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大乘佛教显宗和密宗历史联系与区别

这期宗教文化带来的是大乘佛教显宗和密宗历史联系与区别,显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显密要圆融,不能彼此排斥、诽谤。显密宗都强调基础的修法,都重视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来看看吧!

显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显密要圆融,不能彼此排斥、诽谤。显密宗都强调基础的修法,都重视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但是二者在修法上有区别,对此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一说念咒了就认为是修密宗了,一说念佛了就认为是修净土宗了,一说打坐了就认为是修禅宗了,不是的!念咒不一定是修密宗。显宗里也有很多咒语,每一部经里都有咒语,这是每一部经的精华。但是经里讲的是咒语的功德,没有讲具体的修法。密宗里讲的是具体的修法,通过什么方式来修这个咒,怎样才能实现这些功德。显宗里不讲这些具体的方法。

不管什么时候,一切都要观为圆满:住处圆满、上师圆满、眷属圆满、法圆满、时间圆满。以五种圆满为基础的修持才叫修密法。一切都能观为清净,不是把不清净的观为清净,而是一切本来清净,这个时候才算进入密法。你有五种圆满的修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修两个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修持两个次第以后才能修大圆满法。明观五种圆满,你真正认识到了是最好的,如果你暂时没有认识到,也要深深地相信。如果你不相信,还有怀疑的话,你就不是修密法的人。之前,虽然你念的都是密宗的仪轨,念的都是大圆满的修法,但实际上都是显宗法而不是密宗法。

密宗与显宗所采取的方法的差异,也在于在对境当中修持方法的多与少。密宗里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特别强调在对境中修行,所以成就快。无对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对境修一刹那。显宗里,尤其是小乘佛法总是避免对境,很少有在对境中修行的方法,所以小乘修行者不能获得彻底、永久的解脱。显宗里大乘佛法虽然有在对境当中的修法,但是很少,所以成就慢。

显密一定要圆融,不能互相诽谤。谤法有罪过,有严重的后果。显密宗都是正法,都能到达目的。但是人的根基不同,所以得到的方法不同,一个是坐飞机,一个是坐火车。要看自己的缘份在哪里,自己的根基在哪里。有条件坐飞机就坐飞机,没有条件坐飞机就坐火车。坐飞机快,坐火车慢,但是最后都能到达同一个目的地,都是一样的。显密法门之间也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都是救度众生脱离痛苦的方法,如果你认为有矛盾、有冲突、有怀疑,还是没有精通佛法,那自己就要好好地学一学。这是你个人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

根据大小乘的区别来观察自己的发心现在很多人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混在一起,没有分清楚,所以内心经常有矛盾和冲突。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界限是什么?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是什么?把这些弄明白了,才能真正地修行。

我们修行要先发出离心,这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这是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界限。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通过修持大乘佛法才能成佛。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有很多种,我们要先把愿菩提心发出来: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而发誓修持成佛!一切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现在我为了这些父母要修行,要成佛。那个时候你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为众生;你对世间法不会有丝毫贪图和留恋,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众生的解脱。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大乘佛法;自私自利,为自己解脱,不管修什么法都是小乘佛法。

大乘和小乘的修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乘佛法里强调发心、动机;小乘佛法里强调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小乘修行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修法中对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仅强调动机,也强调行为。大乘修行者完全看发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

佛经里有很多这样的比喻:有一棵树,假如树根有毒,那么树枝和树叶也肯定有毒;假如树根是药,那么树枝和树叶也肯定是药。发心动机是善,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善;发心动机是恶,外在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也是恶。为自己怎么都不可以,为众生怎么都行。在善恶的判断上,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心的善恶,小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行为的善恶。

大乘与小乘在结果上区别很大。小乘修行者是为自己的,所以不能成佛;大乘修行者是为众生的,所以能成佛。如果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不管你念什么佛、诵什么经、修什么法,你都是小乘修行者,再努力、再精进,最后也只能成为阿罗汉,不能成为菩萨,不可能成佛,也不可能往生。你只有发心为众生,才能成就大乘佛法。

你是小乘修行者还是大乘修行者,就看有没有菩提心。我们都是修持大乘佛法的人,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地上。心不到位做什么都不到位;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这样你的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你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众生:为众生学,为众生修,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喝,为众生工作。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动机:不能为自己,一定要为众生;不能为某某众生,一定要为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