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岳飞与赵构开始关系很和睦 而后为什么君臣失和?岳飞北伐失败 为什么后来岳飞的名气越来越大?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的功绩不可磨灭。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风雨飘摇的南宋,多亏了岳飞平定内乱。

北宋国都汴京被攻破以后,皇族都被掳走,北宋宣告灭亡。与此同时,南宋尚未建立,两者之间相差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内乱状态,因为没有皇帝作为主心骨,大家都想着割据地盘,成为地方上的霸主。宋高宗赵构到了南方以后,其实也没有改变这种局面。他虽然扬言重建大宋,可又有多少人听他的呢?

这个时候岳飞的出现完全化解了这个矛盾。岳飞最大的功绩不是北伐,而是平定内乱。可以说岳飞是宋高宗的开国大将。没有岳飞将南方的叛贼一一收服的话,南宋政权在南方压根无法立足。当然,他收拾的都是一些名不经传的小毛贼,跟金兀术这些大人物是没法比的。所以在小说里包括传记当中,都不会刻意体现这方面的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所做的这些努力,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南宋要想在南方稳定下来,就必须要征收赋税。

如果一直处于内乱之中的话,那么南宋政权是没办法征收赋税的。没有赋税就没办法养军队,没钱养军队的话,谁还为你卖命呢?所以说岳飞平叛,才是南宋在南方立足的根本原因。没有岳飞在的话,南宋的规模要小很多。

收复荆襄以后,岳飞名声大噪。

岳家军治军严明,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宋高宗也非常岳飞这一点,跟其他将领的军队相比,岳家军的纪律是最好的。这个时候岳飞申请要收复荆襄之地,这可是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壤。金人南下以后,这里便沦陷了。后来金人北归,这里属于伪齐政权代管。鱼米之乡,自然是赋税中地,宋高宗巴不得岳飞能够把这块地盘给抢回来。

但是宋高宗给岳飞下了一道命令,只允许收复荆襄,切不可提收复汴京的事情。意思很明确,你有能力的话,就把荆襄收回来,收不回来也不怪你,但是千万不要去打汴京城,毕竟收复汴京可就触怒了金人的根本利益了。一旦引起金人的不满,金人带兵大举南下的话,刚建立起来的小朝廷,可能就要遭遇灭顶之灾了。

岳飞不负众望,果然收复了荆襄之地,而且拿下了重镇襄阳。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宋高宗本人也意想不到,认为岳飞绝对是奇才。因此岳飞被封为建节使,而且是整个宋朝最年轻的建节使,这一年岳飞才不过32岁。这次收复荆襄之地,是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范围内收复失地,对后期南宋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岳飞能够创建如此大的功劳,赵构的支持是免不了的。而且岳飞的官职很多都为赵构亲自任命,毕竟自古以来,如果君臣其心不一的话,是很难让臣子做成大事的,就好比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一样。而赵构最多算是半个伯乐,而岳飞是一匹当之无愧的千里马。在当时岳飞和赵构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微妙,甚至在岳飞北伐后回到临安时,当时岳飞也是好好的当着枢密副使,身居高位无任何异常。那么赵构此后为何和岳飞突然反目,并最终指使秦桧将其干掉呢?

这就与当时的环境,以及当事人赵构与岳飞都有关系了。其一就在于,岳飞当时兵权在握对赵构形成了无形之压力,特别是在苗刘兵变之后,赵构更是害怕大将单独掌握兵权。而事实上赵构对岳飞其实还是不错的,岳飞在此后为何能掌握三十万大军呢?这自然是赵构不断划拨军队到了他的手中。所以很多人认为赵构不热心北伐是不对的。

那么为何赵构此后决心要终止北伐呢?这自然是因为赵构在当时患得患失了,或者可以说赵构对岳飞产生了疑心,而自古以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赵构也非常明白,但此时他更倾向于“疑人不用”了。故而此后赵构决心要让岳飞班师。当然这也与赵宋的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毕竟赵匡胤在当时就是拥兵自重最后当的皇帝嘛。而赵构本身也就很害怕,岳飞在拿下汴京以后,会在开封地区称帝,从而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由此可见,对于岳飞的忌惮,是赵构决心要将岳飞兵权拿掉,从而使得君臣失和的第一大原因。

第二大原因,即在于当时金兀术等人开出的议和条件。严格来说,此时的大金对南宋方面开出的议和条件,要比此前靖康年间的好多了,最起码人家是把你当做一个平等方来看待了。但当时金国方面就提出了一大要求,那就是要把岳飞给杀掉,这样才能议和。而本身对于和平很有向往的赵构,自然要考虑他们提出的这个条件。那么这里要涉及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赵构在当时为何想要议和呢?这自然与赵构个人以及南宋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

