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居住民俗
达斡尔族由于生活在我国北部边疆,受到气候、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居住习俗。村落多依山傍水,住房为土木结构。村落布局达斡尔人的村落多选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以便于生产生活。依山可以伐木、狩猎,傍水可以打渔、放牧。达斡尔族屯基开阔,便于各家各户选宅院,开辟园田。达斡尔人习惯在住房的后面和左右两侧开辟园田。达斡尔人的家畜和家禽均随意散放,并不刻意圈养。为了防止这些家畜家禽破坏园田,在园田四周筑围墙,围墙有的是用树木或柳条编成的,有的是筑土墙。住宅和园田相连,各家各户排列整齐,村中以东西为干线形成纵横的车马道路,通向村外。整个村落的设置规整有序。达斡尔族自然村落以哈拉(氏族)为单位形成一个居住区域。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之际,开始了不同氏族姓氏杂居现象,但这种杂居的多数人家之间仍有血缘联系。自然村从几十户到几户都有。村与村距离近的只有五六里,距离远的有几十里。在20世纪上半叶,村中除了各家住房外,在较大的村里还有“阿勒此•格日”,即公房,用于传达公务和村中聚会。为了防止土匪的侵扰,布特哈地区的一些村,如库热浅、达克浅、哈力浅、绰日格勒、修日托日苏、满乃伯日喀等村中,建筑了有一丈高围墙的“炮台”。围墙内有三间公房,院子很大,能聚集全村人。在围墙的四角有可以了望和射击的炮台。这一公共建筑的设立,对于维护村民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有一些村还有“阿勒此•霍列”,即公共畜圈,建在村边的高坡处,在全村统一放牧时,用于夜里圈所有的牲畜。目前,由于外来人口和达斡尔族的频繁迁移,原来的一部分达斡尔族村落已没有达斡尔人居住,达斡尔族原来的以哈拉、莫昆建村居住的传统也日趋削弱。院落布局达斡尔族的院落布局十分讲究,院落四周有围墙,围墙的材料根据情况而定,有的以木板为墙,称做“哈叠”;有的埋木杆为墙,称做“库西布勒”;有的以柞木或柳条编织成花纹篱笆围墙,称做“郭尔吉木勒”;还有的以土坯或石块为墙,称做“柯金”。一般院落围墙为东西短南北比较长的长方形结构,院门设在南面。有的人家在整个院落中有两个大门,称为大门、二门。院门一般为双层或单层,用树木或柳条做成,富有者使用铁门。院落内与大门正对的是住房,住房两侧是仓房或碾房;大门两侧是畜圈。正房近侧或正房南墙下是狗窝。达斡尔族仓房多设西侧,便于采光。但也有人家在东西两侧各设一个仓房。传统的仓房有两种,即“扎德莫勒•桑格勒”和“库希莫勒•桑格勒”。“扎德莫勒•桑格勒”,即垒木仓房。仓底高出地面两三尺,起到防水、隔潮和通风的作用。其墙体用原木层层压叠垒成,在仓房的四角形成纵横垒木槽榫相扣,互相交叉。仓顶为“人”字架,在椽子上铺柳笆,上面抹泥苫房草。仓房里面用细原木垒起约二尺高的隔栏,用于存放粮物。为防鼠害虫蛀,仓底和隔栏用麻丝和黄泥抹严实。仓房的前墙缩在房檐里二尺多,此处高出地面的仓底自然形成晒台,上面的房檐成为雨塔。这里可晒干菜,存放临时用的生产工具。在仓房的南侧,建一间“阔恩迭”,即敞门的棚子,用于存放车辆。“库希莫勒•桑格勒”,即编木仓房。一般为圆形。在柞木柱上来编篱笆,外面抹泥。仓顶为锥形,在椽子上铺柳笆,上面抹泥铺苫房草,是为较简易的仓房。达斡尔族中也有高柱仓房。