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此人是晚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清续命50年,临死说出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李鸿章却没听,最终害惨中国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可以说已经走向了末路,可是还是有不少著名的人才,如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他是晚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清续命50年,临死说出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李鸿章却没听,最终害惨中国。

此人就是曾国潘,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在湖南创建的湘军,成了晚清最知名的一支军队,也是抵抗太平军的中流砥柱,不过很多人都在想,曾国藩究竟做了什么,在腐朽的王朝训练出了这样一支部队。

曾国藩还没进化成“曾剃头”之前,只是一个文官,正是因为文官属性,让曾国藩注重军队纪律,为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规定,例如在军营中必须明确上下级关系,做到令行禁止,只要是上级提出的命令,无论对错必须执行,在兵员挑选上,曾国藩也费了一番功夫,选的人都是性格淳朴的平民,那些生性奸滑的地痞无赖通通都被打发走了,保证了军队的纪律性。

选好了人之后,曾国藩开始加紧操练士兵,湘军的装备并不好,也就比绿营所用的武器强一点罢了,对此曾国藩注重士兵素质,进行十分严苛的训练,每日都要亲自监督,加大军队的训练强度,经常在军中举行格斗比试、联合训练等项目,提升彼此之间的配合程度。

在这样严格的训练下,曾国藩终于打造出了一支强悍部队,渐渐地拉开了与其余部队之间的差距,当然湘军毕竟刚刚是组建而成,作战经验方面肯定会有欠缺,第一次正面对抗太平军的时候就吃了大亏,不过失败并没有摧毁这支部队的信心,反而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再次向太平军发起挑战。

湘军与其它部队不同,他们在作战的时候懂得以退为进,面对敌人不急着发动冲击,而是提前组好部署,完善防御工事,有了胜算之后才会发动冲击,懂得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有完善的攻防体系,这样的部队在晚清少之又少,而这也是湘军最终击败太平军,重新占领南京的诀窍。

其实论武器装备,湘军实在拿不出手,就拿绿营军来说,如果训练刻苦一点的话,也能达到湘军的作战水平,相比之下湘军从上而下团结一心,严格执行了上级传达的命令,曾国藩用实际行动确保了湘军做到听命令、打硬仗的基本要求,当然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曾国藩的湘军成了晚清的救命稻草,让腐朽的王朝至少延长了50多年。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临死前还说出了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

1867年,曾国藩曾与幕僚赵烈文讨论时局。赵烈文曾预言,满清50年内必亡,原因是朝廷中枢已经完全朽烂(抽空一烂)。对此曾国藩并不相信,在他看来恭亲王奕訢精明强干,慈禧太后刚强,遇事能够“威断”,怎么就“抽心一烂”了呢?

然而到曾国藩裁撤完湘军,去往京城任职后才发现,满清的中枢真的烂的不成样子了。进京后,曾国藩曾与慈禧面谈过几次,发现这位妇人确实很擅长政治斗争,但对于治国、治军之事可谓一窍不通;而恭亲王奕訢呢?此人确实有些小聪明,但是雄心不足,不堪大用。

因此,曾国藩在日记中描述道:两位太后“才德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年龄小,还不好说;恭亲王“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文祥“正派而规模狭隘”,倭仁虽有“特立之操”,但“才薄识短”。对此他悲叹道:“权要诸公尚且如此,遑论其余?”

可以说,满清的统治集团——满洲贵族已经完全腐朽,除了吃喝玩乐和争权夺利,根本没有其他本事。若让慈禧等人当家,不仅满清政府会崩溃,神州华夏也有沦亡之危。因此他非常后悔裁撤湘军。

1872年,曾国藩临近去世,在这之前,他曾将李鸿章叫到跟前,并面授机宜:

“我这个人顾虑太多,湘军浴血奋战十几年,收复金陵后,因为各种压力,竟然将其解散,自毁长城,寒了将帅的心,等于是自废武功。湘军众将飘如秋叶,我自己也成了剪翼之鸟,以至‘剿捻’无功,备受挫辱。”

当时,曾国藩本想依靠朝廷的军队镇压捻军,结果屡战不利,备受质疑。若朝廷军队连捻军都不能制服,更何况强大的西方列强。因此,曾国藩想告诫李鸿章:你必须吸取教训,无论如何也不能削弱你的淮军。

在曾国藩看来,依靠朝廷,保不了大清,更保不了中国。若要中国免受列强入侵,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不可。然而汉人领兵,必受朝廷猜忌,招来数不尽的攻击。然而曾国藩希望李鸿章应挺直腰板,不要畏首畏尾,以至于裁撤军队,将中国的软肋暴露于列强的枪口下。因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攻击,淮军只可加强,不可裁撤。

用强军来护卫中国,这或许是曾国藩开给大清的最后的保国良方。然而,李鸿章却没有真正听从老师的教诲,只完成了一半。李鸿章说是“强军”,实际做得却只是个表面工作。李鸿章用真金白银打造出了一个貌似强大的陆海军。但在实际上,淮军的实力并未真正加强。

他希望以北洋水师为例,自此海军建成第一天起,就遭遇了朝臣无尽的弹劾。在重压之下,李鸿章违背了曾国藩的遗命。为了修建慈禧的颐和园,海军总务奕譞挪用海军军费。对此,李鸿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帝师翁同龢恶意克扣海军军饷,李鸿章也不敢坚决予以斗争。而这也致使北洋水师自1889年以后,再也没有添置一艘船、一门炮,使日本海军迅速超越了北洋水师,并在甲午战争中大败中国海军。而淮军的陆军呢?表现得还要糟糕,不仅训练废弛,而且武器故障不断。面对日军的入侵,本该作为护国中坚的淮军竟一触即溃。

因此李鸿章无奈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最终,曾国藩最后的救国良方被李鸿章气质如弊履,而大清也在《马关条约》后走向了万劫不复,而中国也在帝国主义的入侵中不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