但事实上,赵构对于当时南宋和金国的国力也有过比较,那就是赵构本身认为,虽然金国此时的实力在缩减,南宋的军事实力在增强,但很明显的是没有一个经济实力来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毕竟南宋本身采取的是征兵制,而人家金国是全民皆兵,而且可以通过劫掠来维持收支平衡。而此时的赵构正在为军费发愁,所以此后赵构亦是决心要议和了,所谓见好就收也就是这个道理。

而赵构岳飞失和的第三大原因,则在于当时的岳飞,触及到了赵构的私生活了。当然严格来说也不是私生活,这就是立储问题。但很明显的是,这也是一个公私兼顾的问题,而当时岳飞完全站在一个臣子的角度,直接哗哗的给赵构说了一通,就差没说:陛下你现在不能生育了,还是赶紧找个养子吧,不然以后断子绝孙了。由此也可见赵构在当时接到岳飞的奏折以后,他会有多么生气,心里面自然也会记仇。

而这些原因综合下来的话,赵构和岳飞此后失和是必然的了,而金国的议和条件甚至就成为了导火索,故而此后没有人能救得了岳飞了。当然这其实也适合用一句古话来做说明,那就是“臣疑主必反,主疑臣必诛。臣疑主而不反则主必诛之,主疑臣而不诛则臣必反”。

宋朝本身就是赵匡胤这个武将建立的,对于武将的忌惮赵宋皇帝更是由来已久。可以说赵构的骨子里就是害怕武人夺权的,故而这本身也说明了,但是赵构和岳飞的合作关系是长久不了的。当然若非岳飞本身干涉过多,加之金国的议和条件的问题,赵构也是不会诛杀岳飞的,而很有可能,岳飞晚年的生活也会和韩世忠一样。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只能说岳飞最后做了个牺牲品,这确实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岳飞到底有没有北伐?

岳飞当然是有北伐的,他的眼睛一直都不是很好,恰逢他的母亲病逝,岳飞辞职在家守孝,这个时候宋高宗不断催促岳飞复出。忠孝难以两全的岳飞只好重新带兵上战场,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北伐中原。宋高宗已经稳定了南方大部分地区,自然是有收复中原的野心的。这么来看宋高宗也不算昏庸,他是从大局上去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岳飞带着病上战场,居然收复了洛阳和郑州等地。

这里完全就是中原大镇了,可见岳飞的北伐,的确是有很大成效的。可问题又来了,这个时候岳飞想要一鼓作气打到黄河以北地区,完全收复北宋失去的土地。然而宋高宗又开始犹豫了,他拒绝了岳飞的请求,并且表示让岳飞撤回来。因为孤军深入的原因,岳飞在北方压根就无法长期镇守,所以他只好带着人马重新回到了鄂州地区。

收复的那些土地,其实也都重新丧失了。这个时候伪齐政权发兵三十万再次南下,宋高宗调遣岳飞紧急支援。而此时金人也带兵南下,双管齐下的攻势,让南宋政权感动不安。刘光世和张俊等人根本就抵挡不住对方的攻势。好在这个时候岳飞带着眼疾继续作战,在岳飞主动北伐的情形下,伪齐大军彻底惨败,金人也只好收回北归,南宋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

岳飞之所以名气大,那是因为有可能北伐成功。

为什么后来岳飞的名气越来越大?因为岳飞一生中主动发动了三次北伐活动,而且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可惜的是宋高宗不允许岳飞继续深入北伐,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说国力压根就支持不了岳飞的军事行动,宋高宗并没有收复北方失地的想法等等。总之最终北伐是没有成功,在岳飞不到四十岁的时候,还被政敌给害死了。从此南宋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敢于北伐且有能力北伐的将领。

那么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了。如果岳飞还活着,会不会北伐成功呢?如果岳飞北伐成功了,那是否能够延续宋朝的寿命呢?由此可见,岳飞北伐失败,是所有人惋惜的一件事。可是岳飞的失败,恰好是宋高宗的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岳飞北伐失败,宋高宗不用担心哥哥会回来抢自己的位置了。

因为岳飞北伐失败,宋高宗可以花更多精力,搞好南方的经济建设了。也正是因为岳飞北伐失败,宋高宗才有可能保住南宋的一亩三分地。宋高宗认为岳飞的确是忠臣,这一点他不怀疑。可是他讨厌的是北伐,是惹怒金人。他是发自肺腑地害怕金人,自然是不会支持岳飞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