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民族 布依族文化介绍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2545059人(1990年),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在布依族聚居区建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布依族散居区,如贵州省的安顺、六枝、清镇、水城、威宁等县市,四川省的宁南县,云南省的乐平县、马关县等地区,也相继建立了100多个布依族乡,或布依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建立的民族乡。

布依族地区属我国南方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一个亚热带岩溶化高原,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布依族聚居区,苗岭山水横贯其中,山的主脉由西向东延伸,支脉绵亘全区,主峰云雾山在都匀、贵定之间。西北部有乌蒙山,由滇延伸至黔,海拔多在2500-2800米,其中韭草坪达2900米,是贵州高原最高峰,也是贵州高原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境内地形北高南低。贵阳、安顺、兴义、安龙、贵定、惠水一带,海拔在1000米以上,黔桂边界河谷地带,海拔降至400米左右。个别地方如黔南罗甸县八茂区志大坪山脚,摆金河与红水河汇合处的下大湾河口,海拔只有242米。地势起伏,海拔高(落)差大。这里岩溶分布广泛,整个布依族地区岩溶分布面积达80%,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广泛,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完整、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岩溶地貌的景观有分布广泛的石林石丛、峰林溶丘、洼地、漏斗、竖井、落水洞、盲谷、溶盆、槽谷、瀑布。众多的岩溶泉流入地下,形成溶洞、伏流、暗河。仅独山、荔波两县,查明的地下暗河就有22条之多。

主要河流,南部、西北部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部有三盆河、六冲河;东南部有曹渡河、都柳江等。无数溪流蜿蜒于群山峡谷之间。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黄泥河鲁布格水电站等,不仅给这一地区的布依族人民提供照明方便,同时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布依族地区属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为16℃,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无霜期270-35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坝子土地肥沃,气温及水利条件好。他们自古以来都以经营水稻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其次为旱稻、小米、高粱、红稗、荞麦、薯类、豆类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甘蔗、烤烟、茶叶、土靛、土麻、黄果(橙)、柚子、芭蕉、香蕉、木耳、板栗等等。棉花、油菜种植普遍。镇宁、关岭、望谟、兴仁、贞丰、安龙、兴义、罗甸等县市盛产甘蔗、红糖。贵定、兴仁、兴义、毕节的烤烟,都匀、贵定的云雾茶、毛尖茶,独山的青麻,册享、望谟、罗甸的木棉、木耳、冰片,镇宁的六马桐油,大山乡的土靛,关岭、兴义的生姜,兴义的梨,惠水的桔子,罗甸、晴隆的黄果、板栗等都很出名。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有大面积森林,江边盛产大楠竹。林木有松、杉、青杠、白杨等等。都匀、兴义一带出产梦花树,是制造蜡纸和过滤纸的好原料。深山密林有虎、豹、熊、鹿、獐子、金鸡、水獭等多种珍禽异兽栖息,出产杜仲、五倍子、天麻、麝香、熊胆等贵重药材。

水产中鱼类也很多,都匀、贵定、平塘、龙里、花溪出产的娃娃鱼(大鲵)是稀有的国家保护动物。

布依族地区地下矿藏丰富,尤以煤矿、金矿、锑矿、磷矿著名。分布在黔南“瓮福磷矿区”的磷矿蕴藏量约8亿吨,品位在24-38%之间,居全国第一。煤矿各县市均有丰富的藏量,故有“西南煤海”之称。锑矿集中分布在黔南的独山、三都、惠水,黔西南的晴隆、册亨、兴仁等县,仅晴隆县大厂、兴仁县放马坪两个矿点探明的储量约4.926万吨。金矿集中分布在黔西南州和安顺地区的镇宁、关岭、紫云等县,藏量丰富。目前,黄金开采已逐渐成为贵州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布依族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他们几十户、上百户聚居在一起,村寨依山傍水,寨前田畴纵横、河溪环绕。这里有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花溪、驰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兴义“马岭峡谷”、荔波“小七孔、章江大峡谷”、镇宁的“犀牛洞”、清镇的“红枫湖、百花湖”、普定的“夜郎湖”、安龙的“招提”等等。这些名胜古迹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中外友人和旅游者考察观光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