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让梨十岁诡辩的神童孔融,如何成为三国时期的“嘴”强王者?
说到孔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小时候的历史故事中,孔融让梨的典故可以说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就是如此一位神童,那么为何他最终成为三国时期的“嘴”强王者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孔融,东汉末年鲁国人,孔子第19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小时候我们学习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讲的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大人给他们几个小孩子分梨子吃,由于孔融年纪最小就先让他挑,结果他挑了最小的梨,大人们不解,问他为什么,孔融答道:我年纪最小了,所以我应该吃最小的梨。就这样孔融受到了族里大人们的喜爱,备受吹捧。
在孔融十三岁的时候,他兄长的一个朋友名士张俭遭到追铺,投奔孔融兄长,不巧的是其兄长当时不在家,张俭就不好意思起来了,孔融就自作主张收留了张俭,后来事发,要治孔融的罪,其兄长说“这是我的朋友,是来投靠我的,应该治我的罪。”,但是孔融的母亲却说道“这两个都是我的孩子,孩子犯了错误是我当母亲的没有教育好,应该治我的罪。”,这就是著名的“一门争死”,足见,孔融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多么的优良。
然而,少时背负太多盛名,并不是一件好事,容易造成性格缺陷。
他第一次怼人时是10岁。
在其十岁那年,孔融与父亲抵达洛阳,当时洛阳有一位名为李元礼的人十分出名,想要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没有显赫的背景与名声,连门槛都踏不进去。孔氏父子在此情况下,小儿孔融想出一个妙计,于是上前谎称李元礼的亲戚,门人摸不情况,便进门报给了李元礼。
当李元礼见到父子二人时,问他们是自己家什么亲戚时,十岁的孔融坦然回答,自己的先祖仲尼与君先祖伯阳有过通礼,因此我与你也算是有关系。李元礼听到这话之后,立即将二人奉为上宾,陈韪听闻此事后,只评价了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孔融年少时虽然聪颖,到大了以后,不见得会与现在一样。当时年仅十岁的孔融,直接跟陈韪说道,想必君年少时,定然十分聪明。将陈韪堵得说不出话来,这寻常人眼中,这只不过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并不值得再去深思,可是后来陈韪曾经所说的那句话,在多年以后竟然一语成畿,长大之后的孔融没有因才华而扬名四海,反倒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杀死,在其几十年中,孔融的人生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孔融人生的前半段十分不错,在曹操、刘备、孙坚这些人打黄巾军的时候,他凭借家族与名望,已经成为了北海太守,毕竟自己也是世家子弟中的佼佼者,他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手中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可是如此优势下,孔融在黄巾军的围城之下,还是失败了。人生进入中间时,孔融开始走下坡路,他经营北海郡六年有余,当袁谭率军前来攻打时,仅仅三个月就被人破城,并且孔融在白天时,还装作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仿佛城外的战乱与他丝毫不相干,到了夜晚,孔融开始露出了真实的一面。
他撇下北海几十万百姓,同时还有自己的妻子儿女,独自一人出城逃命,结果妻儿全被袁谭所俘虏,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融这个人属性人品不太行,当初那股机灵劲,也全被他用在了逃命上,甚至家庭也扔下不管不顾。抛下北海郡的孔融无路可去,只好去投奔汉献帝刘协,当时汉献帝已经成为曹操胁迫诸侯们的人质,所以虽说孔融去投奔了刘协,其实也在帮曹操打工,但孔融这个人显然没有打工者的觉悟,他的日常便是好夸耀自己,以及贬低曹操一家,在他的眼中,曹操是大汉的奸贼,骂他等于在挽救汉室,可是他没说,他在许昌的吃穿用度,全部是曹操掏腰包给的。
自此孔融的人生走向后半段,每天就是以骂曹操度过,早些年曹操杀过一位名为边让的大名士,差点让自己的基业毁于一旦,自此也不大敢当众斩杀有名的读书人,尤其是孔融这种在士林中非常有名声的,曹操作为一个上位者,自然有心胸去包容下属,面对孔融的放肆并没有过多计较,不过孔融到底是文化人,骂起人来也是让人很难猜出,不过格局就没那么高了,基本上是为了骂而骂,比如曹丕要娶甄宓为妻时他要骂,但选择性忘记自己当初抛弃妻子的事情,曹操攻打乌桓时他也要骂,虽然是对外族开战,但毕竟那个人是曹操,即使没有理由他也要创造出理由骂。
再比如因为国内粮食减产,曹操为了节省粮食下令全国禁酒,在一般人看来是好的事情,孔融还是要骂,因为他这个人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自己的好友们饮酒作诗骂曹操,不许喝酒怎么行?后来察觉到曹操代汉的野心,他又建议恢复京畿千里之内不得封建诸侯的古制,以此抑制其不轨之图。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无法容忍的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处死了孔融,时年56岁。
那么对这位“嘴”强王者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