四根柱高约两米,在柱子上用细原木垒成“扎德莫勒•桑格勒”的形式,也有用木板镶成墙体的。仓顶为“人”字形,盖苫房草。仓房一侧开门,从地面到仓门之间架木梯。主要用于存放农作物籽种。在草原和平原居住的达斡尔人,也用土坯建仓房。院子的西南角建牛圈,东南角建牛犊圈、马圈和畜草圈。院门外堆放烧柴,堆放的很整齐。牧区达斡尔人在院门外或房后用柳条编成圆形篱笆,称做“哈日格勒•库谢”,用于放燃用干牛粪。在住房的北面和宅院的东西外层,辟有较大的园田,用柳笆围起来。里面种植豆角、黄瓜、白菜、青椒、茄子、土豆和烟叶。有些人家的园田还有稠李子、山丁子和杨、柳树。夏季,园田把达斡尔人的住房环抱在葱翠的绿色之中。房屋布局及室内设施传统的住房多为二间和三间,也有少数五间房。住房以西屋为贵,南西北三面连炕,室内地面为夯土面,南炕为老人居住,靠墙处有木制厢式双开门的柜子,合页为圆形的两个半圆式铜片制成。双扇门两边上也有两个半圆对合成圆形的铜片饰物,每半圆形铜片上各有同一直线的环形鼻,可穿铜锁。北面炕为青年夫妇居住,柜子在土炕的西侧靠墙而立,西炕一般无任何摆设,在西墙上有窗户。南炕平时摆放小木桌,准备有客人来时喝茶之用。西墙中上部多放置神龛箱。屋中从房顶梁上垂挂两个宽皮条带,两端有木制吊钩,为吊挂婴儿摇篮之用。三间房则东、西屋为卧室,中间为厨房。东屋与西屋的门多为四扇屏的雕花油漆门(多用桐油刷成),其中只有中间两扇门可以对开。雕花门又分为门扇和门楣两个部分,门扇又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上部多为窗格式结构,下部为雕花木板屏式结构。雕花图案以文房四宝或八仙的象征物如宝葫芦、芭蕉扇、荷花、竹板等为主。下部木板面上多雕有宝瓶,上面有四季花草,宝瓶底部有雕花饰的座。花卉以牡丹、杏花、梅花等为主,花卉枝叶繁茂清透。有的人家在格扇门下部还雕有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龙凤呈祥、骏马飞奔、猛虎下山等图案。在隔扇门门楣上也多雕花瓶或五幅奉寿等题材的图案。有的人家则雕满、汉文的福、禄、寿文字,最后漆桐油。达斡尔族的住房以多窗著称,如果是两间房屋,西屋南墙三扇窗户,西墙两扇窗户,外屋房门两侧各一扇窗户,共七扇窗户。三间房则加上东屋阳面三扇窗户,共十扇窗户。每扇窗户以横竖交错的窗棂为架,裱糊窗纸,再喷上豆油,以增强其亮度,也可以防潮。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取暖期长达半年之久,达斡尔人烧火炕取暖,最冷时加上火盆。海拉尔达斡尔人以干牛粪为燃料,故每家都有牛粪堆。房屋的建造达斡尔族村落不仅选址讲究,而且建造房屋也同样重视。盖新房除木工活请木匠外,用土砌房墙等土活由亲友帮忙。立柱上梁时选定“吉日”,杀猪或杀羊款待木匠和帮忙者。传统的达斡尔族房屋建造工序严谨而复杂,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是打地基,在已选定要建房的位置上,先堆一尺到一尺半厚的土,将土打夯结实,然后挖坑下柱子,挖一米左右深的大坑,里面垫上石头。下柱子要先下主柱,主柱的数量视房屋的间数来定,三间房的就埋8根,两间房埋6根。然后下辅柱,要求每隔一米多下一根辅柱。在每两根柱子之间垒草坯,草坯从草甸子上挖来,也可以挖取芦苇根密集的地皮,草根上还包着泥块,一般长一尺二寸,厚四五寸。这种草坯晒干以后硬度很大,可以像砖头一样用来砌墙,盖一座房子大约需要3000块这样的草坯。