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重庆方言趣识 扎场子与砸场子的区别

扎场子与砸场子这两个重庆方言词,今年很流行。演唱会、报告会、签名售书,都需要有人扎场子,为造人气,做东的不惜弄虚作假倒贴钱,拉人当媒子。固然扎场子是人越多越好,一旦相反,门可罗雀,扎就变成砸,砸锅,成砸场子了。

“扎场子”一词,始于60多年前的朝天门沙嘴河坝。冬春枯水期,形成竹棚街市,南来北往的过客、江湖跑滩匠,玩蛇耍猴的、说唱卖艺的,热闹异常,这里既是流浪人找钱的福地,又是底层老百姓的游乐场。“要钱不要钱,圈子要扯圆”。这圈子便是场子。锣一敲响,只见一位卖狗皮膏药的当场一站,脱光膀子展示一番拳脚功夫,言道:“哎名位,兄弟初到贵龙码头号,借一方宝,扯圈子,扎场子,来得慌去得忙,别的没带,只带了膏药几张。哎各位要问了,你这个狗皮膏药,要不要钱呢?不要钱,我儿说才要钱!只不过呢,站要站钱坐要坐钱,喝茶要茶钱,晚黑歇栈房要号钱,生疮害病要汤药钱……”话到此,到底收不收钱言自明,卖药的甘愿当钱。

这便是重庆水码头最早的“扎场子”,同时也是重庆城最早、最有影响的谐剧表演。1944年4月,《新蜀报》登出醒目广告:“文化宣传巨匠、诙谐戏剧大师王永梭先生,在一川大戏院表演通俗精辟、自编自演的独创谐剧《卖膏药》”……

由此可见,今天重庆话常说的“扎场子”,不可小看,大有来头。当今巴蜀笑星中,以演“王保长”闻名的谐剧大腕沈伐,就是王永梭的徒弟。

世间事,有红必有黑,有扎场子必有闹场子、砸场子。这类新闻相当多:08中超进入收尾阶段,武汉光谷队因球场暴力事件退出足协,这叫自己砸自己场子。无锡签名售书,有人掌掴名家阎崇年,这叫别人有意砸场子。餐馆太红为,同行生嫉,买通杂皮滚龙砸场子的无处不有。电视剧《刘老根》中,有这样一段戏:台上二人转正唱得戏,斜刺里一支秧歌队竟扭进了观从席……不论现在还是过去,演艺圈中人,暗中使绊子,公开砸场子的,多如家常便饭。

话往回说。仍旧是在60多年前的朝天门沙嘴河坝,抗战年月,此地是全国戏曲的荟萃之地,川、京、越、豫、汉戏艺人在此流浪谋生,至于大(长江)小嘉陵江)河流域的说唱艺人就更见多了。单说一人,是打莲花闹的,貌丑,艺名“笔难画”,意即丑得笔都没法画,但他五短身材,肌肉呈古铜色,极是健美。这就绝了,此公貌丑如李逵,体健似浪子燕青。更绝的是他打莲花闹不用竹板,以掌击赤裸的上身,发出不同节奏和音韵的声响,谓之“打肉莲花儿”。笔难画的肉莲花极为出彩,当初称沙嘴河坝一绝。再说朝天门坎坎上搭建了个较为正规的“剧场”,老板姓刘,是唱金钱板、荷叶的高手,魁伟而傲慢,压根儿瞧不起打莲花闹的,因这玩意儿是乞丐讨饭吃的手艺。这天,笔难画登门商量借“剧场”,刘老板连正眼也不瞧,哼哼两声拂袖而去。

这下有好戏看了。下午,“剧场”内刘老板正唱荷叶,观众嘿多。忽然,场门口的坝坝头,响起噼里啪啦的击打声,是笔难画扯圈子打肉莲花儿。好角色!好身段!好韵调!唱词是船夫、挑夫最感津津有味的《寡妇思春》。哗!所有听荷叶的人都涌了出去,追捧笔难画,搞得刘老板只有下矮桩……好耍!这则轶闻旧事,演绎了朝天门水流沙坝的记忆中,江湖艺人人间一次有名的砸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