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古代野史

古代野史

大明王朝,为什么成为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

在我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称帝开始至清朝没落约有四百多位皇帝,在大多数皇帝等心中都有着一统天下等愿望,也因此历史上发生了多次等北伐战役,然而在这众多的战役中唯独明朝成功了,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场著名的北伐。

东晋时期祖逖北伐

当时东晋政权刚刚建立,北方流亡到江南的人们为了恢复家园进行北伐。人物首推祖逖,当时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经过4年多的苦战,祖逖率领的北伐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挥兵南向。太兴四年(321),正当祖逖抓紧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时,东晋朝廷派戴渊都督北方六州诸军事指挥逖军,并扼制逖军后路。同时东晋统治者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些情形,使满腔热忱的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北伐功亏一篑,北方领土为后赵石勒所得。

东晋时期桓温北伐

祖逖北伐失败后,东晋权臣桓温为了建功立业、树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也进行了北伐。永和三年(347年),他率军入蜀,灭了氐人李氏的汉国,声威大振。后来他曾三次北伐。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354年),他亲率步骑四万余人,连破氐族苻健军,直抵霸上(今陕西长安东)。当地居民“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又建议自西晋末年南迁的土庶人等,一律返回故乡。但上自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均安于江南一隅,不愿北还。桓温的建议未被采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恢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五万人大败前燕军,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断了晋军的粮道,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名将慕容垂骑兵的追击,死伤三万人。最后导致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到了宋朝,太祖皇帝平了南方,太宗皇帝发动了北伐。刚开始一度胜利,但是打到战争后期,宋朝却连连大败,还损失了一些名将,比如杨业。此后宋朝一直议和,去清理西边的西夏。

到了南宋,宗泽发动过北伐,但是当时的朝廷太昏庸,太软弱无能,宗泽的北伐依然是失败,他眼见北伐无望,对着大军三呼过河,便死于军中。南宋最著名的北,应该是岳飞的北伐。岳飞的事迹太多,也就不多说。此后南宋一直在防御,都没有主动出击,苟延残喘了100多年,终亡于蒙古的铁骑之下。

那么明朝是如何在这众多失败的北伐战役中脱颖而出的呢?

朱元璋在1352年起兵,到1356年攻克集庆(今南京),尔后即吴王位,建百官,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和浙东的方国珍,为北上灭元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此前的北伐,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这个北伐的战略,他的谨慎和预见性,及明朝第一名将,徐达,无比出色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 决定这次北伐的成功!

道理很简单,农耕提供后勤,游牧提供战马,在两种生活模式的交接处,战争频繁,可以训练出最优秀的士兵和将领,帝国由此崛起。

南边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只要不犯致命的错误,往往是南边占优。

朱元璋北伐前后,气候从极冷开始逐渐转暖,河南河北变得宜耕,这是明初大移民的基本背景,与此同时,明长城开始修建。

从经济上,由春秋起至晋灭孙吴,现在的苏皖赣闽浙湘粤桂黔云琼基本属于蛮荒之地,即便是经历楚,吴,越,秦,汉,孙吴的大规模计划性开发,但仍然人口稀缺。

但是此时,南北的经济地位已然相差无几,不论人口,耕地面积还是产出,江南相比河南山东毫不逊色。

随着晚唐武人混战,一部分的民众继续南迁深入到了闽粤桂地区,更大规模的迁徙在赵宋南渡和蒙元南下时期,在这个时间段,闽粤民众将海上商路扩展到了整个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巨量的财富流入到闽粤地区,而随着蒙元南侵,随之而来的还有跟随色目人传播的伊教,和其信徒.

而到这个时候,淮河秦岭以南由于江南的稻米,瓷器,丝绸,闽粤的海贸,黄河流域水利设施缺乏养护,南方彻底甩开北方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财源,湖北湖南的粮食产量逐步提高,渐有其后湖广熟 天下足的风采。

在军事上,长期的战斗,使明军的战斗力超过了元军。

从古到今,要想让军队永远保持战斗力就只能使用战争。通过战争的洗礼让那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逐步成为悍不畏死的战士,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今仍不例外。朱元璋的军队是从农民军中锻炼出来的,起初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一般。但是长期的战争再加上名将名帅们的训练,这支军队逐步成为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从大战陈友谅到灭张士诚,再到征方国珍,朱元璋的军队已经适合在任何条件下进行战斗。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正是在强大军队的保证之下,明朝军队最后完成了北伐大业的成功。

与明军相比,此时的蒙古铁骑早就不复当年之勇。此时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时间已经将近100年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将蒙古军队变成了绵羊。当年蒙古军队横扫欧亚欧亚大陆,无数国家为之胆寒。但是蒙古军队统治中国以后,长时间的太平岁月消磨了他们的斗志。到了元朝后期,一些蒙古士兵连马都不会骑了。看到明军的第一反应不是冲锋,而是掉头就跑。真是风水轮流转,曾几何时蒙古骑兵追击南宋军队也是这幅场景。即便游戏蒙古军队敢于迎战,由于长期疏于战阵,蒙古士兵已经不是明朝士兵的对手。

从装备上来说骑兵和火器的使用,让明朝军队如虎添翼。

强大的步兵部队可以打败对手,但是无法全部歼灭对手。每一个强大的王朝都会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汉武帝时期汉军的战马超过了60万匹,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军战马超过40万匹。由于元朝在全国推行养马的政策,这个本来祸国殃民的政策却间接帮助了朱元璋。在朱元璋在南方确定自己的统治以后,他根本就不缺战马。虽然此时朱元璋拥有的战马数量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明初战争的使用次数来看,最少也在10万匹以上。再加上骁勇善战的明军士兵和强悍到极点的常遇春,元朝军队根本挡不住他们。

常遇春是标准的骑兵将领,而邓愈则是一个使用火器的高手。在明朝初期,火器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早在大战陈友谅时,朱元璋的军队就开始大量使用火器,如火铳、火炮等等。而元军还是信仰自己的那一套骑兵冲击的战术,这可就是早死了。元军冲锋,明军使用火器和弓箭轮流招呼;元军撤退,明军的骑兵开始追击。元军打又打不赢,跑又跑不掉。元朝军队成批成批的被俘虏,每次都有那么几万人。正是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朝实现了北伐,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等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