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方言特点及例句
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和客家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黎川方言属于客家方言之一,在用字用词字的特点是用短小精悍,词汇相对古朴,能看到古文的影子;发音上,经常发生变调,多浊辅音,符合古语发言的特点。
一、名词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名词是词性的一种,也是实词的一种,是指待人、物、事、时、地、情感、概念等实体或抽象事物的词。”为便于表达和罗列,我们把名词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把具体名词细分为事物、人物、时间、处所、方位。
(一)具体名词
1.表示事物的具体名词。例:
自然物:热头(太阳,发音为“聂猴”);月公、月光(月亮);闪焰(闪电);邋遢水(脏水、污水);温滚水(温水);暗呢(小溪);港(河)。
人体名词:面(脸,古代汉语中常用“面”,现代汉语用多用“脸”,黎川话里惯用“面”。值得注意的是,统一公司请汪涵做老坛酸菜面的广告,其广告词——“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用了“双关”);眼涕(眼泪,古汉语中“涕”为眼泪的意思,例如“痛哭流涕”、“感激涕零”);颈(脖子)。
衣服类:衣裳(衣服);暑裤(“暑”为“xu”的音,与水近似,第一声,短裤);汗衣(汗衫);絮裤(se的音,棉裤);围条(围裙);水袜(袜子);手捏子(“手”为“xiu”的音,第一声,手帕);屐鞋(“屐”为“ga”的音,第一声,人字拖;木屐);套鞋(雨靴);拉锁(拉链);围领巾(围巾)。
动物类:猪牯(公猪);猪嬷(母猪);菜猪(肉猪);牛牯(公牛);喵咪(猫);癫狗(疯狗);塘蚁(蚯蚓);凭屎牛(屎壳螂);men呢(蚊子);蝇呢(苍蝇);xian仂;yingyingwi(知了、蝉);糠鸡(蜻蜓);水鸡(乌龟;鳖);蛤蟆;癞蛤蟆(青蛙与蟾蜍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癞”这个形容词);石lun(生活在山石中的大青蛙);泥lun(生活在土中的大青蛙);蟥鸡(蚂蟥);豪猪(刺猬,鲁迅里的小说里也有用“豪猪”一词)。
植物类:禾(稻);早禾(早稻);迟禾、二晚(晚稻);麻呢、白麻、乌麻(芝麻;白芝麻、黑芝麻);纺线(丝瓜);脚板薯(山药薯);芋仔(芋艿);芋荷(芋叶);胡瓜(黄瓜);川穹(芹菜);芦笋(茭白)。
2.表示人物的具体名词。
(1)“三大人称”
你、你们:汝(发音为“le”)、汝多,与上海话;苏州话的“侬”,发音好像还是不太一样。
我、我们:阿、阿多,这个倒是与上海话的“阿拉”有些接近。
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jie、jie多,颜森先生认为jie的本字是“渠”,朱熹有首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确实有“它”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多”的意思,是否为复数形式呢?这么多个你、这么多个我、这么多个他。
(2)性别与亲属身份等一般称谓
对性别称谓,黎川方言中惯用“个”、“仂”和“子”加以标注。例如,男个;男客(男人,类似于男的),女个;女客(女人,近似于女的),男仂;伢仔;伢儿(男孩);女仂;女儿(女孩);老妈子(老太太);老顽子(老爷爷)。
关于亲属身份的称谓,黎川方言中有“面称”与“背称”的区别,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谦称与自称。如父亲:爹、爷(称呼“爷”(发音与“牙”相近),一般是背称,即谈话对象是父亲以外的人,常见词组“我爷”,“爹”是面称,即谈话对象是父亲本人)、哥(也有称呼自己父亲为“哥”的,以前人比较迷信,为了避免“子克父命”,改称爹为哥);母亲:娘;姨(称呼“娘”一般是背称,即谈话对象是母亲以外的人,常见词组“我娘”,“姨”为面称(发音与“亦”相近),即谈话对象是母亲本人)。
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的区分,如对自己的哥哥和姐姐直接用亲属称谓称呼;而对堂(表)哥;堂(表)姐则分别用“名+哥”和“名+姐”来称呼,对弟妹可以直呼其名。在家庭和家族中,按照辈分来称呼,即使是对比自己辈分大,但年龄小的人,仍要称呼“某某叔”、“某某伯”。
对于契约形成的亲属关系,黎川方言在用词上保持了认亲的特征,即以“契”字为区分,如契爷(干爹);契娘(干妈),这种兄弟姐妹的关系称呼,通常用“名+哥”和“名+妹”的形式称呼,对比自己小的兄弟姊妹也是可以直呼其名。当然,也有人把岳父母分别称为“契爷”和“契娘”。
