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女人越黑越美丽——寻访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

来沧源旅游,不到翁丁是不行的。

深山中的原始村落(图片来源:南方云)

翁丁佤族原生态村,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山麓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丰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佤寨有近400年的历史,村寨内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居住民全为佤族。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寨子周围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公路两旁有碧绿的田野,因常年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翁丁”。

佤族朋友在寨门前敲着木鼓,唱起佤族迎宾曲,欢迎外地来的客人(图片来源:南方云)

由于佤族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以翁丁古寨最为突出。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拉木鼓仪式

这是很隆重的仪式,一般情况下看不到的(图片来源:安嘎央荣)

古往今来,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被视为可通天的神器,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当时,遇有战争等紧急事态。用木鼓示警集众;猎手捕获虎豹等野兽,也要击鼓表示敬意。逢年过节或宗教祭祀之时,木鼓更是振奋人心的乐器。当人们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时,可以发出四种不同音响,(多为一人敲打,也可数人合击)铿锵有力,节奏交错,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鼓语”。拉木鼓是一项整个村寨人都要参与的盛大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木鼓经过改制,成为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登上了新时代的文艺舞台。

拉木鼓仪式(图片来源:安嘎央荣)

由木鼓派生而来的是木鼓舞,它是佤族人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的体现,是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的折射。随着历史的前进,文化的发展,这些舞蹈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的范畴,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反映佤族灿烂历史文化、强悍的民族精神、向往光明幸福并执着追求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专家们评论说:木鼓舞是“最壮丽的舞姿、最动魄的鸣响、最神圣的时刻、最辉煌的太阳”。2006年,木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摸你黑”狂欢

摸你黑(图片来源:安嘎央荣)

阿佤人以黑为美,摸你黑的狂欢中,抹得越黑越漂亮,得到的祝福也越多。

传说,阿佤人为了得到生命的永恒,一直在寻找着神奇的不死草,他们把找来的药草磨成粉,拌成药泥,并在特定的日子里互相把药泥涂抹在对方身上表示祝福,希望被药泥涂抹的人百病不侵、健康长寿,这便是摸你黑狂欢节的由来。

活动中的姑娘们(图片来源:安嘎央荣)

摸你黑狂欢节的五月举行,那时的万人摸你黑才够狂欢。

图腾与寨桩

佤族的牛头桩。(图片来源:南方云)

佤族人崇拜牛头,视牛头为财富。牛头桩被佤族人视作权力、财富的象征,无论是寨子、部落或个人,都以所挂牛头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因此,凡有佤族居住的地方,都栽有牛头桩。

寨桩(图片来源:安嘎央荣)

佤族的寨桩是原始图腾崇拜的遗存。古时作为部落的标志,也是氏族进行宗教活动和举行征战出师、祝捷、部落议事等仪式的场所。现如今,寨桩成了翁丁佤寨村民聚会的地方。每年春节,寨民们会丢下手中所有的事情,通宵达旦地围着寨桩载歌载舞,以此祭拜祖宗,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万事顺心。

 女人的烟袋锅

抽烟袋的女人(图片来源:南方云)

也许你印象中烟袋都是男人们的象征,但是在这里,却截然相反。

男人与女人抽烟的不同(图片来源:心随影动)

寨子里的许多佤族女人都叼着长烟袋,而男人们却抽的是纸烟。她们一手托着烟杆,一手往烟斗里面添加烟叶,并从火塘里夹出红红的火炭点燃烟叶,深深吸上以口。随着烟斗里烟火明灭,口里也云雾吞吐升腾,如此周而复始,一口接着一口,动作娴熟,神色自若。和城里女人刻意优雅的抽烟不同,这是真正的抽烟,非常猛烈,非常强悍。

寨子里的孩子眼睛都很大,水汪汪的。

旅游贴士

门票:进寨需要要门票的,每人50元

线路:沧源县城距临沧市府所在地200多公里,全程均为柏油路。自驾、公路客运班车均可到达。翁丁村隶属于沧源县勐角乡,距沧源县城约40公里,基本上是柏油路,路况良好,轿车车程为一个半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