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诸葛亮放弃北伐 选择休养生息的国策 蜀汉政权未来会如何?蜀汉能延续更长时间么?诸葛亮北伐真是穷兵黩武 自取灭亡之道吗?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从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间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了五次战争。诸葛亮的北伐一直被后人所争议。有人认为持续的北伐政策最终拖垮了蜀汉,如果诸葛亮选择休养生息,历史将大不一样。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蜀汉未来发展会怎么样?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总览蜀汉军政大权,先后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就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六出祁山”。以致蜀汉国力逐渐枯竭,最后一败涂地。其实北伐之前,诸葛亮明知打不赢,但为何还坚持要打?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休养生息的国策,蜀汉政权将会咋样?
首先要明白一点,蜀汉能休养生息,曹魏也能修养休息,如此在同等的时间下,占据中原的曹魏,它的恢复能力绝对是要比只占据一州的蜀汉来得更快。试想,如果真等到曹魏处理好国内的各种问题,空出手来的话,到那时候你认为蜀汉真的能抵挡得住曹魏吗?如此,个人觉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必须的,至于为何是必须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蜀汉与曹魏的实力完全是不对等的,如果诸葛亮一味的闭关自守,其结果只是让蜀汉多活几年,而断然不会有一统天下的机会。首先我们从战争和发展最需要的一个因素“人口”来看,据史所载三国时曹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而蜀汉却只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这是何等的差距?魏有4百多万人口,而蜀却连百万人口都还不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因此无论是战争,还是发展,魏国都要比蜀国来得有优势,这就是人口红利。
之后再看看两国所处的位置,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而这些地区都为魏国所占。而此时蜀汉虽占据益州这个天府之国,但益州的产粮区却都是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而其余地区多为山地,因此蜀国注定是不能与占据中原广大土地的魏国相抗衡。
如此在人口、土地都不能跟魏国抗衡的情况下,蜀国焉能和魏国拼时间呢?要知道,魏国占据的着最富庶的,人口最稠密的土地,要是等魏国完成内部力量的整合,能够腾出手来的话,蜀国必然迎来魏国无休无止的进攻,到那时蜀国岂能拼得过强大的魏国呢?
因此,在当时蜀国绝对是不能被动的防御的,要论休养生息,魏国凭借着人口红利势必是要比蜀国快的,因此如果蜀国想单纯的依靠闭关休养,然后被动防御的方法去耗死魏国,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魏国也绝不可能看着蜀国安心发展,他定然会派兵无休止的进攻蜀汉。如此,此时蜀国只有先发制人,出兵伐魏,这样或许还有机会。
第二、蜀汉耗不起,单纯的休养生息,只会让蜀汉一统天下的希望越来越渺茫。首先,我们要知道此时曹魏对于北方的统治已历经三代帝王,而这三位帝王皆算得上是明君,因此在他们的统治下,魏国的国力是稳步提升,曾经饱受战乱的百姓开始重新得到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他们开始逐渐不再对曹魏的统治有抵触的心思,对于原来的大汉刘氏政权也开始不再怀念。
因此,长此以往,蜀汉仅存的“正统”优势势必会淡然无存,它会慢慢失去名正言顺收复中原的借口,而一旦失去这个借口,蜀汉一统天下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渺茫。如此,诸葛亮的北伐却是要加紧进行的。
第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对于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其实有时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因为作为进攻方,若是失败了还有撤退的机会,可若是作为防御方,一旦失败,则将退无可退,直至亡国。因此,对于当时蜀汉来说,进攻就未必要比防御差。
对于诸葛亮来说,主动北伐,至少能保蜀汉不失,其次如果运气好能够牢牢占据陇右一带,还能增强蜀汉的国力,再是如果运气逆天,蜀汉甚至还有机会灭魏,后一统天下。如此,对于蜀汉来说,北伐的结局其实不会差。
第四、“天险可守,人心不可守”。其实说白了诸葛亮北伐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蜀汉,试想其实以诸葛亮的能力,只要他不死,蜀汉至少能确保政权无忧矣,因此诸葛亮如果不北伐,他依旧是能安安心心的做他权倾朝野的丞相,安享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而后,等他死了,即使蜀汉被灭,也与他再没有关系了。但是为何诸葛亮却是要劳心劳力的数次北伐中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想让蜀汉一统天下,然后让刘备的子孙后代永享江山。
诸葛亮深知“天险可守,人心不可守”,等他死后,如果再没有出现跟他一样有本事的人,蜀汉最终势必会被曹魏所灭,即使依靠着益州的天险义不可抵挡,再者一旦益州百姓有不满蜀汉朝廷的作为,蜀汉更是会在短时间被灭,因此诸葛亮之所以会主动对魏发起数次北伐,其根本目的就是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替蜀汉一统天下,这样刘备子孙后代就再无后顾之忧。综上所述,对于当时的蜀汉来说,北伐要远比单纯的休养生息来得有利的多。
当然,北伐对于蜀国的经济的确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史书记载蜀汉曾有一段时间内百姓是“面有菜色”。但是从日后蜀地百姓在诸葛亮死后为他建生祠来看,诸葛亮的北伐并没有对蜀汉的经济造成多大的伤害。而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就是得益于诸葛亮的英明之举,那就是边休养生息边找寻合适的时机进行北伐。
诸葛亮并非是像后来的姜维一样,就知道无脑的北伐,而丝毫不顾蜀汉的承受能力到底如何,诸葛亮是先提升蜀汉内部的实力,然后再看准时机率军北伐。比如在222年,刘备遭遇夷陵之败,其苦心积攒下来的数万精兵,及数之不尽的粮草、武器毁之一旦,蜀汉的国力瞬间降至冰点,孙吴、曹魏两国对其虎视眈眈,与此同时,南中地区又趁机反叛。
就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诸葛亮迅速做出反应,他先是主动派使臣与东吴修好,而后立刻“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这个时候,诸葛亮不对任何势力动用兵革,而是始终如一地秉持着与民休息的政策,即使是南中叛乱,他也不去管,而是任由那些部落首领占据南中。之后在休养生息2年后,诸葛亮才率军南征。
如此,诸葛亮主政蜀汉期间,他不但在北伐,同时也在休养生息。史载“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间,注重对于蜀汉最富庶的成都平原地区的建设,为了让成都原地区恢复往日的繁华,他大力发展江堰水利工程,并专门设置堰官,对这些水利工程进行精心管理。如此,在不久成都平原就呈现出“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的繁荣景象。
此外,诸葛亮还鼓励百姓发展蜀中由来已久的织锦业,并为此设置锦官来管理,而在诸葛亮的鼓励下,蜀地百姓纷纷养蚕种桑,开辟丝源,使得川西“栋宇相望,桑梓接连”。而就是在诸葛亮所实施的这些措施下,蜀汉的经济开始稳步提升,并为此也就有了北伐的基础。
假如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休养生息,蜀汉能延续更长时间么?
