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云南镇康 “阿数瑟”打歌采风

 假如你到镇康来,就一定要看看镇康的镇康的“阿数瑟”打歌,就一定要学学“阿数瑟”打歌的舞步,这才不枉此行。镇康的“阿数瑟”打歌随处可见,在每天夜晚的灯光球场、农村娱乐场地、农村办结婚喜宴的庭院,到处都可以采到这样的风采:

一群不识字农民有怀抱三弦的,有吹笛子的,吹芦笙的,吹唢呐的;还有手拿一只手电筒的,或者是空手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围成一个圈,随着乐器的节奏,在不停的走着唱着,从天黑开始一直围着这个圈子这样走呀走呀,直到东方发白的时候,领头的才领着大家走向这家人的正屋,正走三圈,倒走三圈后,整个活动在人们高亢嘹亮的歌声中结束。这就是云南省镇康县随时可见的大规模自发性民间群众文化活动——“阿数瑟”打歌。

“阿数瑟”打歌活动中,你可以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多种三弦调。硬调几十种,软调也有几十种,富于变化的笛子调、芦笙调、唢呐调也有几十种;你还可以欣赏到二面翻、甩手歌、栽秧歌、三摆手、倒折歌、丰收歌、串山小狗、黄鼠狼望蜂子等等千变万化的舞步;这些还不是最吸引你的,最吸引你的还是作对子。

上面所说“一群不识字农民”,而不说“没文化的农民”,是因为笔者不敢说他们没文化,因为作对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种“不识字”的文化更让人折服。作对子是打歌的人配合着打歌调和舞步,一般由三两个男歌手为主的一群人与由三两个女歌手为主的一群人互相之间的对唱。这样的对唱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其一、这里的对子虽然不能严格遵循“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这样的基本要求,也尽量要求平仄押韵,对唱的双方各唱两句,每句七个子,一个回合下来,正好是一首七言诗;其二、作对子都是有感而发,没有事先的准备,还要求上下连贯,顺意连接,不能忽东忽西,比如“男:妹在前面种梅树,哥在后面闻梅香。女:梅花香在苦寒地,莫为闻花受苦寒。男:只要能得梅花香,不畏露水不怕霜。女:梅花地里梅花多,啊哥爱着哪一棵……”其三、对子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不是黄色俚曲,什么都可以唱,有赞美山川、讴歌理想生活的;有互相仰慕、歌唱崇高品德的;谈情说爱,互致爱慕之情的;有盘古问今,谈天说地的;也有唱现行政策,互帮互学的;总之,只要是身边发生的事或心里想到的都可以唱;其四、作对子还讲究输赢,任何一方没有马上接上,可以再等一个舞曲,等完下一个舞曲还没接上,就算是输了。作对子还有许许多多的趣味和讲究,这里无法一一讲述,要想了解更多,只有身临其境了。

如果你意犹未尽,还可以提上一瓶酒,揣上一包烟,找个老人聊一聊,他会告诉你这地方的历史,自己家族的历史,什么南京应天府、柳树弯弯大石板、什么杨家弟兄三人如何相认,每一种传说都富有传奇色彩,只要你有时间,到镇康采风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