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道教首位坤道方丈吴诚真

吴诚真,女,1957年1月14日出生,武汉新洲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1984年3月在武汉市长春观出家,师从北京白云观方丈谢宗信大师。现任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武汉长春观住持。2009年11月15日,升任武汉长春观方丈,成为中国道教史上首位坤道方丈。 

2009年11月15日,吴诚真道长在武汉长春观正式升座为方丈,成为中国道教史上首位坤道方丈。在道教中,对方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爱国爱教、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的道长,始许选为方丈。 

坐在记者面前的吴诚真道长,面色红润,神情淡定平和。一袭藏青色道袍,头发高高盘起,用黑缯糊制成的混元巾固定,顶部正中开一个圆孔,露出发髻。

修行观:“修行中遇到过很多困难,我都把这当作修行中的经历”

吴诚真生活在一个儒学、道教、佛教、基督教多重信仰、多种文化融合的大家庭里,“奶奶信基督教,外祖母佛道双修,父亲倾心儒学,喜读四书五经,二姐信奉道教”。而她在对多种信仰的比较中,选择了道教。“道教的理论、信仰与实践中的修行是合一的。‘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等宽容、诚信、友爱的理论,非常质朴,比较适合我。”她喜欢读《道德经》、《何仙传》等经书。1980年,吴诚真第一次迈入长春观,内心里有一种找到归宿的踏实感。“当时觉得这就是我的家啊”,她说。信仰至诚、年仅23岁的她,当时还从家里带了2600元钱,而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无疑是一笔巨款。经过几年磨炼,吴诚真于1984年正式在长春观出家,拜北京白云观方丈谢宗信大师为师,成为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四代弟子。

进入道观后的最初几年是最艰难的。观里年轻人少,厨师、会计、出纳、接待等工作,她都做过。1988年,她被特邀为中国道协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升任长春观住持,2000年,先后升任武汉市道协会长和湖北省道协副会长。

 对于过去25年修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她总是坦然面对,乐观对待:“修行中不可避免会有磨难,要前进,就必然经历磨难。在这20多年的修行中,曾遇到过很多困难,我都把这当作修行中的经历。”内心这种坚定的信念,让她徜徉在修行的快乐中:“道教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情结密不可分,道教里有天文、地理、数学、化学、养生、生命科学、武术、美术,是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文化。道教不光是教人们去打坐修炼,它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它指导人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行善积德,持俭为要,积极倡导和谐共生的理念,是要用各种手段让人们健康、长寿。”

慈善观:“我不在乎外在物质的简陋,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与快乐”

初入观时,房屋紧张,吴诚真多年与观里的一位坤道师兄同处一室。当选为武汉市道协副会长及升任长春观住持后,还是与这位师兄同居一室。如今道观建设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她的丹房仍是2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仍与二姐同居一室。一张床,一张旧沙发,甚至少有电器,屋内堆放最多的是书籍。

她毫不避讳谈及自己的工资:“我们这里道士月工资240元,出家时间越长工资越高,来了近30年的道士一个月工资有300多元。我拿的是最高的,370元,这里面包括40元的医药费。此外,牙刷、毛巾、图书、衣服等日常用品,都要自己掏钱买。”2009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宗教界人士研习班时,一个弟子给她买了一套丝制的高级被褥,她却送给了另一位比较贫困的同学。生活的简朴,她并不以为然,她掀开自己的道袍,指着里面毛衣上的破洞,对记者说,“经常有弟子劝我:‘道长,您看您的毛衣都破了,买件新的吧。’其实,衣服被褥破点没什么,我不在乎外在物质方面的简陋,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与快乐。持守一颗弘道心,我的内心就快乐无比。” 

然而就是这位每月工资不到四百元的道长,从2000年至今的10年间,已带领长春观向社会各界募集善款近四百万元。多年来,吴诚真道长带领广大道众和信众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在扶贫济困、助学兴教、修桥补路、帮助孤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至今,她多渠道地从香港引资,在湖北新洲创办了汪集小学、站桥小学。在1998年洪灾、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大灾大难降临的特殊时刻,她更是第一时间带领省、市道协、长春观全体道众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同全国人民一道捐款捐物。湖北省属于长江流域,湖泊众多,常有水患,吴诚真道长几乎每年都要向省内遭遇水患的地区捐资捐物,以慈善之心利济各方。2009年2月,她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慈善家,并当选为湖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

