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明朝打仗总是缺钱,清朝却是用了一招奇招一劳永逸,银子便源源不断,美国至今还在用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王朝之一,它的灭亡原因有许多,然而缺钱可以说是其根本原因之一,但是在清朝时期却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明朝打仗总是缺钱,清朝却是用了一招奇招一劳永逸,银子便源源不断,美国至今还在用。

打仗就是打钱,打后勤。孙子兵法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百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段话很好说明了战争消耗巨大,发兵之前,要先把东西准备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后勤补给对战争的重要性。

昔日诸葛亮六出祁山,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后勤不给力也。二战德国进攻苏联,却因冬天后勤补给跟不上,莫斯科战役败北,从而失掉了战略主动性。人是铁,饭是钢,没钱、没粮如何能确保战斗力呢?因为军饷,曹操还设立摸金校尉,专门挖古墓筹集军费。

古代历代皇朝末年,都会因为缺钱、缺粮而导致大乱而灭亡,这一现象在明朝末年尤其突出,偌大皇朝崇祯居然筹不出百万军饷让李自成退兵,避免两线作战,最终葬送了大明276年江山。同是皇朝末年,清朝却能接连镇压白莲教、太平军、捻军,并建立起当时亚洲数一数二的海军部队---北海舰队,赔款还不少,且是热兵器战争,军费支出是巨大的,但清朝似乎却不缺钱,为何两朝差别那么大?

为什么明朝末年打仗总是缺钱,而清朝末年却不会?

首先,明清两朝的政治体制不同。

虽说是封建皇朝,皇帝独大,但清朝相对于明朝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激烈的党争,清朝皇帝极其害怕党争,除了入关初期的南北党争,清朝皇帝一直严打党争。

明朝末年的党争主要是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以文官为首的东林党之间的争斗,两个集团互相制衡,本来崇祯上台之前,这两家势均力敌,没有出现一家独大,但崇祯上台后,迫不及待就把魏忠贤给铲除了,这下好了,东林党从此无人可限制,这些人大多空谈误国,嘴上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套。

最紧要的是东林党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想从他们身上拿钱,简直比登天还难,要不怎么会出现崇祯要大臣募捐百万军饷让辽兵入关勤王,结果只募捐了五万两,而且其中一万两还是驸马捐的,等到李自成入关竟然从这些大臣家刮出了7000万两的笑话,更可气的是扬州商人、绅士不想让刘良佐军队入城驻扎,自愿拿出百万军饷犒军。再加上皇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严重,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流离失所,本来税收就单一,从农民身上刮不出多少钱了,税收自然降低。

魏忠贤在,起码还可以从这些东林党、富商刮些钱,不至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所以,政治上的失衡,加速了明政府政治腐败、政治体制崩塌,国家不能从地主阶级征税,仅凭从贫苦百姓上刮的油水及其它些漕银,只能是杯水车薪了。清朝没有这些阻碍,税收有多种渠道,压力自然没那么大。

其次是两朝的军事制度不同。

明朝初期效仿隋唐的制度,在军事方面推行“卫所制度”。即单独划出军户,并给予土地生产,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凭着这套制度,国家投入的军费大大减少,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粮”。所以明朝的军队数目是很庞大的,居历代之首,永乐时期,达到了惊人的280万。但明朝末年,罪魁祸首土地兼并,各地军户纷纷失去土地,国家只能财政拨款给予支持,要支持起这二百多万人的吃喝拉撒,财政支出肯定指数上升。崇祯时期,连年战乱,对女真人的战争简直是个无底洞,再者,万历三大征早已把国库掏空,而国家的土地税收才五百万两,其它的漕银、关税、商税少得可怜。

反观清朝,与明朝百万大军相比,清朝军队只有区区60万,历代最少,八旗20万,绿营40万,这些军队由国家供养,对于国土庞大的清帝国来说,兵是少了点,但却够用了,满族人口本来不多,必定不敢大规模扩军,以防百姓造反,国家的财政收入在3000-4000万两之间,养活这些军队不成问题,财政压力自然减少 。

再次是清朝敢于放权地方筹集军费,明朝不敢放权。

清朝末年,八旗兵不禁打,战斗力低下,绿营兵又不堪重用,为了能镇压各地起义,只能让地方自己筹集军费兴办团练,镇压太平军的湘军就是曾国藩一手创办的团练,地方自己征税练兵、养兵,灵活性很大,既减轻了中央财政负担,又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崇祯却不敢放权让地方征税练兵,靠着中央的军费补贴,东补西补,疲于奔命,最终独木难支。当然清朝还有一个优势,可以向列强借钱,有了列强的支持,清朝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费危机,左宗棠西征的2500万军费都是借的。虽然团练容易导致军阀割据,但是挽救王朝的一种方法,大清得以延长国祚。

最后就是明清两朝的藩王制度。

这里不得不说朱元璋他老人家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像自己一样以后过苦日子,大手一挥,立了一个规定,凡是皇室宗亲,都由朝廷养老,包括田地、银子,亲王的俸禄每年可达1万石。这些藩王没有工作、政治权利、不纳税,却拥有极高的经济权力,明朝末年,皇室宗亲的多达百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还拥有大量土地,据《明实录》记载,万历年间,河南地区的九位亲王的土地占河南地区的十分之一。

万历初年的财政支出是1854万两,皇室宗亲竟花了552万两,万历三大征军费总共才1280万两,明朝的财政支出近三分之一花在了皇室上,万历年间如此,崇祯年间更严重了。可这些亲王却在皇朝灭亡时袖手旁观,继续醉生梦死,连李自成都看不过眼,攻陷洛阳时看到福王满府的财富和他白胖胖的身材,便将他烹杀解恨。相反,清朝少了这些朝廷的蛀虫,财政上可操作空间比明朝多了。

再加上清朝总结了明朝财政紧缺的原因,用了一个“奇招”,就是大量的制造钱币。清朝朝廷没有制造银子这一类的通用钱币,可是他们制造了小额钱币。于是“铜元”就应运而生了。仅仅在6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有130亿铜元诞生。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铜元明明值3文钱,但写的却是10文钱。这样一来一个铜元可以买到价值10文钱的东西,于是就造成了通货膨胀,于是物价大幅上升。最终获利的就是清朝的朝廷。铜元发行之后,短短三年的时间,为清政府每年带来3亿的财政收入。

清朝使用的这个方法,还不是最早的,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的方法。刘备为了筹集军费,就发明性质相同的“直百钱”,这与清朝时期的铜元相类似,都是造成了通货膨胀,同时造成物价上涨。清朝收敛到了大量的财富,但却将老百姓折腾得非常惨,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相比较明朝来说,清朝筹集白银的方法是很巧妙的。其实,这种形式的货比策略,并不仅仅在清朝有。早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了筹集军费,就发明性质相同的“直百钱”,一个直百钱值100枚铜钱,而造价不过是几文钱而已。所以,此举也让刘备在短时间内,收敛到了大量的财富,但却将老百姓折腾的非常惨,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而到了现代社会,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每个,也经常会增量发行美元,用以转移债务。只不过最后受到影响的,大部分还是其它国家,但在美国本土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例如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