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库车巴扎:节日盛宴交响曲

维吾尔族人把集市称作巴扎。库车的巴扎,极具新疆特色和民族风情,是库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库车没有逛过巴扎,不算真正到过库车。我曾在南疆工作多年,多次逛过库车的巴扎,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每到星期天的早饭后,从四面八方来的维吾尔族老乡,骑着毛驴或赶着毛驴车,一群一群地拥向库车县城。小伙子们脸上的胡子刮得净光,姑娘们头戴小花帽、身着花裙子,老大爷也穿上了新袷袢。人们个个兴高采烈,脸上放光,仿佛去参加婚礼和盛会。

社交场所

内地人口稠密,集市的规模较大。新疆人烟稀少,人口沿三山两盆线状居住。在那些只有两三万人口的小县,集市简直兴不起来。库车是新疆的一个大县,特产较多,因此集市规模较大。内地的集市一般是三天一集,库车每周只有一次,就是星期天。也许因为次数少,赶巴扎的人就显得格外多。

库车地名意为“通道”,是东疆和南北疆的交通枢纽,也是从库尔勒到阿克苏七八百公里地段上的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库车的市场具有放射状的功能,覆盖到周围的轮台、拜城、沙雅、新和等县以及塔里木油田、巴音布鲁克和巩乃斯草原。西域36国,龟兹就是一个大国,大概也就管着这些地方。大凡经济中心,都是由它的历史地位、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决定的。库车的巴扎也是这样。

每到星期天的早饭后,从四面八方来的维吾尔族老乡,骑着毛驴或赶着毛驴车,一群一群地拥向库车县城。小伙子们脸上的胡子刮得净光,姑娘们头戴小花帽、身着花裙子,老大爷也穿上了新袷袢。人们个个兴高采烈,脸上放光,仿佛去参加婚礼和盛会。

是的,集市本身就是一个盛会。集市不仅仅是物资交流的地方,也是信息交流的场所和社交的场所。同汉族人赶集一样,维吾尔族人逛巴扎,也有不买不卖东西的,纯粹是为了看人和看热闹,这正如同而今的城市妇女逛商场一样,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欣赏和消遣。

欢乐的河流

库车的人口多住在南边和东边,因而东南方向来人最多。314国道上,毛驴车排成队,一辆紧接着一辆,一眼望不到边。毛驴们兴奋得“阿唔-阿唔”直叫,姑娘和孩子们欢笑着和打闹着,赶车的老大爷唱着歌儿,公路仿佛一条的欢乐的河流。

库车的驴个头不大,但却特别吃苦耐劳。它们是过去库车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在赶巴扎那天都将毛驴洗刷干净,有的还在驴头上系上红绸,脖子上挂上铃铛。驴们也知道今天要见到更多的同类便有些“人来疯”,高昂驴头,高声嘶叫,特别亢奋,驴蹄答答地叩击地面,一路小跑。

巴扎上有集中停放驴车的地方。毛驴们互相咬着肩膀,以示亲切和友好;公驴看到漂亮的母驴,兴奋得仰头直叫。汽车喇叭声、驴叫声和嘈杂的吆喝声混成一片,形成巴扎特有的交响曲。

太阳渐渐升高,巴扎上人山人海。沿街的店铺和摊位摆满了各种商品和货物,人们询问着、比较着、选购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小贩们则拉长了声音叫卖着:“小白杏,糖一样甜的小白杏!不甜不要钱!”“唉——羊娃子肉,昨天晚上下哈的,今天早上宰哈的,没结婚的羊娃子肉……”

穿过独具特色的龟兹古渡大桥,老街上的维吾尔手工制品排成两行,镶铜式花纹的箱子,长筒套靴,皮衣皮帽、红铜厨具、儿童摇车,琳琅满目。

最有特色的还是两种东西:一样是碱疙瘩,色泽略黄,状若发糕。外地人以为是什么食品,其实是维吾尔族老乡用碱滩上的土碱制作的肥皂。他们祖祖辈辈就用这种土碱洗衣,物朴价廉。另一种是木制日用品:木碗、木勺和木梳。这些手工艺品均采用枣木、梨木或核桃木作原料,造型古朴典雅,实用性又很强。

巴扎上也有外人不认识的东西,比如儿童摇车旁放着木雕的状若烟斗的东西,一般人认为可以吸烟,其实那是放在摇车下给男童导尿的,而女童的导尿器则是一个枣核头的木管。有人不懂说:“我给老爹买个木烟斗!”那可就出洋相了!

民风古朴

库车巴扎展示了古朴的民风。淳朴憨厚的维吾尔族老乡态度和蔼,满脸微笑,公平买卖。

客人还价过低或离谱,主人不会生气;论斤卖的东西,称时称杆像高射炮;论个儿卖的东西,买得多了还“发奖金”,赠你一两个;爱挑剔的人翻来拣去,主人也不烦。巴扎上没有争吵,没有纠纷,交易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和完成。

有次我赶巴扎买小木勺,主人说“三元钱嘛两个”,我还价一元钱一个他不卖。我又说两元钱三个行不行,他居然连连点头:“包尔德、包尔德!(可以的意思)”看来他也被我这玩笑给闹糊涂了。我点破后他笑着说:“自己产的东西嘛,随便卖,你是外地的朋友嘛!”多么朴实和厚道的老乡啊!

库车的巴扎,最红火的还是初夏小白杏和桑椹成熟的时节。一箱箱、一筐筐、白中泛黄的杏子,皮如簿纸,肉色如玉,汁如甜蜜,食之粘手。熟透的桑椹,状若蚕蛹,或白或紫,只吃一口,涎水便不由自主地流出,两手亦是粘乎乎。

巴扎的秋天,依然迷人。从南疆运来的伽师瓜,当地产的杏脯、西瓜、哈密瓜、薄皮核桃、大石榴、小蜜枣,五光十色,芳香扑鼻,香甜可口。外地人到此总是尽情品尝,大饱口福。

即使在万木凋零的冬天,库车的巴扎依然红火。“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羊羔一枝花”。冬日的巴扎,以皮货为主。状若卷毛的高帽子、羊羔皮大衣,轻巧雅观,价廉物美,很是走俏。

你别以为冬天无水果,库车的大苹果,咬起来嘎嘎作响;大红的石榴,状若扣碗,色泽鲜亮;长长的马奶子葡萄,鲜嫩如初,且无涩味。这些水果,都是维吾尔族老乡在地窖的沙子里贮藏的。这样原始的贮存方法,恐怕在全国亦不多见。

今非昔比

库车的巴扎,“文革”期间因打击“投机倒把”而萧条了一阵子。改革开放以后照样兴旺起来,上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去年是我离开库车10年之后再逛巴扎,发现驴车少了,人也少了,看不到往昔那种万头攒动、人声如潮的场面了,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和失落。

库车的巴扎怎么了?塔里木油田的开发拉动了库车的经济,也改变了库车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油田的开发也带动了乡镇建设,乡镇的集市贸易悄然兴起,人们不用再到偏远的县城赶巴扎了。

库车街上昔日低矮的土平房,现在改建成连片的门面房,以前集市上摆摊的小商贩都开起了小店,再不用沿街叫卖了。而今各种新潮漂亮的商品应有尽有,人们天天可以逛商店,没有必要凑在星期天赶巴扎了。

无论是在内地还是新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生活需求的提高,原始状态下的农贸集市只会日益萎缩。

库车的巴扎,已不再有往昔的辉煌,但依然保持着独有的特色和风韵。我们既为之感到惋惜和伤感,又为之感到庆幸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