首先,如果是体量相当的两个政权,避免战争,休养生息方是上策。不过蜀汉的国力却远远不如曹魏:
从地盘上来讲,蜀汉仅仅据东汉十三州中的一个州——益州,而曹魏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从人口数量上来说,蜀汉灭亡时在册人口数量为94万人,而曹魏在册人口数量为400多万。蜀汉只是曹魏的四分之一。从兵力上来看,蜀汉灭亡时,有士兵十万三千,而曹魏超过40万人,也只是曹魏的四分之一。所以从《三国志》的统计数字来看,蜀汉的综合国力最多只有曹魏的四分之一。
在冷兵器时代,综合国力拼的就是地盘和人口。以双方4倍的差距来看,如果双方都搞休养生息,那么蜀汉将被曹魏远远甩在身后,因为曹魏的地盘和人口基数在那摆着。就好比玩战略游戏一样,弱小的一方如果不去骚扰强大的一方,而是闭门发展经济,只顾着守家,会有胜算么?答案显而易见。而在持续骚扰之下,弱小的一方才可能会抓住一两个机会翻盘,这也是其唯一的胜算。
其次,蜀汉作为一个“外来政权”,只有持续北伐才能缓和内部派系矛盾,促进政权稳固。如果休养生息,偃旗息鼓,蜀汉内部必然生乱。
蜀汉是一个“外来政权”,其内部有三股势力派系。为首的是荆州集团,就是刘备从荆州带来的这一帮人,他们是蜀汉的统治阶层。夹在中间的是东州集团,他们是东汉末年因躲避饥荒战乱从三辅、关中、荆州地区而来的,代表人物为刘焉、刘璋、法正、孟达、李严、吴懿等人。最底层的是益州集团,也叫本土集团,他们是益州本土人士,是被打击和排挤的对象。
刘焉父子入主益州的时候,益州集团并不买账,刘璋依靠东州集团镇压了叛乱,才稍稍站稳脚跟。刘备击败刘璋后,选择联合东州集团,压制益州集团。他不仅重用法正、李严、吴懿等人,还娶了吴懿的妹妹为皇后。刘备驾崩后,益州集团的黄元立即掀起叛乱,诸葛亮及时调兵剿灭了黄元,稳定了局势。而南中地区的豪帅在东吴的煽动下也随之发起叛乱,诸葛亮起初选择媾和,甚至不惜杀掉常房息事宁人,李严也多次写信好言相劝,此举非但没有效果,还助涨了叛军的嚣张气焰。最终诸葛亮通过率军南征才解除了后顾之忧。
显而易见,益州集团是不服蜀汉政权的。如果诸葛亮选择休养生息,那么把持军职的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利益必将受到影响,益州集团的势力会得到发展,这些人必将生乱,从内部削弱蜀汉政权。所以诸葛亮只有通过不断的北伐,这些掌控军权的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才能获得利益,从而压制益州集团的发展,稳固蜀汉政权。
最后,诸葛亮北伐曹魏也是“和好东吴”的外交表现。如果蜀汉一直休养生息,不仅东吴的压力会持续增大,更会让东吴产生误会,影响两国关系。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果断遣使和东吴修好,结束了双方的对立局面,再次达成联合抗曹的协议。229年孙权称帝后,诸葛亮遣使称贺,并正式结成同盟,还商量好如何在曹魏灭亡后平分天下。按照双方的构想,豫、青、徐、幽四州属于东吴,兖、冀、并、凉四州属于蜀汉,这个方案基本符合双方的利益诉求。此后,蜀汉和东吴按照这个方案或联手或策应对曹魏展开进攻:如东吴进攻徐州,那么蜀汉也会进攻凉州,让曹魏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假如诸葛亮只顾休养生息,不去骚扰进攻曹魏,那么必然会使东吴产生误会。更严重点,甚至会影响两国关系,把东吴推向曹魏一边。吴蜀联盟的破坏对蜀汉百害而无一利,到时蜀汉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再加上内部不稳定的益州集团,蜀汉灭亡定会提前。
总得说,诸葛亮北伐并没有什么错,而且他也不是一味的只知北伐,在北伐的同时,诸葛亮也注重发展国内的经济民生,也正是基于此,诸葛亮虽数次北伐都失败,但却始终未动摇蜀汉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