去世。王圻编写《两浙鹾志》是在1614年,假设他这个时候有八十岁,那么他大概出生在1535年。王圻1565年中进士,但关键时刻仕途遭遇坎坷,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王圻意志坚决追求个性,二是不愿和任何朝中大员结党。
王圻先是出任江西清江知县(1565—1567年)、万安知县(1567—1569年),后又升为御史,参议朝政。1570年,王圻任御史尚不到一年便被调离京师,贬为福建按察佥事,提督当地府学。1570年11月,吏部和都察院考察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包括王圻在内的二十七人遭到贬斥。王圻等十人因“才力不济”遭贬,王圻被降为四川邛州判官,后历任江西进贤知县(1573—1575年)、山东曹州知县(1575—1576 年)、北直隶开州知州(1576—1578年)、山东青州知府(1578—1581年)。1581 年末,王圻迁任湖广提学佥事,最后被授以陕西布政使参议。而此时,他已厌倦了多年的官宦生活,以父母年近需要照顾为由,请辞还乡。
归乡后,王圻在毗邻上海西界的吴淞江滨建造“梅花源”,在园内植梅万株,设书房,后终身以著书为事。王圻的著述大多有关历史和治世,尤其关注治世经济,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续文献通考》,该书共二百五十四卷。 王圻的《续文献通考》是对马端临(1223—1289年)所辑《文献通考》(1319 —1324年刊行)的续修和增补,增加了六个新门类及一些新的条目;该书的记载截止到约1586年,其中有关明朝的记载尤为珍贵。
《续文献通考》于1603年刊行,给王圻赢得广泛的赞誉。(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还藏有王圻的另外一部著作《续文献通考纂》(十二卷),是对《续文献通考》的增编,由朗星等人在崇祯年间校订刊行)。王圻的另一部常被引用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是 《三才图会》(一百零六卷),但是他八十五岁病故,王圻最终并没有完成《三才图会》这部巨著,不过他生了一个好儿子,替他完成了遗愿。王思义是王圻的第二个儿子,字允明,幼承家学。与父亲一样,热衷于学术。除了与父亲一道集纂《三才图会》,还撰有《宋史纂要》《香雪林集》《故事选要》等著作。
好了,说完了作者,让我们谈谈父子二人纂集的这部奇书吧。
它涉及的内容不但有天文地理、矿产资源、历法术数、衣冠制度、琴棋书画、草木鱼虫、排兵布阵,还涉及海外异事、刀法剑谱,棍术与三人攻战小组(类似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你不仅会发出疑问,这是什么牛人写的一部书啊,莫非是传说中的桃花岛主黄老邪?
《三才图会》的人物卷中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槽点”无数,该书中画了自传说中的盘古至明代的海瑞,共数百个人物。其中很多人长的是一幅模样,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看起来像亲兄弟,秦始皇、汉光武帝、昭烈帝刘备和吴大帝孙权好像穿越来的,甚至汉代人和唐代人一个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是因为王氏父子画这些人物的时候出现了绘画疲劳,画着画着画串了。当然,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基因就没有太大变化啊,所以大家长的都一样,都是一副倭瓜脸,肿泡眼,不信看图。
揉揉眼睛仔细看,难道我是脸盲,为什么都长得一个样。
这是因为对于王圻父子来说,历史上人物的长相都太笼统了,仔细去研究的话时间根本就不够,为此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批量生产,这也是后世课本上许多历史人物都相似的原因。
除此之外,《三才图会》也记录了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比如“女人国”——“在东南海上,……昔有舶舟飘落其国,群女携以归,无不死者。有一智者夜盗其船得去,遂传其事:女人遇南风,裸形感风而生;又云……其国无男,照井而生。”又如“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语若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衣貂鼠皮,穴居。食生,妻女食熟,自相嫁娶。……至应天府行二年二个月。”最令人惊讶不可思议的是“穿胸国”——“在盛海东,胸有窍。尊者去其衣,令卑者以竹木贯胸抬之。”
虽然它本身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对于史料的研究还是有不小的作用,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