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河北邢台民俗“转黄河”:偷支椽子来年能生儿子

转黄河是流传于河北民间的一种传统,又称黄河阵、黄河灯节等。

在指定的土地上,用农村盖房的椽子横19行、竖19列,共计361支,相互间距为1米,垂直钉在地上,依据古代传下来的九曲黄河阵图用细绳连接起来,连成黄河阵图形状,每个传子的顶端布一盏灯,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村里的老老少少挑着各自制作的灯笼,成群结队地由进口进入,沿着阵图设定的路线行进,最后由出口走出黄河阵,历程约3华里。

农村转黄河的讲究很多,首先是黄河地的选定必须由懂风水的人来选定,其次是布灯的人必须是代代相传。再就是正月十四和十五两个晚上,女人不能进黄河阵,否这会影响次年的年景。黄河阵口的对联为“灯头三百六黄河照九州”,阵口的正对面为神龛,供乡亲听顶礼膜拜。

传说黄河地用的椽子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就是农村谁家不生儿子的,在晚上偷支椽子回去,次年定能生子,生子后在次年转黄河时必须在夜里悄悄还上十根椽子,否则将有灾难将身。

直到现在,这种习俗一直在河北的民间流传。

河北邢台民俗“转黄河”。每年正月十五,村里就会举行独特的祈福灯会。当地人只知有“转黄河”,不知有“元宵节”。

当天,村里男女老少张灯结彩,鸣锣打鼓,扭秧歌,打彩旗,好不热闹。

游行队伍会在村里绕行,祈求村里平平安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村里无论住在高低的住户,都要从他们门前走过,象征着生活艰难,祈福心愿诚挚。

现在“转黄河”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义,成了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转黄河”最重要的节目是转桩。365根木椽制成环套环、城套城九曲阵中穿行,暗示黄河九曲十八弯,人们从这艰难险阻中安然穿过。

来“转黄河”的人求财求官求平安,心愿大不相同,方法却是一样的。希望这一年所有的坎坷不顺,都已经从这弯弯绕绕中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