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唐卡上的爱

爱,看不见,只能感受得到。可是,你见过唐卡上的爱吗?我就见过。事情得从我父亲说起。父亲退休前在市画院工作,对唐卡极有研究,也很喜欢去藏族居住区收藏唐卡。而他最喜欢的唐卡,则是一幅少女唐卡。这很少见。因为在唐卡所绘人物中,大多是佛教人物。以普通人物为主人公的,不是没有,但很少见。这幅唐卡上,一个年轻的藏族少女,大约二十出头,身着传统藏族服装,青春美丽。不过,她的脸上却似乎充满了忧愁,眼神无光。她的身后,是阴沉的雪山,还有天空,也是灰蒙蒙的。父亲说,这幅唐卡,画家水平不低,不过,似乎气氛不对,充满了阴郁感。总而言之,不阳光。据父亲说,这幅唐卡,是他购自一个藏族青年画家之手。十多年前,他来到山南一个偏僻山村写生,那青年拦住了他,向他推荐这幅少女唐卡。当时,父亲很诧异,因为在他印象中,藏族人很高傲,不齿于谈论名利。藏族人,就象那一座座高高的雪山,纯洁高贵,神秘而充满了诱惑力。他们崇拜雪山,崇拜大自然,对天地充满了敬畏。而唐卡,则是他们生活中的最爱。父亲说,唐卡,是藏族人民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起源于唐朝,“始作俑者”是松赞干布,他创作了第一幅唐卡《白拉姆》,而替他装饰的,则是文成公主。唐卡,也成为了爱情的合唱。唐卡采用的颜料,传统上是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极具收藏价值。唐卡中所绘内容,主要为佛教人物。但当时那个藏族青年的话语,让父亲震撼:“我是为了去救这唐卡上的少女,才卖这唐卡的。”原来,藏族青年名叫多吉次仁,是附近一个村庄的居民。他自幼就喜欢画唐卡,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画起了唐卡。虽然艺术水平跟前辈相比还有距离,但他一直在努力。这唐卡上的少女,是他青梅竹马的恋人,名叫白玛。白玛的父亲在印度经商,家境富裕。白玛的父母反对两人的恋情,要求白玛回印度继承家族生意。但白玛深爱着多吉,跟他私奔到此。可是,多吉次仁还不出名,没人买他的作品。两人的生活越发窘迫。最近,白玛得了病,而他,却没有钱替她治病。他呢,又不肯向白玛的父母低头,思来想去,就决定卖掉这幅唐卡。这幅唐卡,是他偷偷替白玛画的。本来,想作为两人的定情之物送给白玛的,但白玛现在病重,让他无意保存了。当时,我的父亲本不想购买这幅唐卡的。因为这幅唐卡太阴沉了,让人看了心情压抑。另外,笔触还稍显稚嫩,火候不到。可父亲看到多吉次仁的充满希望的脸,不忍打消一个年轻人的请求;再说,为了替白玛治病,自己也该做做贡献。于是,父亲花三千块买下了这幅唐卡。价有点高,但父亲义无反顾。回到内地后,父亲还对多吉与白玛的命运念念不忘。去年十月,我与朋友要去山南旅游,父亲叮嘱我,一定要找到多吉,看看他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我按照父亲给的地址,找到了多吉所在的村。可是,这里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这里与其说是村庄,不如说是旅游胜地。这儿,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漂亮的别墅,里面装修得也很漂亮。更让我震撼的是,全村人男女老少都会来几句英语,看来,他们早就与国际接轨了。多吉次仁,还在村里住着。当然,现在他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他认出了我,因为我跟父亲长得极其像。多吉,还在画唐卡。他当年治好白玛的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画家了。白玛的父母,也理解了两人的爱情,卖掉在印度的产业,回到国内定居。多吉现在的一幅唐卡,轻松能标上几万元,还十分抢手,在国外都是拍卖会上的宠儿。我仔细端详他的画作,发现与原来父亲所购的少女唐卡相比,技艺成熟了许多,意境也深远了许多。于是,我向多吉提出,要再购买他几幅唐卡,以作收藏。可是,多吉听了,却摇了摇头:“不,我不会卖给你的,在你答应我一个条件之前。”“什么条件?”“你得先把我卖给你的那幅唐卡再卖给我。”“什么?”“你把那幅白玛的唐卡卖给我,我才能再卖给你别的唐卡。”我起初不解,后来听多吉解释,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多吉当初卖这幅唐卡,是为了替白玛治病。当时他画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忧虑,所以画上人物,也显得阴沉压抑。卖出后,他一直很内疚。再说,当初他的技艺还不成熟,我父亲却给了三千块,他觉得自己“欺骗”了买家。现在有机会见到我,就寻思把当初的唐卡收回来,再画一幅给我。而新画的这幅唐卡,主人公同样是白玛。只不过,现在白玛己是他的夫人了,还生了一大胖小子。为人妻的白玛,还是那样的漂亮,丝毫看不到岁月的流痕。多吉重新创作了一幅唐卡,唐卡上的白玛,脸上有了笑容,衣袂飘飘,身后的雪山,也显得雪白光亮,蓝天也有白云在飞。整个画面,布局严谨,线条生动,画面鲜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我同意了,打电话叫父亲通过快递,将原来那幅少女唐卡寄过来。多吉次仁呢,将它献给了自己的爱妻白玛,成为爱的信物。唐卡无言,却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