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满族“堂子”

堂子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的萨满祭祀场所。清代爱新觉罗家氏祭天,于静室总祀社稷诸神祗,名曰堂子。

清入关前,努尔哈赤时期便在兴京赫图阿拉、辽阳东京城建堂子以祀神。天命十年(1625),迁都盛京后,又建堂子于盛京城大东边门内。皇太极称帝后,明确规定:“凡官员庶民等,设立堂子致祭者,永行禁止。”这样,就结束了爱新觉罗家族以外的异姓满洲官民可以拥有堂子的历史,确立了堂子祭为国祭的地位。

清入关后,于顺治二年,在北京紫禁城东南长安左门外,御河桥东建堂子。堂子的主要建筑也由佛阿拉的泥坯草房到赫图阿拉有围墙的青砖瓦房,进北京后,堂子的主要建筑有祭神殿(即飨殿)五间,向南(神位在北),殿上敷琉璃瓦,其南为圜殿(又称亭式殿),有八面刻有花格的窗门,向北(神位在南)。其东南有尚锡神亭三间,向南(神位在北)有墙两层,外墙门北开,内墙门南开。内门外西南有祭神房三间,向北。内门外西北为街门三,以红色木栅为之。圜殿(又称亭式殿)前,正中设皇帝致祭神杆石座。。神杆是取洁净山中的一棵高2丈,直径5寸的松树,砍去枝叶,只留顶上九层,(象征九重天)杆顶挂黄色高丽纸神幡。此座两翼各有6行小石座,每行6个,为诸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等致祭神杆石座,依次序列,均向北。

祭堂子典礼不一,元旦拜天及出征凯旋祭堂子,是国家大典。由皇帝主祭,王公满洲大臣及从征将士陪祭。日祭、月祭、立杆祭、浴佛祭、马祭等则为皇室或皇帝个人的祭典,属于家祭,无须陪祀。皇族以外的官员庶民,不准入堂子致祭,不准私家建立堂子。但事实上八旗各家莫不有其杆子,莫不有其祭神之所,以维系其信仰和民族习俗。

早在努尔哈赤起兵前,爱新觉罗家族就有堂子。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是以武力攻占该部,首先废掉各部堂子,以爱新觉罗氏的堂子取代之。它建在赫图那拉老城努尔哈赤住所“东南五里许,立一堂宇,臻以垣墙为礼天之所。”现只有遗址和一些青质砖瓦。努尔哈赤在迁都东京城(今辽阳),在城东南建立了爱新觉罗氏的堂子。后又迁都盛京城(今沈阳),并在沈阳城东内治门外建有堂子。现已荡然无存。

乾隆年间北京紫禁城东南的堂子,原是入关之初建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庚子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前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那儿大建使馆,并单方面使用治外法权派兵保护其使馆区。因此,清朝皇帝至堂子祭祀已诸多不便,即将堂子移建东长安门外之南。现北京堂子已不存在。

堂子祭祀,首先要进行立杆。一般情况下,于春秋两季立杆。神杆取材,必须取于洁净山中的松树。取材标准为,杆长2丈,径5寸,树梢留9层枝叶(象征九重天)。神杆请来之后,立于堂子前石座上,立神杆需进行立杆祭祀。立神杆的祭祀需在堂子内进行。祭祀时的祝辞为:“上天之子,佛及菩萨,大君先师三军之帅关帝圣君……”,其后便根据祭祀主人的意愿而编念所祈求的事宜。

立完神杆的堂子祭祀,分为朝祭与夕祭。诸神神位必须于元旦之日安奉在堂子中。朝祭神有三位,即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此为客神,是中原汉族文化影响所致;夕祭神为阿珲牟锡、安春阿雅喇、纳丹岱珲、拜满章京、喀屯诺等多位。其中纳丹岱珲为七星神,喀屯诺为蒙古神。均是满族本家神。

此外,还须祭祀柳枝求福之神,佛立佛多鄂谟锡玛玛神(意为像柳树一样坚毅的子孙娘娘)简称佛多妈妈。满语佛多fetuo,汉意为“柳”,是女真人原始宗教崇拜的女神,她掌管人丁兴旺的福神神灵。佛多妈妈的神位既可朝祭,亦可夕祭,并可附带祭。由于佛多妈妈是一位掌管人间生育的女神,又为裸体形态,因此,在对她进行祭祀时,皆不显露神像,只设神位。夕祭时需背灯祭祀。

在清初的堂子祭祀中,为保五谷丰登,满族人常常祭祀尚锡神灵。满语中尚锡神,汉意为“苗神”,是掌管禾苗的神灵。在遇有虫害对尚锡的祭祀时,必须为夕祭、月下祭,只有这样祭祀,尚锡神灵才会满足人们的祈求。

在堂子祭祀中,朝祭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时,先祭前二者。因为释迦牟尼、观世音为佛教神灵,按教规不食肉类,以香碟、净水、糕、果等祭品奉供。祭关帝圣君时,乃进牲肉加以祭祀。其余神灵,在祭祀时,均可以用牲肉加以祭祀。祭祀完结后,牲肉可分食,并必须将柳枝等祭祀用品拿到堂子外烧掉。

综观堂子祭祀,从神位的安奉及祭祀程序的排列,都居于萨满教的范畴。堂子祭祀所供奉的神灵,皆滥觞于女真人早期生活中的原始崇拜。而堂子中所供奉的释迦牟尼、观世音、关帝圣君等神灵,则是中原文化北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