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活佛的目光 追索刹那的顿悟

其实,妙传来青海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找一个可以拿棒子猛击他头部的上师。机缘不错,恰好碰到曾为已故十世班禅工作过的桑吉老师要去阿尼玛卿转山。当他得知妙传的心愿时,爽快地答应帮找塔尔寺大活佛扎西老师。

一大早,在青海体育馆门口,花了30元包了辆桑塔那,大约一小时后,我们看见了塔尔寺耀眼的金顶和气势恢弘的建筑群。

塔尔寺医宗学院大门

驰名中外的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是为纪念雪域伟大的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藏传佛教善规派开创者宗喀巴大师所建。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降生的地方,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

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塔尔寺不仅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享有盛名,许多藏民一步一叩用身体甚至用生命丈量千里来此圣殿朝拜。

进入塔尔寺向左就是塔尔寺藏医院,不巧,正在给病人把脉的医院院长贡却坚赞告诉我们扎西老师刚刚去了外地。

贡却坚赞高大清朗,戴着一副大眼镜。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发现一张贡却戴着学位帽的照片。一提话头,桑吉老师对贡却的赞美滔滔不绝,原来那个沉稳、安静,笑起来却像孩子般的灿烂、纯真的年轻僧人竟是个在国外获得了双学位的硕士。

15岁就已是色尔加小学老师的贡却一直把出家为僧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来到塔尔寺后,当时的塔尔寺管会主任却西活佛相中了这位浑身透着灵气的少年,把他留在著名藏医扎西活佛那里学习医术,贡却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曼巴”历程。

贡却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在学习一门专业的同时,又开始另一门的钻研,刚刚19岁,他已经开始收徒授课了,27岁时荣任塔尔寺红十字副会长之职。

走上领导岗位的贡却法师心中仍有着挥之不去的忧患:家乡还没有脱贫,很多孩子失学,母婴健康没有保障,1996年,在北京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3年后,贡却法师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美国洛杉机大学。为了突破语言关,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做一天12小时的强化练习,每天只吃方便面,半年后他可以用英语进行讲演。一年后,贡却法师在美国佛蒙特国际学院攻读国际管理学,取得硕士学位。在美期间,他不仅开阔了眼界,还积极传播藏医学和藏族文化。开阔了世人对藏文化的视野。两年后,贡却法师又在曼谷的马海多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

已是塔尔寺藏医医院院长的贡却法师除了担负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外,仍然坚持亲自为病人看病,常常忙的连饭都吃不上。

桑吉老师说完,大家猛然发现品德纯厚、学识渊博的贡却法师不就是大家踏破铁鞋寻找的上师吗。

拜师仪式很简单,妙传奉上洁白的哈达,长跪三次,从此他的学佛之路有了领路人。

贡却老师始终谦和地微笑着,他对妙传正在攻读的mba很感兴趣,他告诉妙传,他正在运作一个基金会,将布施所得用于牧区医疗保健。学佛就是做人,如果有不懂,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说这些话时的贡却法师焕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告别贡却老师,桑吉带我们拜会得嘉活佛。据桑吉老师说,得嘉活佛原本被当时西藏政府定为达赖转世灵童,因政教矛盾,转定为得嘉活佛的转世灵童。他曾入山苦修20年,据说可呼风唤雨,是一位佛德高深的大师。李嘉诚曾想为他重修府邸,却被老人拒绝了。不过得嘉活佛最喜欢和桑吉老师的女儿聊天,为此他还特意买了一部手机。

得嘉活佛的府邸不大,门楣、屋檐下的画彩已斑驳,推门而入,两进的四合院寂静如井。我们被引进一间小屋,桑吉老师严肃的表情让我们大气都不敢出,静声屏气放下行囊,手捧哈达走入活佛的房间。

已有80高龄的得嘉活佛做在床边,瘦瘦的,赤脚穿着僧鞋,头有些晃,那是文革被关监狱时落下的毛病。这是有生第一次遇到真正的活佛,真的有些紧张。老人穿透一切、平和睿智的目光让我心虚得无处可逃。我的膝盖碰着另一个膝盖,剧烈地打抖,竟忘了怎样长跪,最后只好以汉族的方式磕了三个头。

老人如山,我高山仰止。

退回四合院,阳光正媚,小院正中的花坛里一兜竹、数株花摇曳生机,椅子上放着一把弹弓,那是用来保护屋檐下的鸽子免遭鹰的侵凌。

院子里站着一个年轻僧人,打眼,竟以为是贡却老师,一问才知是他的弟弟尕桑。

尕桑把我们领进他的小屋,端出清茶、奶渣、炸馍。尕桑比他的哥哥活泼得多,与桑吉老师交谈时不时爆发爽朗的笑声。

小屋的墙上挂满了照片,其中一幅老照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轻的僧人,目光沉静、坚定。问尕桑果然是得嘉活佛年轻时的照片。

定定地站在照片前:那年轻的目光看到了什么?是半个世纪风雨沧桑?还是已知的命运?是什么让那个年轻的僧人如此的坚定,穿越红尘,磨砺身心,追索刹那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