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有何作为?难怪被人称为千古一帝
中国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变更涌现出许多的皇帝,但是其中也有许多被后世所诽谤的,如我们今天所说的隋炀帝,那么他又有何作为,值得被现在人们称为千古一帝呢?
我们对隋炀帝杨广的初印象大都来自于小时候的影视剧《隋唐英雄传》,在经过后来道听途说的渲染,构成了我们心中隋炀帝杨广的形象。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个相应的标签,比如聊到秦始皇,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暴君两个字,聊到唐朝李世民,就会想到唐朝盛世的一个一代明君。贴标签有一个好处,它能快速的处理一些复杂的信息,或好或坏,或忠或奸。
而隋炀帝杨广,如果按标签来定义的话,这个人集残暴,昏庸,荒淫,虚伪于一身,他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昏君。甚至于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找不出几个比他还坏的,背负的全是骂名。
隋炀帝杨广的上位也不是那么光彩。杨广在家中排行老二,在隋文帝时期,论资排辈他只是晋王,他的哥哥才是当时的太子。而在后来的斗争中,杨广联合张衡,与杨素、独孤皇后不断陷害当时的太子杨勇,终于在开皇十二年十月,隋文帝废除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皇太子。后杨广上位,据史书记载,当时隋文帝的死也跟杨广有关。可以说,杨广是沾染着父兄的鲜血上位的。
那么他是不是影视剧中的昏君呢?
首先我来说两个有名的昏君事例:晋惠帝司马衷,大臣向他报告老百姓闹饥荒了,没有粮食吃,他说,没粮食吃就喝肉汤啊。这就是有名的“何不食肉糜”;陈后主陈叔宝,隋朝都已经派兵打到城下了,他派大将萧摩诃应战,由于萧摩诃的老婆很漂亮,大军刚出城迎敌,陈后主就把其老婆接到宫中,萧摩诃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惊又气,直接就率军投降了。
无可否认,隋炀帝是一个“坏皇帝”,他把隋文帝留给他的好基业都给“败”没了,做的几件事情结果也很差,导致隋朝国力大大衰退,最后被唐朝取代。隋炀帝做的几件被人诟病很多的事情:修运河、修东都洛阳、巡游四方,我们来看看这几件事的出发点:
一、修大运河。
大运河的意义其实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意义都很大,大运河联通了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文化沟通交流、商业往来、科技交流、农业交流,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交通的便利使得部队调动更为便利和迅速,国家政权对于南北方的控制也就更为稳固,隋以后的朝代都较为稳定,南北方统一,时间也普遍比较长,大运河可谓是功不可没。为什么当时的人那么恨大运河?那是因为修得实在太快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么大的工程,而且后来隋朝灭亡的也很快,当时的老百姓压根儿就没有享受到大运河所带来的好处。
二、修东都洛阳。
修东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于东方的统治,使国家的政权更靠近中心。隋文帝出身于关陇贵族,他选的首都自然也是关中的核心——长安。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心,但是我国的人口和经济主要在东部一带,以今天为例,腾冲漠河一线以东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90%以上,而以西只有10%都不到的人口,可以看出这对于加强东部管理的意义是何等重大。修洛阳城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太过于奢靡,过于浪费人力物力。
三、下江南。
隋朝之前是有名的南北朝,南北分裂了近三百年,南方和北方文化、农业、经济、生活习惯等差异变得非常大。虽然隋朝武力征服了南方,但是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认可隋朝的统治,甚至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而隋朝初期手握实权的更多是关陇贵族,政策上更倾向于北方,忽视南方,加剧了南北方的对立。隋炀帝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江南的,效果其实也是不错的,展示了隋朝的国威,减免南方的税赋,安抚南方的百姓,但是建造的龙舟过于奢侈,整个巡游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国家经济影响很大,尤其是后两次下江南,真的就是祸国殃民了。
四、北巡塞外。
隋炀帝向北到过突厥的大帐、张掖,上过4000多米的祁连山,是中国所有皇帝中去的最远的。隋炀帝通过北巡以及瓦解突厥联盟等措施,使得突厥一度分崩离析,臣服于隋朝,并在青海等地设郡,真真正正的统治了这些地区,但是频繁的北巡,尤其是三次东征高句丽,大大伤害了隋朝的根本,终至灭国。
如果要说隋朝衰败的主要原因,过快过重的征集民工开凿运河,大伤民力,丧失人心。三征高丽,损失了太多的兵力和财力。
至于如何评价隋炀帝杨广,个人认为,隋炀帝在努力的做一个好皇帝,只是在某些治国战略上走了弯路,丧失了人心,导致国家某些不安定因素的动乱。而其上位途径跟后来的统治者李世民太像,导致在后世史书的记载中,有故意夸大抹黑之疑。但总体来说,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确实为后来的唐朝盛世以及后世的通行,科举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