文化观:“从挖掘优秀道教文化开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武汉长春观始建于元初,为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道场,被誉为“江南一大福地”。长春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闻名于世的“三绝”——“天文图”、带有藏族及欧式风格的建筑、乾隆帝御赐“甘棠”石刻。

关于近些年长春观的发展,吴诚真道长说,“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长春观的毛收入不超过100万元。在9年前,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长春观是一个道教宫观。那时,长春观没有多少新的建设项目,也没有钱去建,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们从挖掘优秀道教文化开始,从道教音乐、斋醮、养生、太极、武术等方面着手,创办道教经乐班,开办素菜馆、养生堂,举办养生讲座等,还开设了专门的服务部、流通处。这些举措不仅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无形中扩大了长春观的影响。”

 长春观的经忏科仪在道教界享有盛名。长春观经乐团刚成立时,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都很缺乏,吴诚真道长多方筹集资金,为经乐团添置乐器、法器等硬件,还为经乐团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作了大量工作。她鼓励年轻道众学习道教音乐知识,并由观里出资送他们到武汉音乐学院进行专业培训,遇到前来挂单的有音乐特长的道友,她也想方设法挽留。就这样,长春观培养了不少道教界音乐人才,长春观经乐团也名声渐起,逐步走向省外、迈向全国,而且渐渐声及海内外。经乐团多次应邀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参加大型道教活动,获得了海内外道教界的一致好评。

从2003年至今,吴诚真道长还多次率领长春观道众出国考察,就道教义理、经忏科仪、道教音乐等方面与国外道众进行切磋,向国外著名宫观汲取管理经验。同时,她广纳道子,培育道才,倡导文化建设,创立了长春观道教文化培训中心,创办了《大道》杂志。从2002年至今,长春观已成功举办了多期文化研习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弘道济世的教职人员。吴诚真道长处处爱才惜才,不仅注重培养他人,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2001年,已是长春观住持、湖北省道协副会长的吴诚真,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班,与很多把攻读学位当作敲门砖或镀金的人不同,她“不为文凭,就是为了学知识”。

近些年,吴诚真道长还牵头组织了其他一些具有开创意义的活动,如1997年为道长们办医保,2006年又为道长们买了社保,免去了出家人的后顾之忧;请留守大学生吃年夜饭;为贫困家庭送米送油。她认为这些活动与道教的根本精神并不违背:“我们既是修行者,又是弘道者,有社会赋予的责任,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贡献也是我们重要的责任。”

弘道观:“以时代化、大众化的方式弘扬道教”

长春观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长远的系统规划,其宫观建设一直停滞不前,“长春观距离黄鹤楼很近,那块地方寸土寸金。在我接手之前,长春观只有30亩地,而今已扩为75亩”。吴诚真升任住持后,于2000年广泛征求建议和意见,为长春观编制了长远规划:以长春观之“春”字立意,建立主要景观为梦竹春影、茶寮春茗、春满碧池、甘棠春读、五福迎春、春坛古碑、仙湖春波、涵养永春等“春之八景”。次年,于西面新建曲尺形碑廊、迎真茶舍,并在原省医学会的旧址上建成了一座两层仿明清古肆建筑;此后重建山门,改建临街房屋为古肆形式,重修了灵官殿、财神殿。2003年,在市区政府支持下,收回周边地域,使长春观中、西路形成一片整体。修建西王母殿,并于碑廊北面增建仿古茶寮,碑廊西边栽植紫竹、斑竹及多种细竹,形成梦竹春影景观,搭配正在建造的坤道院,左倚道藏阁,后傍三皇殿,形成瑶琳监春景观。同时,还改造素菜馆,修建乾道院,开辟临街古肆等一系列项目工程,恢复元明之时“阆苑金阙故清虚,紫府琼台仍缥缈”的景象。

问及升任方丈之后是否有新的工作计划,吴道长淡然一笑:“自己德浅、才也浅,应该说与方丈有很大的距离。升座仪式那天我说,有些事当方丈要做,不当方丈也要做。现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进一步规范内部的教规,继续弘扬道教文化,传播积极的、优秀的、对人有帮助、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道教文化。还要加强宫观管理和宫观建设,利用闲置土地,挖掘长春观的文化价值。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将长春观东边一带的规划建设做起来,打造一个道家文化的体验区;建造一个规格高、艺术价值高、道教内涵深的长春阁;还要建造道教博物馆、医道馆、问道馆、清心馆。让普通人进了长春观,有吃的、有看的、有听的、有住的,以时代化、大众化的方式传播道教。”而这些,她准备用10年时间来实现,从而最终完成“春之八景”的规划。