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道德经与论语的精神内涵,哪一个最适合你

孔儒与老庄,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思想学派。而《道德经》和《论语》作为道家和儒家各自的经典著作,更对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道德经》与《论语》的精神内涵是什么?一起来看道家经典的解析,反思一下哪一种更适合你。

你可能喜欢》》道教神仙体系是什么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1、道老子道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就是“道”。何为道?这个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源,天地万物无论如何变化,还要回到它的起点“道”。道是无形的,物质的,本原的,独立的,而天地是有形的,要受道影响的,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无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万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看到了发展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性,也看到了矛盾着的事物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以否定达到肯定。

3、无为无不为《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事事效仿别人,要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多,事事遵循道,要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少,最后达到无为。老子是通过否定达到肯定。在老子看来,道是自然的,自然故应无为,人应效法道的。让万事万物自己发展变化,无为就成为了无不为。

你可能喜欢》》全真教的创始人是谁

《论语》的中心思想第一是“仁”,“仁”可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仁者爱人”,即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则是“仁者自仁”,即“克己复礼为仁”,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

“礼”是儒学中的第二个中心概念。孔子认为天下之所以战乱不止,主因在于周朝初期的礼教被破毁了,造成君不君、臣不臣的暴乱局面。因而恢复礼教成为儒家的主流思想。

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衍生出儒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三纲五常的出现不仅成为了社会抑制个人行为的一种道德标准,也成为了国家用来强化民众等级观念这种封建思想的道德工具。

由此可见,《道德经》是老子从哲学的角度,阐明世界的起源,自然、社会、人生等内在的运行规律及意义,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特别是明示统治者如何治国理政、如何治军用兵、如何为官为人。

而《论语》是孔子从人生的修养角度,阐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具体,但富有哲理,特别强调要加强个人的自身修养,讲仁、义、礼、智、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