根据南昌大学付欣晴老师的研究,黎川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体现了非常浓厚的传统儒家色彩,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些特色:“在黎川方言各种形形色色的亲属称谓中,有一些固定的连缀用字。除‘堂’‘表’外还有‘贺’‘霞’等。”“堂”和“表”在全国都是通用的,此处只提“贺”和“霞”连缀用字。“在汉语普通话亲属称谓中,对父母的姐妹是不加以区分的,只是按排行来称呼。而在黎川方言亲属称谓中,则用‘贺[ho]’字来区分。即在称呼父母的姐姐的称谓前,加上‘贺’字。例如,把父亲的姐姐称为‘贺姑’或‘贺娘’,把母亲的姐姐称为‘贺姨’或简称为‘贺’而对父亲的妹妹仍称为‘姑’,亲的妹妹则称为‘小姨’。另外,还有把姑父称为‘贺爷’,把妻子的姐姐称为‘贺姨娘’。由此可见,‘贺’通常用于父、母辈和妻辈的亲属,表明年长于父母或妻子。”“‘霞[ha]’在黎川方言的亲属称谓中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通常用于夫辈和妻辈的亲属。若以男性为己身,把内兄弟(妻子的哥哥或弟弟)称为‘霞口’,他们的配偶(妻子的嫂子或弟媳)则称为‘霞妗’。如果这些亲属称谓语有好几个对象,则通常按长幼分别冠以‘大’、‘二’、‘三’、‘细’之类,称为‘大霞口’、‘二霞口’和‘大霞妗’、‘二霞妗’等。若以女性为己身,把大伯子(丈夫的哥哥)称为‘霞伯’,小叔子(丈夫)的弟弟)称为‘霞叔’,大(小)姑子(丈夫的姐姐和妹妹)称为‘霞姑’。
(3)职业称谓
古代社会变化不大,社会分工也不太明显,所以表达职业称谓的概念也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小县城里,语言的社会变化就更小了。如今有区分,都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语言是表达信息的符号或工具,一种语言必须回应社会的变化,否则这种语言就因无法解决社会需要而日渐衰落。所以要么沿用古来的描述模式,要么就从外面吸收词汇,普通话如此,黎川话也是如此。黎川话在称谓的表达上有两种方法:
1)沿用传统的描述方法
以“职业+个”的方式描述,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的”的结构。因为毕竟小县城里,社会变化不是那么大,职业也没有大城市没有多,也也无需做到精确的区分,所以这种方式仍然适用。
比如:杀猪个(屠夫);教学个(老师);上班个(职员);剃头个(理发师);弄饭个(炊事员);开店个;做生意个(商人);学书个(学生);做田个(农民);做工个(工人)等。
2)吸收外来词汇
这种方式主要是解决现代社会没出现的新词汇问题,因为传统社会里本身没有,而且传统语言也描述失效。如工人、公务员、大学生。但它的危险也在于传统词汇面临现代词汇的蚕食鲸吞。
3.表示时间的具体名词:例:昨日(昨天);今朝(今天);明朝(明天);后朝(后天);外后朝(大后天);天蒙蒙光、天发浪、热头抬山(拂晓);日上(白天);晌午、上昼(上午);下昼(下午);夜边儿,意为“靠近夜晚的时候”(黄昏);打背(随后);夜上(夜晚;当晚做形容词的时候,通常用“晏”,“很晏”);年把两年(一年两年);十摸年(十多年,汉语里也有“约摸”一词,表示“大约”,在民国的文章里还能见到,现在已经很少用了);成日(经常、整天);该个月(这个月);完日完业、冇日冇夜(整天整夜);(春上春天)、秋上(秋天)、月大(大月);月小(小月);官历(公历)、礼拜(星期,基督教对黎川发展影响很大,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与基督教曾合作在黎川建立宗教实验区以改造国民生活,驱除苏区的特性。本来只有周六周日才叫礼拜,因为基督教教徒需要在周末做礼拜,但乡民一般不太懂宗教,所以都以为每天都是个礼拜。)
4.表示处所的具体名词:例:屋里(家);学堂(学校);街上(城市);乡角头、乡尺儿(乡下);钟头(小时);完年(整年);先前、先行、前帮、早先(之前);那何崽(那时候);什仔时分、几何崽、几久(什么时候);條起(早上);查夜(打更)。
5.表示方位的具体名词。
黎川方言中对方位的描述,十分具体,它以自己为参照对象,把抽象的上、下、左、右、内、外立体化了。用“方位词+人体名词”或者“方位词+具体名词”表述。例:上家、上手(上面);下家、上手(下面);中家、内里(中间);外家(外面、外头);背后(后面)、眼面前(眼前);壁上(墙上)、到qie(到处、处处)。
(二)抽象名词
例:哇事(说话);水色(肤色、容貌)、皮毛(脾气);相(性格、德性)。
- 上一篇:当荆门方言翻译成地道的英文
- 下一篇:福建莆田方言骂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