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安道一北朝佛教摩崖经原拓书法展》首展在京举行

由山东省东平县文化馆主办,北京建筑大学协办的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安道一北朝佛教摩崖经原拓书法展》5月26日在北京建筑大学开幕。国家艺术基金财务部部长张艳,国家艺术基金监督部穆含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研究员骆芃芃,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刻字委员会副主任、军委后勤保障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王志安,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受邀对这次展览进行了现场监督。开幕式结束后,召开了《安道一北朝佛教摩崖经原拓书法》专家研讨会。本次展览共展出安道一及其弟子僧友书写的摩崖拓片共84件,此次重点展示了山东境内的东平洪顶山和平阴二鼓山、邹城四山的原拓书法。安道一(504-585),广大乡人(今山东东平人)北齐时高僧、书法家。他经历了北周“二武灭佛”之难,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故在迁移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安道一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杨守敬《平碑记》说:“擘窠大字,此为极则”。这些刻经的产生除了作者是东平人外,还有地理环境的影响。东平北面有平阿山区,南面有东平湖,东平湖是《水浒传》中描写的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东平湖的北岸东倚泰山,西临黄河、隔华北大平原与洛、邺二都遥遥相望,东平古称东原,语出《尚书、寓贡》有“大野即潴,东原厎平”的描述,是我国古代北方文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汉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始设东平国,一直到西晋,东平国持续了整整368年的时间,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北方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北朝摩崖刻经在历史长河中虽然短短一瞬间,却在“金石不灭”的风雨沧桑中坚强地生存了一千五百载,留存至今实属不易。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