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明朝灭亡之际,无人挺身而出?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传奇的一个王朝,其独有的锦衣卫官职也因为独特的管理和权力在历史上颇有名声,那么锦衣卫究竟有多厉害呢?为何在明朝灭亡之际,无人挺身而出,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那么这个组织究竟有多厉害呢?
首先说到武功,明朝的开国老臣宋濂,曾经在有一次觉得自己年老体迈但是公务繁忙得不到休息而抱怨,于是做了一首诗。第二天,朱元璋就亲自和他点评了他昨晚随口做的诗,还提出了意见。并且还附上了一张他躺在床上面色疲惫的图,画的惟妙惟肖。这下把宋濂吓坏了,从此勤勤恳恳,不敢乱说话了。
一个锦衣卫,要偷听到一个大臣的在自己家里的随口一句话。这就必须会飞檐走壁还不被发现,可见在武功上的造诣不能太低。别人随口一句诗,他都能记下,这个记忆力必须给力吧。把他说话时候的面部表情画的那么像,这个画功首先的过关吧。然后再加上他能及时的筛选信息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把消息传递出去,这说明他在各个方面的素质是很高超的。
要知道,在古代,没有监控录像,没有卫星定位的情况下即使是皇帝想要知道什么事情也是有时差性的,但是在锦衣卫的帮助下使得皇帝实现了几乎实时监控,有效的监控了大臣的腐败,集中了皇权。看来锦衣卫是相当的厉害。
那如此强大的组织,在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他们保护过国家吗?在国家灭亡之后,他们也随之灭亡了吗?
这些问题其实在史料上都有记载,崇祯在位期间,国家已经是处于末期,但朝中大臣仍然在其位谋其职,锦衣卫直接隶属于皇帝,有着自己独成一家的体制,内部高官的职位是世袭的,骆养性便是继承了世袭的职位,他办事十分用心,时刻谨记自己身为锦衣卫的职责,当重臣周延儒谎报军功一事被他知晓后,毫不犹豫他向皇帝揭发了此事,因此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皇城被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后,他没有报效国家,为国家厮杀敌人,而是立马投降,虽说锦衣卫没有经过军队训练,平日里也只是为皇帝搜集情报,但他如此带着锦衣卫直不做抵抗,直接投降,实在是没有气节。此外骆养性也并非是什么好官员,他当初用于揭发,或者只是为了升官,因为在李闯军队入京之后,从骆养性家里搜出了三万两的赃款。
李自成入京之后,他便投靠了此人,可在满清军队入京后,他又投靠了满清人,当时清军虽入京,根基却不牢靠,所以投靠他们的人都会被赏赐一定的官职,以此来笼络人心,如此之前统领锦衣卫的骆养性便被多尔衮看中了,让他当了天津总督,这样的官职不算小,可没当多久,他就被革去了职位,因为他和南明小朝廷的人接触过,当时是明朝的残余势力还未被彻底清除,还建立了南明,清朝统治者想法设法地要将他们彻底清剿,所以洛养性的行为无异于通敌卖国。
可他的运气还不错,如此大罪,在当时还需笼络人心的清朝统治者眼中,没有处死他,还让他身上挂着些虚衔,太子太傅,后来也被封为类似的小职位,但也仅限于此了,直到他死,也是这样默默无闻。不过他身为锦衣卫的指挥者却让他死后名声显赫,当时万历御赐了匾额“锦衣总宪”,此后一直挂在骆安公牌楼,骆家出了不少的锦衣指挥使,是当时明清时期湖南骆铭孙村的显赫家族。
那锦衣卫整个机构在跟随骆养性投降后,他们被如何处置呢?清朝统治者其实都保留了这些机构,但是他们的职能却被改变了,成为了仪仗队,只是负责仪仗,展现国家威仪,他们的名字也被改为“銮仪卫”,总部也只是在紫禁城东南角楼处,所以以后的史料上才没有了锦衣卫这三个字的记载。后来因为避讳皇帝溥仪的名字,又被改为了“銮舆卫”,如此说来,除了第一代人是原先的锦衣卫成员,之后的仪仗队便与锦衣卫没有了关系。
不过史料上记载锦衣卫中还是出了一位保家卫国,为国献身的人,他就是李若琏,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南明政权建立后,也是个小型的明朝,锦衣卫自然也是有的,马吉翔是其中一人,他原先是一名武进士,因为拥护唐王而进入锦衣卫,但在清朝南下清剿的过程中,他带着永历皇帝一路逃跑到缅甸,最终跟敌人作战的过程中英勇献身。
经过影视剧的艺术创造,锦衣卫似乎出神入化,他们有着非凡的本领,但其实他们只是普通的情报收集者,是皇帝的禁卫军而已,所以他们无法为保卫国家做出英勇献身的事迹。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