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挥别销售淡季 西藏唐卡市场在藏历新年前升温

随着藏历新年的临近,僧俗信众开始购买唐卡供奉于庙宇、佛堂之中。西藏唐卡市场终于挥别旅游淡季的蛰伏期,迎来销售高峰。

记者13日在拉萨大昭寺附近的一处唐卡店里看到,画师罗布徐徐展开一幅高0.9米的唐卡,展示给前来购买唐卡的四川信徒雪琴。这是一幅蓝底描金的白度母唐卡,身色洁白,右手膝前结施愿印,左手当胸以三宝印捻乌巴拉花,法相端庄慈和。雪琴一眼相中:“我要把这幅唐卡请回家,供奉在佛堂里,保佑家人健康长寿。”

据了解,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共有21尊颜色各不相同的度母。白度母同无量寿佛、尊胜佛母一起被称为“长寿三尊”,在寺院里最为常见,也最受信徒喜爱。

罗布说,每年临近藏历新年,从青海、四川等地来拉萨朝佛的信徒都会购买数量不等的唐卡带回家,或用作自家供奉,或送给亲朋好友。据悉,罗布的唐卡店在旅游旺季期间(每年5至10月),日均销售量为20幅,旅游淡季(11至4月)日均销售量为7幅。而藏历新年前后的日均销售量为15幅,几乎都是信徒购买。

从青海玉树来拉萨朝佛的格布告诉记者,虽然青海的热贡唐卡在国内很有名气,但是藏族人都知道,只有西藏的唐卡才是最正宗的,也是将传统保留最完整的,“外地来的一定会带一幅西藏唐卡回家。”

最终,格布购买了5幅唐卡,拿到大昭寺开光。大昭寺释迦牟尼佛佛像前,一名喇嘛手持唐卡诵经,在唐卡背面对准佛像的额、心、脐部,从上到下印上音为“嗡、啊、哞”的三个梵文大字,作“双运”仪式,表示佛的身、语、意俱全。开过光的唐卡将被供奉于佛堂之上。

罗布说,唐卡的传承是一项极需要心智和心态的漫长工程,“画唐卡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能有这么多的僧俗信众请我画的唐卡回家供奉,是我的福气。”

自从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出第一幅唐卡《白拉姆》像后,唐卡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勉唐、噶玛噶孜、热贡三大主流画派。唐卡一词源于藏文音译,意为“佛祖的卷轴画”,内容以表现藏传佛教为主,题材涉及历史、文化、医学等诸多领域,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6月,唐卡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