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康熙皇帝真的曾经微服私访过吗?为什么历史广为流传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

说起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大家基本上都看过,在剧中我们看到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不仅有严肃的杀伐决断,还有羡煞旁人的风月相伴。皇帝出访,一边游山玩水,一边把妹偷换,想来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康熙真的有微服私访过吗?

答案是否定的,小编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康熙并没有微服私访的记录。民间盛传的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其实都是被评书《康熙私访》带了节奏。这部评书始于清朝末年,大清王朝每况愈下,朝内贪官横行,百姓民不聊生,大家都渴望能出现一位盛世明君改变当时的局面,而康熙正是一位力倡“为官应当清、慎、勤”的皇帝,十分符合百姓的期盼,于是乎,对他的事迹改编就兴起了,其中康熙微服私访是传得最广的一系列故事。

今天的电视剧,演的多是“未历之史”,编剧为了吸引观众,将堂堂康熙爷设计成了一个勤政却不谙世事的皇帝,他放着文武百官不管,丢下三宫六院不顾,仅带着一个和尚、一个太监、一位嫔妃和一名宫女,就跑到百姓中,喝粗茶,吃淡饭,坐驴车,还到处惹事,丝毫不把个人安危放在眼里。《康熙微服私访记》剧本是好剧本,但放在真的历史面前,就有些太假了。

历史上的康熙爷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是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其勤政爱才,治国有方,开创了史称“康熙盛世”的大好局面。但康熙其实完全没有微服私访的意识,也没有这个胆量,更没有这个必要。

康熙堂堂天子,深居宫中,每日勤奋理政,已占据了他绝大多数的时间,他是完全抽不出时间去微服私访的。如电视里放的那样,康熙爷确实很关心民生疾苦,但要想知道民间的情况,主要还是靠百官们的奏折,以及自己六次的南巡,康熙南巡时,对各地的考察十分细致,任何细小的问题都会过问,通过这些,他对民情的考察也已经足够了,犯不着冒着生命危险去微服私访。

据说康熙有过遭遇刺杀的经历,紫荆城的守备是何等的森严,都能遇上这样的事,如果他真的独自跑到了宫外,恐怕是凶多吉少,朝不保夕了,谅康熙也没这个胆量出宫。

况且,康熙爷先创了一项严格的密折制度,完全没必要去做微服私访这等傻事。文武百官们如有密事启奏,写好后可由一个小匣子封起来,派人直接送到康熙手中,中间不经过任何人之手,只有康熙爷可以打开查看里面的内容。文武百官有何意见,老百姓有甚问题,康熙都能一清二楚。

康熙皇帝既然没有微服私访,为什么能制造出这么多有鼻子有眼的“私访”故事呢?

一是康熙频繁出巡,为私访故事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亲政以后,按捺不住少年好奇之心,当年五月就到京师郊区转悠了一圈。康熙十年,他又以祭陵的名义驾临沈阳,从此拉开了多次出巡的大幕。其后分别以体察民情,查看边事,视察水利,祭奠祖陵,涉猎行围,参与佛事等种种名义,六下江南,三巡北边,四上五台山,二十多次巡视塞外,至于在京畿视察的次数,尚未计算在内。直到他去世的前两年,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还以66岁的高龄巡视热河。每次出巡,都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他在当时知名度,丝毫不亚于现今的各类明星。比如他在扬州巡视,发生因为观看皇帝而踩死人的现象,山东欢迎他的人数达到“数十万人”,康熙要想私访谈何容易?

当然,康熙也有轻装简从的时候。康熙二十六年大早,皇帝“素服步行,祈雨于天坛”。所谓“素服”,也就是没有穿戴皇帝的礼服,但也绝不挑会穿一般人的服装,因为是求老天爷办事,必须放下皇帝架子,所以不得不“素服步行”。后世文人抓住这种机会,充分加以丰富想象,杜撰了所谓康熙“私访”的故事。

二是乱世思念英主,时势呼唤皇帝“微服私访”。康熙是满清贵族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史书说他“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环宇一统,虽日守成,实同开创焉。”以其为始乾隆继之,祖孙俩人共同开创了有名的“康干盛世”。可是,到了乾隆后期,盛世的光环暗淡。至道光中期,已是内忧外患,国事日非。后来的几个皇帝,如同“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人民群众自然怀念昔日的“康干盛世”,盼望当今皇帝也像康熙爷一样勤政爱民,深入基层,了解百姓,振兴国家,再造一个什么盛世。

他们知道,这种良好的愿望,既不会依靠上疏劝谏求得实现,也不可能指望权臣变为现实,但是,有一点可以做到,就是希冀借助前辈皇帝的形象,刺激一下当今圣上,能够有所作为。于是,一些文人开始在康熙外出方面寻找灵感。凡是他到过的地方就给他编造一些故事。如:山西五台山的“康熙私访误会‘字王’”;山东临清的“康熙三上碧云楼”;济南的“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江苏宿迁的“康熙赐匾兴福寺”;扬州的“皇帝题诗蜜香居”等,真是临文不讳,应有尽有。尽管这些故事美好逼真,但是,无一不是向壁虚构,并非康熙真实的“私访”经历。

三是《永庆升平》的传播,使“康熙私访”广为人知。咸丰、光绪年间,出现了长篇评书《永庆升平》,开始为评书艺人姜振名演说,听众反响平平。后来吴辅庭、哈辅源师兄弟接着说,并因此在京城成名。光绪十七年(1891年),通州人郭广瑞看好这部书的市场,根据哈辅源的稿本“录成四卷”,“增删改补”为“百数回”(实为97回)评书。第二年由北京宝文堂刊行,仍名《永庆升平》。

过了两年,又有贪梦道人续演为100回,因而该书又有前、后传之分。经过多个说书艺人的演说,康熙“微服私访”的事迹广为传播。其后,又有人改编成京剧上演,影响越来越大。改编后的《永庆升平》,集中展示了康熙皇帝的优秀事迹。该书以清王朝如何剿灭“天地会”、“八卦教”起义为主要线索,通过康熙巧扮巡行、微服私访之类的行动,体现了这位“一代英主”如何体恤民众,维护朝廷,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极力宣扬康熙皇帝的无比“圣明”,赞扬了大清国曾经有过的太平盛世,引起人们无限回味和向往。

该书情节曲折,人物鲜活,语言生动,效果感人。特别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接缝斗榫,不留痕迹,成功塑造了一个善于“私访”的可爱皇帝,达到了以假乱真、真假难辨的效果。再加上京剧舞台有声有色的宣传,康熙“微服私访”的故事流传更加广泛,影响更加巨大。但是,不管这些故事编织的如何巧妙动人,效果多么良好,都明显违背了康熙反对“微服私访”的主张,这是英明的康熙皇帝生前万万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