之后在草坯墙外边抹上两层和着“羊介草”的黄泥,再用和着细沙的泥抹平,有的人家还在东墙、北墙的外面围一圈柳条编成的围栏,以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墙体破坏。墙体做好以后就上大柁,大柁上面架两根檩子和一根立柱,然后在立柱上即小柁,上面也架两根檩子和一根立柱,最后在立柱上架脊檩。檩子一般为双道,像平衡木一样的形状。椽子为方形,大柁二柁平滑光洁,漆成桐油。为了契合的方便和牢固,在二柁和檩子相结合的部位将柁子削平,而其他部分仍然保持圆形。在脊檩上每隔一尺左右搭一根椽子,相互交叉形成40~45度夹角的人自形屋顶。之后在屋顶上盖一层柳条编的房笆(达斡尔语称“海吉”),在上面用和着“羊介草”的泥抹上二三寸厚,上面铺“苫房草”。“苫房草”一般从湿地割来,一层层用泥盖着往上铺,直到覆盖整个房顶,盖一座房子大概要用2000捆这样的草。最后在房顶上放几根木头,以防止风把草吹走。达斡尔族的烟囱很有特色,达斡尔人的烟囱设在房屋两侧,形状像长梯形。建在距东、西两墙外各二三米处,外形酷似两根大烟袋锅,也是用草坯垒成。。传统房屋的建造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因此房屋耐用性高,使用时间长,一般的都能住三十多年。目前,达斡尔族新建的房屋基本上是砖瓦结构,新式房屋房间数量增多,功能细化,有专门的厨房、浴室和储藏室,卧室和客厅也各自分开。房屋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西屋内传统的三面环炕已很少见,有的拆了西炕,只留下南、北两炕,或者把西炕缩减为很窄的一条,平时就用来堆放杂物;有的拆掉北炕,因为家中还有老人,所以留下南炕供老人居住,保持了以南炕为尊的传统;有的家庭由年轻人组成,拆掉南炕后摆上各种家具。此外,传统的木质格子窗被钢窗取代,现在的窗子有单层也双层的,窗子外面早已不糊窗纸,而是改用玻璃。原来土质地面和炕沿改由砖头铺砌,隔扇被拆除后换成了独立的小门,屋子两侧烟袋锅形的大烟囱也移到了屋顶的两个角上,变为砖头砌的小烟囱。达斡尔族居住禁忌达斡尔族建房、居住都有一定的禁忌,时间长了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人人遵守,如不用白桦和榆木建房,建筑房屋的木料上禁用刀划痕,禁在木料上钉铁钉,禁敲打房梁。禁妇女睡西炕、面对灶坑坐着、登上房顶等。夜晚,小孩子不能沿着炕洞的方向睡觉,不能坐在门槛、窗台上,不能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否则小孩子脖子会变粗、乳牛会站着生小牛犊。孩子出天花时,夫妇不能同房,不能炒菜、不能做针线活。供奉神时,不能背向神坐着,不能在火盆上烤脚。孕妇不能向灶坑的里面张望,不能铺熊皮,这是为了预防孕妇流产,不能吃驴肉是为了预防小孩出生后像驴,不能坐驴车是为了预防产期延误。另外,产妇一个月内不能出大门,否则会玷污门神;不能到室内的西北角方向,否则会玷污了家神;不能到井边,否则会污染了井水。产后三天内就连丈夫都不能上烟囱脖子,不能推碾子,不能移动室内的缸坛等,不能让驴进入院内,否则家宅不幸。妇女产后忌门,以门前横放车轴为标志。如果有要事非进门不可,在门外放一铲子火,让来人从火上跨过。忌门期间,外来的车马或出汗的马都不能进入院内。
- 上一篇:阿柔婚俗
- 下一篇:早期灶神状如美女 近代却呈现黑面长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