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是李斯的女婿,为什么李斯要背叛秦始皇,让胡亥登上了皇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封建王朝,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创了不世之基,而他的儿子中扶苏可以说是最好的继承人,同时也是李斯的女婿,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斯最终却背叛了秦始皇,让胡亥登上了皇位,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李斯和韩非是同窗学子,同拜于荀子门下,韩非和李斯都是传奇人物,韩非所留下的《韩非子》真是流芳百世,可是李斯的仕途地位却远远大于韩非,而且李斯的文笔也并不逊色于韩非。李斯的智慧也是当之无愧能当大秦国第二把手。
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记载“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 ”嬴政上位之后,李斯就上书了这么一条策略,从别的国家内部分化他们,秦始皇采取了李斯的策略,也得到了不凡的效果,李斯就被提升为客卿。有计谋有策略,作为一个外客者也敢去提出意见,抓住了提升的机会。李斯就是这么一个能人。
再看一下他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当时一个叫郑国的人在秦国修渠,被发现了是间谍的身份,而其他六国也纷纷派间谍出使秦国。根据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会韩人郑国来闲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闲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也在被逐名单中。就这样,秦国的大臣向秦始皇提出驱逐外客者的提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秦国着想,当然也有一些是眼红李斯的成分。李斯当时已经在浩浩荡荡的一群外客人返乡途中,蒙恬当时是新生代军队代表,更是李斯的好友,匆匆来劝返他。在白雪飘飘下,李斯在众人的期望之下挥笔而就,写出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循序渐进,从古人的例子劝服秦始皇,以前的领导人用客卿获得了非常大得成就,如果秦国真的逐客了,那秦国回损失一笔财富,没有强大之名。真是用文笔征服了所有人,有据有理,连皇帝也收回成命,真是惊为天人。
李斯一直辅助着秦始皇,那时也只有秦始皇值得他去辅助,一直到统一六国,李斯出的主意不少,对国家的治理有大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他对嬴政也是忠心耿耿的。直到出现了大名鼎鼎的世纪反派——赵高。李斯竟然信服了赵高改了秦始皇要立公子扶苏为太子的遗嘱,反过来立了胡亥。
要知道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而秦始皇又是李斯一直所效忠的皇帝,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的背叛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那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沙丘政变"。
关于"沙丘政变"这一历史事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东巡。这次出巡,他带上了左丞相李斯,而留下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国都,处理繁杂的政务。临行前,他最小的儿子胡亥也请求一同前往,始皇帝欣然同意。
浩浩荡荡的出巡队伍先是来到水域辽阔的云梦泽,一行人先是在这里祭拜了舜帝,又前往浙江祭拜了治水的大禹。
随后,始皇帝前往东海之滨的琅琊郡。相传这里是他多次派出方士,前往海外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的地方。来到位于今山东平原县一带的渡口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疾病,且病得十分厉害。
也许是冥冥中,始皇帝预感到了自己的大限将至。他开始厌恶"死"这个字,于是大臣们都小心谨慎,不敢提到死。
不过,即使如此,这于秦始皇的病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随着病情的一天天恶化,这位千古一帝终于认了命,开始为他的身后事做准备。
此时,皇陵已经基本完工,皇陵旁的陪葬兵俑也已经排列整齐,剩下的问题就是接班人了。
在秦始皇的设想中,他是"始"皇帝,而他的继承人则是二世、三世。他自己也曾解释道:"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于是,始皇帝便给自己心仪的继承人扶苏写信嘱托道:"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也就是说,让他把兵权交给蒙恬,自己则回咸阳主持葬礼。
信写好后,秦始皇将它交给了宠信的宦官赵高。毕竟自己万一最后没死,岂不是白叫扶苏回来了。七月,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此时,"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也就是说,始皇帝生前没有定好真正的接班人,如果直接将书信给扶苏,或许会引起皇子们对权力的斗争,导致混乱。
这一局面下,李斯、赵高等人将始皇帝的死讯隐藏不发,对外则营造一切如常的假象。
随后,赵高暗中对胡亥说道:"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这席话刺激了虽然被哥哥扶苏各方面压制但还是想要登上帝位的胡亥,于是二人开始密谋篡改始皇遗诏。
赵高胡亥想要改旨意,李斯这一关是首先要过的。
首先李斯权力太大,他作为秦建立大一统后政治制度的策划执行者,很"称职"地将他担任的丞相定位在仅次于秦始皇的地位,为人又有才能。他帮助秦始皇制定吞并六国的计划,完成乱世到大一统的过度,是大秦功臣加权臣。这不是当时的赵高能比的,如果李斯不帮忙,赵高和胡亥成功概率很低。其次,秦始皇的真实旨意,赵高骗不了李斯。始皇帝的遗书虽然保存在赵高那里,但其中的内容,丞相李斯是知道的。所以,策反李斯是赵高,胡亥当务之急。
李斯也是经历大场面的人,他对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轻易说动的。实际上,在得知赵高与胡亥之谋后,李斯大为惊诧,指责赵高如此为"亡国之言",并认为此"非人臣所当议"。但最后赵高还是劝服李斯参与政变。据《史记·李斯列传》,其实这之间存在长时间的交锋。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
面对李斯的斥责,赵高并不气馁,他搬出了与公子扶苏一同戍守边疆的大将蒙恬,指出李斯各方面都比不上蒙恬。所以扶苏继位后必然会重用蒙恬,甚至以他为相,这样一来,李斯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此外,赵高还用自己掌管文书的经历暗示李斯。历朝历代新皇帝登基后,原来的丞相往往没有好下场。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秦孝公重用商鞅,他死后商鞅便被车裂、庄襄王重用吕不韦,嬴政继位后便赐其自尽。
如今,李斯在始皇帝时受到重用,但到了新皇帝扶苏的统治下,或许便不会再官运亨通。在赵高的一番鼓动下,李斯终于动摇,于是赵高志得意满地向胡亥回禀道:"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随后,赵高、李斯篡改诏书,赐蒙恬、扶苏二人死,帮助胡亥当了皇帝。
整个过程,赵高步步紧逼,李斯节节败退。李斯在政变的位置相对被动,他并不想,他是被赵高拉着。
赵高的理论很简单,你不如蒙恬,且在高位者,被赶下权力制高点后绝无善终可能性。
李斯为人处世理论也简单,在他知道厕鼠和仓鼠的区别他就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
最终,李斯妥协与赵高合作。他不仅是放不掉权力,更是在赵高的紧逼之下,最后软弱怯懦了。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斯低估了赵高。李斯是一个以一人扭转全局的人,他绝对没想到,胡亥登基后,他会败在赵高的手里。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但政治家到底斗不过阴谋家。
一世精明的李斯在最终也因一念之差,酿成大祸使自己不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